【重述伟大中华史(第4卷2-8)】千古英雄(上):对杨秀清和石达开的总体评价

千古英雄(上):杨秀清和石达开

只有正确的理解了洪秀全和他的宗教建国路线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这些忠于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却反对洪秀全路线的人民革命英雄。

关于杨秀清,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他是可以与刘邦、朱元璋、李自成乃至毛泽东等人并列的伟大人民革命领袖,若论其出身之贫寒而成就之大,则只有朱元璋可与之相比。他巧妙的利用了“神仙附体”的中国传统多神教理论对西洋传入的一神教进行了大变革,使革命领导权从洪秀全这个宗教导师身上和平的转移到了真正的革命者手中;他颁布了《奉天讨胡檄》,明确了太平天国“反满反官”的革命纲领,对于太平军从广西进军全国,从一万多拜上帝教徒扩展到十多万正规军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他是金田起义的组织者,后来又主持制定了《太平军目》等建军行军的纲领性文件,是太平军这支伟大军队的缔造者;他卓越的指挥了从金田起义后的“迎主之战”一直到踏破江南江北大营的一系列关键战役,是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的“大进军”总指挥,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他坚决制止了洪秀全焚书禁儒等大规模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企图,有效的抵御了一神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侵蚀;他主导的“甲寅变政”为石达开经略江西提供了顶层支持;他提拔了李秀成、陈玉成等年轻将领,为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的继续斗争奠定了基础。他执法严厉,让太平军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深得民心的正义之师。他为了保护金田起义兄弟们的妻母姐妹,不惜得罪洪秀全,怒闯天王府仗责天王,更是表现出有情有义的英雄本色。

他的缺点主要是未能完全摆脱洪秀全神权政治和封建等级制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其东王府占地广大而且存在圈占破坏民居的行为,出行讲究排场和声势,将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跟维护个人权威错误的联系了起来。关键错误是对洪秀全的野心缺乏戒备,未能有效防止天京事变发生。至于他的个人生活是否奢侈、有多少后宫等问题,由于其妻妾女儿连带全部王府属员都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东王府也被夷为平地,也就完全无从考证。流传下来的野史中有很多对他的污蔑之词,并不可信。

关于石达开,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出身大户人家,年少习武、喜读春秋、生性豪爽、胸怀大志。金田起义的时候他只有19岁,永安封王的时候只有20岁,统帅太平军主力在湖口决战中击败曾国藩亲自带领的湘军主力的时候只有23岁。石达开这个人最突出的性格就是讲义气,喜欢仗义疏财结交豪杰。《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的故事应该是最令他心驰神往的。贵县时期,为了营救被捕入狱的兄弟,他不惜跟团练打仗、跟萧朝贵起冲突。等到洪秀全发明“神仙小家庭”理论,宣布首义六王都是上帝的儿子女婿,这个说法肯定很符合他的心意。六王之中,他年龄最小、排名也最后,在他看来洪杨等人就是刘备、关羽一样的结拜兄长。他们也果然跟刘关张一样,一起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萧朝贵死后,石达开接替了他的位置,长期担任前锋主将,立下赫赫战功,深受杨秀清信任。

太平天国前期高层中对洪秀全路线抵制最坚决的应该就是石达开,甚至比杨秀清还要坚决。杨秀清在中央搞“甲寅变政”,他就在地方搞“安庆易制”,抛弃一神教的宗教教条,按照中国传统的世俗理念来治理江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于打仗缴获的财物,石达开也喜欢论功行赏分发给将士们,而不是一律收归圣库。我们在前面引用的那首诗,记录了石达开与反太平天国读书人的对话,很明显他喜欢按照“春秋大义”来说话做事,而不讲天父天兄的那些鬼话。根据清军情报的记录,东王、北王等都按照洪秀全定的标准修建王府,为此圈占和破坏了不少南京城内的民居,只有石达开的翼王府严重不达标,也没有圈占和破坏民居——他甚至在形式上都懒得给洪秀全面子。

洪秀全和韦昌辉、秦日纲联手杀掉杨秀清的事,他绝不可能提前参与过密谋。他刚开始以为是韦昌辉和秦日纲主动搞的,洪秀全只是被动参与。在自己家人也遭到杀害以后,他举兵声讨二人。等到韦、秦被洪秀全所杀,他回到南京,以大局为重,对二人的家人和下属不搞牵连追杀,稳住了局面也赢得了人心。南京主政期间,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调查天京事变的真相,慢慢的明白了洪秀全在整个事件中的主导作用。当洪秀全重用安福二王、架空自己,甚至有“一并谋害之意”的时候,石达开终于崩溃了。这个时候的石达开内心应该是极其痛苦的:兄弟们一起结义金田,立志要推翻满清,建立一个理想的太平天国,名垂青史,认你洪秀全为大哥。大家舍生忘死杀出重围,萧朝贵和冯云山还牺牲了,剩下我们兄弟四个。结果局面稍微好一点,你这个当大哥的就先设计让老三杀掉老二,然后又利用我这个不明真相的老四做后盾杀掉老三,现在又要想杀掉我,剩下你一个人大权独揽、作威作福。我石达开真是瞎了眼啊!

悲愤之中,石达开如果不想莫名其妙的死掉,只可能有一个选择,就是离开南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他在出走之时把自己与洪秀全的矛盾写成了通告公之于众。他让太平天国的众将士们选择:是跟洪秀区走还是跟着他走。大部分江西地区的太平天国将士选择了跟着石达开走。不过,石达开最大的问题是受“义气”所限,不能够真正的独立。他离开南京之后,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召集完人马后宣布“清君侧”,要求废掉安福二王,逼迫洪秀全放权,夺取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导权;要么就是彻底跟洪秀全翻脸,抛弃拜上帝教的那一套歪理邪说,自己提出一套新的革命路线出来,建立一个新政权。前者更稳妥,后者风险更大,但这两条路都有可能走得通。遗憾的是,石达开没有选择任何一个,而是继续打着太平天国翼王的旗号四处征战。尽管这样看起来很“讲义气”,是一个没有个人野心的“忠臣”,符合春秋大义,但其实不过是一种愚昧且错误的认识,让自己的行动难以摆脱“搞分裂”的指责。将士们跟着石达开走是认为他讲义气、能打胜仗,但“革命正统”和意识形态的权威始终还在洪秀全手里,一旦遭遇困难的局面,就很容易出现军心动摇。这对一支革命军队而言是致命的缺陷。一路打过来,不断出现将士脱离石达开“回归”南京政权的情况,石达开对此也无可奈何。

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不断有许多天地会等民间反抗组织的队伍加入。这些队伍山头林立、纪律溃散,石达开以“义气”相许,宽容接纳,但由于提不出自己独立的革命纲领、缺乏独立的领袖权威,也就没有办法对这些队伍进行真正的改造和消化,不能够像杨秀清进军湖南的时候一样将众多起义军捏合成一支指挥自如的正规革命军,而只能是结成一个松散的联盟。这些新加入的队伍甚至都还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旗帜,各种颜色符号都有,打起仗来看过去五颜六色,因此也被称为“花旗军”。在石达开部所过之处的地方志中,有大量关于“花旗军”烧杀抢掠的记录。这让石达开的部队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内部四分五裂,军队纪律也不好,所过之处不能得到广大底层人民的支持响应,成了一支类似于“流寇”的军队。这是石达开失败的根本原因。

最终,石达开带领着这一支没有了理想信念的队伍回到广西。广西“老兄弟”们四散回家,等他再想要离开广西进军四川,已经没有多少老兄弟愿意跟随他了。在大渡河被清军围困之际,他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来保全兄弟们,以个人投降为条件换来清军放过兄弟们一命。尽管清军最后背信弃义,但石达开的投降也绝不是贪生怕死,他在投降后毫无祈命之意,只是一再要求清军遵守承诺放过众多弟兄。在被囚禁期间有关天京事变的陈述,是可信可靠的权威资料。

石达开的失败说明,人民革命不是靠兄弟义气能支撑得起来的,面对湘军这种用理学意识形态组织起来的敌人,革命者必须要有先进的纲领和意识形态来与之对抗才有可能取胜。石达开毕竟还是出身于富裕人家,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认识有限,只知道讲“仁义”却没有足够的阶级意识。他反对洪秀全装神弄鬼的那一套谎言,却提不出能代替拜上帝教的新纲领新目标。只有在贫苦山民出身的杨秀清和“杨秀清路线”的领导下,他才能在江西搞得风生水起。没有了杨秀清,只懂得讲义气的石达开,无法回答革命需要依靠什么力量、革命军队和革命政权要为什么样的阶级服务这些尖锐但必要的问题。没有这些东西,革命斗争就会失去方向。这样,他带领的军队也就无法像杨秀清时代在中国人民中间如鱼得水,也就不可能在征战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而只会越打越少,也就不可能重演杨秀清带领一万多人席卷半个中国的伟大征程。文武双全、义薄云天的石达开也只能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

==================

作者简介:李晓鹏博士,主要著作有《重述伟大中华史》(原名《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本书全文在公众号“李晓鹏博士”连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