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交警为老人挡住汽车97秒!如果交警不在会怎样?

今天是10月1日!2020年的国庆节!在这里虎哥祝所有车友幸福安康、合家美满、大吉大利!

前不久北京的迈腾车主因为路怒症半路没事往人家车玻璃上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最后搞得自己进了班房,被抓去刑拘。送他2个字:活该!再送2个字:作死!此人的存在几乎是把中国最没素质的车主的形象表现出来了。因此他收获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骂声。

宁波一老人过马路

腿脚不便,交警延长绿灯时间

与此同时,在我国南方的宁波,则上演了这样一出暖心画面:9月27日7时15分左右,浙江宁波海曙区通途西路长乐路口一名老人正步履蹒跚地由南往北横过马路,老人腿脚不便,行走十分缓慢,40多秒的绿灯结束,老人还没走过一半的马路。

而此时在路口的车辆都纷纷停在老人面前,等待老人通过。当地交警在监控画面中看到了这一幕之后,还特意调整了这个路口的信号灯,延长行人过街绿灯的长度,方便老人通过路口。更暖心的是还有车主下车给正在淋雨的老人送上雨伞。

事情还没完,当老人在数个小时后再次返回这个路口的时候,这样的一幕再次上演。规规矩矩等待的车主,以及巡逻交警下车搀扶,还有那“被刻意延长的行人绿灯”。——没得说和北京那位“送人秋季第一杯奶茶”的司机相比,宁波的这些司机素质无疑是非常高的。

曾多次中风,

独自一人出门无人管

此事件发生后没多久就上了热搜,媒体也为此纷纷转载此报道,不断赞叹如今车主素质提升的速度之惊人……我个人完全同意网上的这些说法和赞叹,但是我依然有话要说!首先根据事后的媒体调查发现,这位老人老人姓钟,今年已经79岁了。

他之前中风过,而且不止一次。所以身子本身就极度不灵活。据说当天他是要去收房租还是收什么租金,孩子都在工作,于是一人前往……我们抛开这会导致的交通拥堵不说,起码一点,一个曾经反复中风过的老人,一个人独自出门,这事儿本身就很危险啊!

我看到网上有不少人质疑老人的子女为何会如此“心大”,但实话说现在社会竞争都很大,每个人压力都如山,有时候可能也是子女们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干除了工作之外的其他事情。但我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设想:收取房租这种事情,是否可以和租客达成一致,换一种方式收取?每次都上门收现金这多少太不方便。

交警的做法是

“拿他人的时间来慷慨”?

然而,宁波的这个事件本身能在短短一天内上热搜,其实是有待商榷的。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是一则典型的传播正能量的案例。毕竟老年人腿脚不便,行动缓慢。而我们全社会都在提“关爱老人、关注老龄化社会、关怀老年生活”。但是,单独说这件事情,其实里面是包含着矛盾的。

比如不少网友也对此就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任何人的时间都是时间,有的人着急赶路、有的人迟到一秒钟就会扣掉整个月的绩效……交警出于好心的一个延长信号灯的举动,可能导致其他人损失惨重。而时间不是交警的,交警只是“非常慷慨”的“替广大等候的车主们体面了一把”。

客观的说,这种心态我个人能理解。毕竟每一个人都会非常本能的“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这无可厚非。虽然延长绿灯本身是方便了这位老人,但对于所有车主来说是白白被耗去了时间。但是天底下真正能符合“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的“大圆满”事情能遇到多少?于其纠结这个得失,还不如提前一会儿出门来的稳当。您说呢?

如果交警不延长绿灯信号

又会如何?法规是怎么说的?

此外,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大说特说?或者更直白一点:交警特别关照,增加这个路口的“行人绿灯”的时常这个动作,有没有必要!?我们观察很多城市路口,红绿灯的间隔时间往往是明显偏短的。甚至以笔者所在的上海为例,市中心不少道路都依然如此。

当“行人通行绿灯”亮起后成年人按照正常“齐步走”的步幅从马路的一侧走向马路的另一侧,基本上前脚刚走到马路对面,完成“过马路”这一动作,后脚“行人通行绿灯”就已经熄灭了。这意味着即使是普通成年人在过马路的时候都不能以“散步”的速度通过。

对于普通人来说尚且如此,那换成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又会怎样?因此现行交通法规里是这么描述的:如果行人在过马路时,“行人通行绿灯”是亮起的状态,那么就算行人腿脚慢,走到路中间“行人通行绿灯”已经变红灯状态,机动车辆依然是不允许起步行驶的。

交通矛盾还会存在,

城市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换句话说,现行法规要求我们司机必须要等待行人通过路口,路口斑马线上无人了,车辆才允许起步走人。——因此如果大家都遵守交规的规定,就压根不需要交警去“人工的增加97秒”。也就是说:无论交警增加不增加绿灯时长,结果应当都是一样的。(当然,交警这么做是出于好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城市的规划者,也许应该更多的考虑一下,在一些大的路口、交通繁忙的地方,尽可能因地制宜的去修一些过街天桥或者地道,并增设足够的无障碍设备,方便特定人群的生活便利。毕竟“人车分流”才是解决矛盾的最有效手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