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面包(上)
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最开始吃饭是没有工具的,随后出现了餐具。最早的餐具无疑就是刀叉,但到了这里,东西方的饮食文明发生了拐点。
东方走向了农耕,种植品成了主流,食品越做越精细,筷子也就成为了东方人的主要工具。
而在西方,渔猎依旧是主流,食品依旧保留着较为粗狂的大小,刀叉也就始终保持着主流的地位。
现在的人们总以吃西餐为荣,但是,在看到桌上放着的中世纪欧洲经典饭菜之后,你大部分的食欲可能就消失了。
中世纪的欧洲医学界认为,一切水果都是凉性食物,若要吃的话,就应该以热的方法烹调,或者加入热性的香料(例如胡椒之类)
相反,对于大部分蔬菜,例如胡萝卜、芜菁、圆白菜、卷心菜等等,中世纪的欧洲人倒是习惯于生吃,甚至就连刺激性口味的洋葱也是如此。
不过上述这些不算问题,中国人不是不能吃蔬菜色拉,至于煮熟加盐的水果不合口味,不吃就行了。但是作为主食的面包,可以说让人无处下嘴。
中世纪欧洲人吃的面包,跟我们现代人那种发酵过还加入了白糖和奶油的松软面包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是近似于压缩饼干的一种无酵饼,又干又硬又磕牙。
注意,中世纪的黑面包和现代的黑面包完全不是一回事!现代的黑面包除了色泽之外,在口感和成分上其实和中世纪的白面包差不多。
典型的中世纪黑面包,一般是用小麦粉混杂大量的麸皮烤制而成,而这种黑面包在中世纪已经算是精品了。
这种中世纪黑面包的天下闻名之处,就是可以当武器使用(结实的需要煮汤来泡开),至于这东西的味道......
中世纪白面包和黑面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制作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努力去筛除麸皮,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把经过发酵制成的松软白面包称作“潘德美茵”,意为精制神圣的面包。
而中世纪的白面包体积也普遍较小,跟现代的“早餐包”差不多,通常一个不够正常人吃一顿。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