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孚炉霍,露天的藏民居博物馆
道孚和炉霍这两座县城,也许你从未听闻过,其实没听闻过也很正常,因为道孚和炉霍偏居川西,地理位置并不重要,没有名山大川和著名风景区,也没有发生过什么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只是四川甘孜州十八县市中普普通通的两个。但看完这篇文章后,下次你再说到道孚和炉霍,你肯定不会一无所知了,至少会联想到“藏式民居”,特别是道孚县,更以“道孚民居”名闻西藏。
道孚县属于藏味十足的川西西藏,省道303穿过县城,是康巴藏族的世居之地,说来7000多平方公里的道孚县旅游资源其实也挺丰富,亚拉雪山、惠远寺、八美变质石林、龙灯草原、玉科草原……处处一派美丽的高原西藏风光,只可惜这些景色是在景色无数的川西,在众多绝美风景的光芒之下,只能默默无闻。不过道孚有一样东西是可以称霸西藏,至少是康巴西藏的,那就是“道孚民居”。
我们到达道孚县时,天色已黑,看见进县城的路牌上写着“藏式民居博物馆”的字样,第二天一早,我忍不住问人这博物馆在县城哪里,谁知问了好多人都不知道,后来才想明白,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博物馆,这满县城的藏式民居就是一座露天的大博物馆。
道孚民居被誉为“仙境皇宫”、“康北西藏宫殿”,从县城到乡村,处处都是一幢幢精美的藏式建筑,这些房子的造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豪华的甚至上千万。
昨晚来的道孚县城时,天已黑,什么都看不到,第二天一早爬上旅馆天台,俯瞰整座县城,瞬间明白了道孚县城为什么以民居而闻名西藏。
县城不大,也就是一两条主街,但与其他县城不同的是,这里布满了藏式风格的建筑,间间都是两三层楼高,木石混合的大屋。
县城内很多民居都接受游客参观,统一价每人20元,我们由于摸黑来,赶早走,还没等到屋主们起床就出发了,留下了遗憾。
道孚民居不仅外部特点明显,内部更是雕梁画栋,全部是民间艺人手绘,相当富丽堂皇,我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拍摄几张内部装饰的照片。
在道孚县城没来得及参观民居,吃了一碗四川人的大肉面,去过西藏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海拔多高,环境多恶劣,四川人都比当地原住藏民吃苦耐劳得多。
道孚县城除了民居确实没啥好看的,但就这样与西藏最著名的民居建筑擦肩而过,似乎也挺遗憾,其实不要紧,除了县城,道孚乡村的民居同样豪华气派。
我们看见路边有一幢还未完工的民居,决定停车进去瞧瞧,守门狗的狂吠把女主人叫了出来,康巴女人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参观,还给我们吃了自家种的苹果。
据介绍,巨大的杉木来自山上,取得砍伐证后,木价并不贵,但人工不便宜,一天要四五百元,赶超沿海地区人工价了,石头则来自河谷,都是就地取材,这房子一层大概都有200多平方,一般是两到三层。
门前的景色也不错,藏族村寨和谐地散落在河谷旁,很多地方民居都是破坏风景的杀手,但藏式民居置于自然环境中一点也不会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协调。
有时候我会想,藏民们到底是比我们富有还是贫穷?说比我们富有吗?他们一辈子的积蓄除了拜佛就是盖房子,生活简单,医疗落后,大多数人没有iphone、ipad、高档化妆品和汽车,不吃大餐、不看电影、极少出去旅游。
说比我们贫穷吗?他们住的比你豪华,吃的比你健康,空气环境比你好,什么雾霾PM2.5都是传说,精神信仰上的富足就更不是你可以想象。
也许只能说,大家追求的目标完全不同,衡量幸福的标准当然也完全不同,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生活。
继续回到道孚民居上来,路遇一正在盖房子的工地,当然要过去凑凑热闹。
为什么说道孚民居值钱,是即将绝版的民居建筑精华,看看这些大木头就可以理解了,山上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木已经越来越少,砍一棵少一棵,不是说有钱就一定能买得到的问题。
其实这还是只看到了表面,以为这些木头最值钱,其实木头虽值钱,室内装饰更昂贵,所有的藏式绘画都要请民间艺人一笔一划来完成,所以人们称道孚民居为“康北西藏宫殿”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每一座民居都是精美的建筑艺术品。
藏人正在完成初步工序,唱着歌儿干活,除了木头还是木头,连接部位也很少使用铁钉。
附近村庄还有几幢未完工的民居,让我们走近看看。
全部都是实木,笔直巨大的杉木,他们盖房子也没有什么图纸,但木材使用掌握得很好,极少有浪费。
仔细找找,连接处有没有看见铁钉呢?反正我是看不到,只看见最传统的榫卯结构。
这是一幢非常普通的民居,并不算豪华,也不算巨大,应该属于普通村民家。
建好后会涂上油漆,色彩十分有讲究,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样式来。沿途经过的村庄见到了成百上千座藏式民居,但无论规模大小、年代新旧,你能看到所有房子的外观、颜色和风格基本都是一样的。
树木掩映下的道孚民居,每一座都是一户藏民费其一生精力打造的精美艺术品。
道孚县城过去70公里就是炉霍县城。川西甘孜州和阿坝州,甘孜州1市17县我去过其中8个,阿坝州2市11县我去过其中10个,如果论县城建筑来说,我去过之中藏味最浓的当属道孚县和炉霍县。
第一眼见到炉霍县城时,更加令人震撼,从平地到山坡,几乎清一色红色的藏式房屋。
道孚民居在西藏名闻遐迩,炉霍的民居看来也不比道孚差,这两座县城从建筑风格上来说,比绝大多数西藏县城更有藏味。
西藏很多县城都是内陆援建,藏式建筑反而不多,而道孚和炉霍,无论县城内外,基本都是藏民自盖的房子,而且基本都是遵循藏式风格,所以真的堪称藏族的民居建筑博物馆。
炉霍县城街头的藏民,道孚炉霍属于康巴西藏,康巴西藏是藏族重要聚居区之一,包括西藏、四川、云南和青海的部分地区。
与西藏不少城市一样,炉霍县也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
山坡上的房子用白色的围墙围住了,看起来有点类似色达的佛学院,不知道炉霍县城是不是也有一座规模较小的佛学院或者寺庙。
为了不错过色达的天葬,我们没有在炉霍过多的停留,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后离开,从县城的特色来看,感觉炉霍比道孚更加上镜,这两座县城都位于G317与G318之间的省道303上,算不上交通要道,地处比较偏僻,也没有特别知名的景点,所以大多数游客都是因为从南往北去色达,或者从北往南去新都桥而途径这两县,但道孚县和炉霍县的藏式民居确实十分值得一看,先不论动辄几十、上百万的造价,只论康巴人对自家住宅的那份不苟与执着,就已经十分值得我们去认真欣赏了。
其实百年前的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祖辈穷其一生财力,也要为自己和后人建造一座精美的房子,于是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了山西大院、徽派建筑、福建土楼、客家围龙屋、开平碉楼、台山洋楼、广府镬耳屋等诸多堪称艺术品的民居建筑,只是时至今日,乡村的没落、土地的公有、产权的限制、物价的高昂等等诸多因素,使得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挤在城市层层叠叠的火柴盒中生活,虽然我们依然还可能要为一间房子做一辈子房奴,但70年的火柴盒与传世的大宅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我们这代人之中,已经极少有人能够实现中国人最质朴的愿望,为自己和后人精心建造一座凝聚家族心血的传世住宅,反而在偏远的道孚、炉霍县,并不富有的藏人依然实现着国人最传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