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
“岭南第一陵”——靖江王陵象一个婴儿,舒适地横卧在尧山母亲的温暖怀抱里。“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靖江王是明太祖侄孙朱守谦的封号,传十一代十四位藩王,从1370年到明朝最后败退到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时期的1650年,共280年风雨伴随度过,在桂林市区以东5公里的尧山,南北15公里,东西6公里的范围内,共有靖江历代藩王陵墓11座,厚葬次妃墓3座,以及将军、中尉宗室墓320多座,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
虽然靖江王陵历史内涵丰富,交通也算方便,但比之十三陵的游客,那就不知道少了几百倍,我打的时有个司机听说我想去靖江王陵,很惊讶地说:“到时估计只有你一个游客”。不过“既来之,则去之”,这是我的理念,坐了个公交车过去,没想到只能在王陵路口下,走进去还有1公里左右,王陵本来门票20元,但好像连卖门票的都提前下班了,我就这样进去了。
靖江王陵有11座,但对外开放的只有近年来修复的第三代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与妃子沈氏合葬陵园。
庄简王朱佐敬在位58载,享年87岁,是靖藩14代王中最长寿者,朱佐敬死于1469年,已经在这里安息了540多年。
靖江王朝在280年的历史里,共有14位藩王,除了首代与末代两位藩王分别死于福建和战乱中之外,其余11位藩王全部葬于尧山脚下。
靖江王陵果然空无一人,一个人逛王陵的感觉还不错。
神道两旁依然竖立着各类神像,这个和明清时期其他皇陵区别不大。
神兽造型威猛,这些好像也是龙的第几个儿子之类的。
神羊这种跪姿有“跪乳谢恩”之意,示子孙后代领受祖先恩德,时时刻刻不敢忘本。
似曾相识的明清王陵风格。
一般有一座玉带桥或者金水桥,靖江王陵这座正名叫做玉带桥,别名叫做金水桥。
桥栏上雕饰有寿桃、莲花、宝瓶三宝,据说这三宝可以保佑过桥人顺意平安。
神道两旁各种石人石兽。
这个叫做“武士控马”,马比人还矮,其实上这是广西德保出产的矮马,是历代靖江王们出巡游猎的好工具,藩王们在世享用的好东西,总想带到阴间去享用。
靖江王陵虽游人寥寥,但古朴肃穆,干净整洁。
石翁仲,翁仲本是秦始皇的武将,姓阮,身材高大,武艺高强,在临洮曾多次打败来犯匈奴,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铸其铜像于咸阳宫的司马门外,后来匈奴入侵,远远见到这尊铜像,犹以为生,惧而退,从而流传下“铜像退兵”的典故,所以后世皇陵都有石翁仲。
这尊石像是男侍者之样,显得憨厚温顺,且面颌无须,也许是当时宫中太监,到阴间来服侍君王。
最后就是棱恩殿了,里面陈列的是靖江王陵历史。
靖江王陵是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
走进棱恩殿,突然在陈列室里看到一个安安静静听讲解的旅游团,不像大陆团队,猛然见到这么多人,吓我一跳。
没听导游讲解,赶快出来,棱恩殿后的封土堆叫做宝城宝顶,是庄简王和沈妃的合葬墓。
临走时再回瞥一眼靖江庄简王陵,王陵背靠909米的尧山,风水宝地。
靖江庄简王朱佐敬好读书,写得一手好字,所以最后有个“庄”的赠谥,但他在位虽久,却空活百岁,整日贪淫酒色,一生都无政绩,所以又贬之为“简”,古人讲“盖棺定论”,皇帝也是如此,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古人还是很实事求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