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命题作文需要注意这几点。

黄保余老师

命题作文就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这类作文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所以,为了防止作文写跑题、偏题,就需要我们学会审题,做到中心明确。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有利于写作者的思想迅速集中,在对作文能力的考查中仍具特殊价值。随着“选题作文”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命题作文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又开始逐渐升温。

一、纵观近三年的命题作文,其命题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1、“直接命题”,即题目简洁明了,要求所记的事,所写的人,所说的理,所状的物,一目了然,如2020年北京中考题《2020,我的中考》、2020年上海中考题《有一种甜》、2020年四川中考题《成长的道路》、2020年江苏中考题《那些灿烂的细节》等;

2、 “比喻命题”,即题目有一定的喻意,考生必须先明确题目的喻意,然后才能紧扣主旨作文,如作文《脚印》,“脚印”比喻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3、 “配提示语命题”,即提供材料或者提示语,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提示语后,再按要求作文;

4、“选择命题”,即同时提供两个或多个作文命题,选择命题作文,留有选择余地。

在中考试题中,命题作文这四种命题方式大致表现为两种题型:一是只提供题目和要求;二是提示语+题目+要求;两种题型比重大致相当,各占半壁江山。

二、学生易错点分析:

1、自作主张,另写文题。一些考生不注意作文类型,随意更改文题,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这类题形要求考生必须以所给命题写作,不得私自换题。

2、不辨题义,匆忙动笔。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隐含了一些要求,因此动笔前一定要审清题意,明晰题目的含义。如《敞开那扇门》,这一命题中的“门”就其表层义而言,是指房屋或用围墙等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也指其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从这一层面来写作也可以,但立意不深。如果进一步联想,门也有象征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之门,交往之门,学习、研究上的方法之门,大而言之,改革开放或闭关自守的国门,等等。其象征义是丰富的,在立意时需要注意虚实结合。

3、东拉西扯,入题太慢。考场作文时间性要求特别强,字数上一般五、六百字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迅速切入主题。虽然不要求同学们写出“虎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一篇以《感激》为题的中考作文,一位同学用四个自然段,写了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帮助,到结尾时才出现一些让人感动的画面,这样,文章就显得主次不分,情节不集中,这类文章一般只能评为三类或四类文。

另外,一些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砌、拖沓冗长的问题。一篇题为《享受家庭的乐趣》的中考作文,第一段就用了200多字的景物描写,语句虽美,但由于没能抓住重点,文章还是落入了三类文的行列。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如作文题《偶然的发现》、作文题《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带有比喻或象征性的题目,如《暖流》、《春风》等,则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如果题目出的是比喻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被象征性的事物去写,如《暖流》,暖流是喻体,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它的本体——同学的帮助、老师的关爱等角度去审题,中心就一目了然了。《春风》、《考试》、《蜡烛》、《七月如火》等一类题目都有可以采用配方的方法去审题;

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

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