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也无遗憾也无情,悟道便开心
01功名利禄不着地,朴素者落地生根
《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远绝圣贤,抛弃智慧,民众反而得到百倍利益;远绝仁慈,抛弃义气,民众反而自动归于孝敬和仁慈;远绝巧妙,抛弃利益,反而使得盗贼不会出现。什么道理?显露朴素,抱住朴素,减少私心,清心寡欲的这么个道理而已。
为什么老子这样讲呢?因为圣贤啦,智慧啦,仁义啦,巧妙啦,这些都是人为的标准,你活在这些标准里面想求得人生的精彩和成功,不如你就活生生地活在现实里,活在真实当中,岂不是更好些?那些个圣贤的、智慧的、仁义的、巧妙的,当你以此为荣的时候,你有几时是符合实际的,你有几时是脚踏实地的?你有几时是高效率的,是节约的?当你活在观念中的时候,你通常是低效率的,是很浪费心力、体力和资源的。所以,活在现实中,才是高效率的,才是节约的,所以为朴素。
那么,功名算什么?啥都不是,就是胡扯。那么,利禄算什么?啥都不是,就是脱离实际的争夺。好好活着,就很好。
02灵与肉的关系
《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你的身躯承载着你的灵魂,你的精神和你的肉身能一直保持不分离吗?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仅仅是在满足肉体的欲望,其实对于精神上的慧命在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甚至是相违的,也就是有很多时候我们满足了肉体的欲望的同时是会伤害慧命的,你能永远保持灵与肉的合一,肉体不伤害慧命吗?
如果你专心一致地保持灵肉合一,你是否能像刚出生的婴儿那样?其实人类刚出生的时候,灵肉是合一的,但是人类为了生存,总是在满足肉体,总是在为了物质财富而劳作。
03少私寡欲为最佳
《老子》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常保持着没有欲望,所以能观察到事物的奥妙;在发现了事物的奥妙之后,常常保持有欲望,所以才能观察出事物的端倪。
欲望是个啥?欲望在认识论里面,就是阻碍正确认识的东西;欲望在实践论里面,就是找到突破口,找到解决路径的依据。实践之前,需要先认识清楚,可是人的一生的整个过程,不过是个天天悟道,时时都在新的认识当中的,虽然人也总是要去实践,而且也是天天都需要实践的。
但是请记住,认识论的人,是天天而且时时处在认识过程里面的,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但是实践的,虽然天天都在实践,但是绝大部分的实践是重复性的,是每天都一样的,所以实践论的人,实践的变化仅仅是非常稀少的偶尔而已。
所以,从认识论的发生概率,以及实践论的变化概率来看,人们还是保持少私寡欲的状态,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