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春天的逃脱——与苦读的学子们共切磋
春天的逃脱
——与苦读的学子们共切磋
文/周长行
进步的台阶是靠不断积累而铺垫出来的……
——题记
我写这篇东西,是因为孙女周予桐前不久的期中考试,其中的作文题目是:春天,遂想起。遗憾的是,桐桐一上来就被扣掉了两分,简直是匪夷所思,她竟然在严肃认真的考场上把题目给改了。她的题目是:春天,遂想起苏轼。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个“苏轼”,呀!这不是在挑战游戏规则么?春天就春天呗,干么添上个“苏轼”?正儿八经的命题,干么要动它?
学校阅卷工作结束之后,我催她找到这篇作文并从微信上发给了我。细读原文之后,我这才缓缓地吐了一口长气。哦,原来如此啊!为着便于行文,不妨把桐桐的原文一字不拉地照搬如下:
春天,遂想起苏轼
文/周予桐
若把他的一生比作四季,那春天一定很短很短。壮心不已的年纪开始被贬,妻妾的相继离世,乌台诗案被小人陷害。不必说他在黄州有职无权;也不必说他将铜钱悬在房梁上数着过日子;更不必说在儋州“居无所,行无友,病无医”。他从未幻想权倾朝野,只愿为国效忠。但未能实现。
我无法体会他连遭贬谪的痛苦和哀思,更无法理解他的豁达从何而来。
若我是他,在荒凉的儋州,我不会因“日啖荔枝三百颗”而满足;在出游途中忽逢暴雨,我一定会抱怨天公不作美,而不是高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若我是他,必会泪水涟涟地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恐慌,担忧,愤懑会陪我度过漫漫长夜。就算在春天,也会有皑皑白雪映入眼帘。
我曾梦到过和他对话,我们面对面坐着,桌上有两个茶杯,一壶茶。我问他,你真的甘心吗,这消耗的可是你最好的时光啊。他笑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随着他杯中的茶水被一饮而尽,我听到豪迈的大笑声,让我分不清他饮的是酒,还是茶。
“我还是没法懂得,你真的快乐吗?”我问。他领我看山缝中的小芽,问我:“它会因为出生在贫瘠的地方,就拒绝生长吗?”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把每一天都过得很好,哪怕穷得只有东坡山上一块地的时候,也会尽力省一点钱买酒喝。或许,他的心情我不需要去理解,又或许,他胸中的愤懑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我吟着他的诗词,耳边回荡着他不太真实的大笑。
若把他的一生比作四季,在他心中,一定每天都是春。繁花满树,落英缤纷,万物复苏……
看罢桐桐的上述文字,我的心境明亮了许多,并想趁机说几句话:
第一,桐桐不写春天的“遥看草色近却无”,不写桃红柳绿,不写莺歌燕舞,也不写小桥流水,然而,她却又能直奔主题,一下子抓住苏轼,让他“顶替”春天,桐桐写道:“若把他的一生比作四季,那春天一定很短很短。”一句话展开全文,这种开篇法值得鼓励。她比较利落地完成了一次“春天”的逃脱。开篇就“逃脱”了春天,却把苏轼拉进了春天,硬是在苏轼身上演绎出一个春天。这让我耳目一新。
第二,她不直面春天的风景,却把笔墨重点放在刻画人物上,让我眼睛一亮。桐桐索性在文章尾部干脆挑明:在他(苏轼)心中,一定每天都是春。都是“山缝中小芽儿”成长着的那个春。桐桐写的春天,就是苏轼的那颗乐天达观之心!桐桐抛却春天的美景,专写苏轼的心境,语言又那么简洁,这样的角度和写法,我猜她得绕开了几件东西,比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套路化作文”。与其说是“春天的逃脱”,不如说是对于千人一面的“溜号”之举。这显然有点冒险,尤其是在考场上。然而,她果断化险为夷,足见其平时的相关努力发挥了作用。她终于借苏轼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和写法,并得到老师认可,获得全班最高分。为此,我祝贺了她。
第三,这篇作文满分是40分,桐桐获得37分。扣掉的3分中有2分是因为她改了题目。阅卷老师的评判是正确的,得当的。游戏规则是不允许挑战的。不然,还要考试干什么?然而桐桐应该记取这次教训,不改题目,照样可以写出优秀的文章。回过头去再看她的作文,拿掉题目中的“苏轼”,内容不照样是苏轼吗?只要心中有题目,不是照旧写春天吗?固然题目很重要,然而好题目永远都在好内容里。窃以为让苏轼藏在内容里,远比显摆在题目里好得多。命题作文决定性的是破题审题,绝不是“改题”。说这些似乎都是废话,桐桐肯定懂,只不过是一不留神,或许是稀里糊涂罢了。我了解她的这个毛病,有不少次考试,都丢分在十分简单的题上。人家是捡分,她是在丢分。冤枉不冤枉?
第四,桐桐毕竟还只是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小孩子。根据我了解的情况,这篇作文的成绩,或许是她喜欢苏轼,喜欢其诗词,用心积累较长时间的一个结果。她又在完成这个题目上“顺手牵羊”,显示了“一次”审题与运用素材的能力,也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矣!作文的命脉都在积累上,正可谓“水滴石穿”也!我之所以强调“一次”,意在期待桐桐以后“多次”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啰嗦了几点个人的看法和想法而已。我想桐桐自己也有这样的体会。希望她继续努力,努力于积累,争取每一次的作文都能体现出这样的努力和积累。进步的台阶是靠不断积累而铺垫出来的……
(写于2021年5月4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1949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黄南村。1969年2月参军入伍。1990年9月转业回地方供职于济宁电视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资深记者、诗人。出版有长篇报告文学《鲲鹏腾飞的地方》、长篇传记文学《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乔羽恋歌》《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等。曾主笔撰写中央电视台39集大型电视系列片《大京九》,其由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大京九解说词》已被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正式教材使用。退休后,致力于网络文学的写作,以其接地气、独立特行的作品获得国内外读者好评如潮。“作品至上,读者至上,生活至上”的理念,正是他奋力笔耕下潜民间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