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在开干前,你想清楚了到底要怎么做吗?
在写这个标题之前我犹豫了很久,之所以犹豫很久,是因为我更想表达的是:我认为我们做养老服务的更需要重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先举一个例子吧:
我大概是在2012年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位未来只往社区居家养老方向发展,那时候还不太清楚究竟怎么个发展法在2014年的时候我已经非常看好社区小规模多功能的机构了,于是这一年我说服了我们老板,在一个四线城市做了这么一个尝试。
我想做养老行业的7-11,而不是沃尔玛或者家乐福。所以,无论在老板面前还是员工面前我总是在向大家表达,社区养老机构的未来有多么大的潜力。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挣钱,我们未来可以做很多连锁店,可以实现很多人生价值。
那么,光凭想象就可以吗?有市场有需求不代表你就可以获得成功!
我们当然还很清楚,我们如何去获得市场的认可,比如,我们要做的社区机构就是提倡“家一般的感觉”!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老人最不愿意离开家了。
刚刚说了,光靠想象也不行,得有方法,还得有行动。于是从选址(市区/社区,离家近),到装修(家是什么样子?照着做),到服务(员工怎么做到像孩子一样)等等,我们均围绕着这一方向来进行打造实施。
一切比计划和想象中来的更快,我们不仅仅做到了,也成功了。我想,这就是我们对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一个解释吧。
那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什么呢?网上是这么解释: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理念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用我的理解就是,价值观决定了我要干什么,而理念是我打算怎么干。再说细一点就是,我要干一件什么样的事业,这种事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打算怎么干能实现它?在干的时候我有哪些原则,哪些方向。
最早,认识到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在一家日本企业。进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并没有人给我详细介绍过我们的价值观到底是个什么意思,除了看到它经常出现在各个地方之外,我也没有太在意。
后来我担任了一家子公司的负责人,每半年由日本总部派过来的监察室相关人员会到北京来了解经营情况,并和我会谈。直到现在,我永远忘不了在会谈最后他们总是会对我强调:“第一,我们做的事情要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第二,我们要遵守中国法律;第三,要维护员工利益。”
第一次跟我讲的时候,我一知半解,我找来公司的理念价值观进行揣摩,发现原来我们做的很多事情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个在进行。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事情好像还挺重要的。
另外一件事就是,我收集过很多日本台湾的养老企业的宣传单,尤其是台湾的。往往在看到他们的宣传单时候你一眼就能给看明白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特色,上面很清楚的会写到他们的价值观、理念。
而在阅读我们国内养老企业的宣传单时,往往越看越不清楚它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提供什么样子的服务?
我看到很多行业大咖都非常喜欢谈论养老企业的商业模式,对,商业模式很重要,毕竟我们是要挣钱的嘛。另外,还有很多朋友喜欢谈情怀,也确实有一些靠谱的情怀人。但情怀只是一种感情,感情也需要表达方式的。
我认为,商业模式与情怀并不跟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有所冲突。相反,正是对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一个提炼。
在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普遍认为理念这个东西很空、很虚,不实际。个人感觉误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对价值观和理念的理解和阐述。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都是有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比如追求利润最大化,然后通过节约成本、薄利多销等等,只是这些行为或者叫理念更多的体现在老板的作风之中。
二对价值观和理念的灌输。大也好,小也罢,我们不仅仅是要体现在各个可以看得见的地方,更需要从头到尾在企业的设计、制度、管理中进行实施,要让每一名员工认识到我们的企业就是这样的一种企业,绝不要让他们去猜测。
我记得有一次问陶乐家的井然,你为什么要做一家以认知障碍为特色的机构,他的回答很干脆:“因为东丽湖这么偏的地方一般人不来啊!”。我会心的笑了,我懂了他的意思。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重视经营理念是其显著特征。日本的大多数企业家认为,企业没有经营理念,就没有自觉的经营。就犹如在漆黑的夜中,不辨方向,不知所从,即使陷进泥沼之中也不知道,是最危险不过的事情。
中国人善变,养老行业也还在发展中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知道这很难,但价值观和理念可以在任何环境里生存的,也不代表未来不可以改变。
为什么我们做养老的更应该重视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呢?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服务业,我们服务的也是人。人的思想是多变的,人更需要一个美好的指引和参照,人更需要一个原则和尺度的标准。其次,养老是一个更关注过程的行业,比任何行业更需要耐心和时间。
而我,特希望我们做养老的企业在每次有新员工入职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告诉他们,我们是一家怎么样的企业,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经营理念,和我们是怎么去做的,然后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新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