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三晋古塔

【普济寺塔】

普济寺塔,也叫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临黄舍利寺塔,有时候也称阿育王塔,但是我们更熟悉她的小名叫临黄塔或临潢塔,位于晋国孝义市大孝堡镇大孝堡村东,从孝义市内有公交车可达该村村口,需要走两步。据传说:古印度的阿育王(此人的主要活动时期大致相当于我国的战国时期)在释迦牟尼的故乡得到八万四千颗佛舍利,于是动员各国建造了八万四千座舍利塔以纪念。其中在古代中国分布有19座,而晋国又拥有六座这样的塔,分布在晋国的这六座舍利塔,虽历经两千多年磨难,却都留存了下来,普济寺(临黄)塔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这些塔不可能是阿育王时期的原貌。

【“省保”标志碑】

【普济寺塔(西南向)】

【普济寺塔(北向)】

【普济寺塔原状(翻拍自《三晋古塔》)】

现存普济寺塔,重建于清雍正十(公元1732)年,国朝2004年修复开放,塔身外观为八角八级实心楼阁式,而修复之前的形制为八角七级(上图),而且修复之前的第一层塔身相当粗壮,就像一座巨大的高台。据说这第一层粗壮的塔身是“后代”重修时加建的,国朝再修时予以拆除,于是普济寺塔被撤掉“凳子”站起来以后,我们才发现她竟然那么的纤纤袅袅,弱柳扶风,她可能是晋国所有现存砖塔中最纤细的了,塔底层直径大约只有1.5米。这个外观被改变的太多了些吧。

修复后的普济寺塔,座北向南,塔身通高约18米;方形塔基边长约8米,砖砌条石剪边,青石墁地,为新建之物;塔座为青石垒砌的八角素面须弥座;八层腰檐上均无平座,但是檐下装砌精美的仿木构转角枓栱,枓栱形制为三踩单枊,无补间;塔身只有第一、二层下有垂花柱,三层以上取消;但三层以上的塔角飞檐下各悬惊雀铃一只。

【普济寺塔 --- 基座】

【底层塔龛】

【塔匾】

                              【第一层腰檐】

【第一层腰檐细部】

【第二层腰檐转角】

八面塔身只有底层南向正面辟塔龛一座深入塔芯,拱券式门洞上镶嵌青石名匾“临黄塔”,落款即是“大清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重建”;券门两侧镶嵌青石楹联一幅曰:“万道慈光吞日月·一期法雨润乾坤”;塔身其余各面均无门窗,但是塔身上部每个侧面层级上各留着一个空洞,用意不明。

普济寺塔的全部装饰都集中在腰檐部分,除腰檐本身自下而上仿木构以外,在栱眼部分还砌装了很多文字和图案:第一层栱眼中镶嵌着象征道家的八卦图案;

第二层塔身正面镶嵌着立匾一块曰“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栱眼壁装砌着“福润四生·息沾九有”;

第三层塔身正面立匾空白未题,栱眼壁中装砌“帝道遐昌·皇图永固”;

第四层塔身正面立匾曰“宝塔凌云”,栱眼壁内装砌“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第五层只有立匾曰“直冲霄汉”;

第六层立匾曰“佛制底”。

塔刹简洁靓丽,为黄色琉璃质八角垂脊盔型圆顶,以两层仰莲瓣托宝珠收结。

【塔刹】

【塔铭 --- 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

【塔铭 --- 宝塔凌云】

【塔铭 --- 直冲霄汉】

【塔身转角仰视】

【普济寺塔(南向)】

【新建“临黄舍利寺”山门】

【普济寺塔外围情景】
    原普济寺规模宏敞,殿宇壮观,可惜已无片瓦留存。国朝2004年修缮时,与塔基处掘出唐代经幢一截,但不知存放在哪儿,现场未见。据说普济寺塔地宫中存有金棺银椁以储藏舍利,清代重建时尚在,如今情况不知。普济寺塔原置身荒野,如今已进入村庄内,镇子扩建规划时,预留了一块巨大的地皮已备重建普济寺,第一期投资已复建了重檐歇山顶的山门、钟鼓楼以及之间的明廊,不过要把这块地皮搞满钢筋水泥,那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