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看穿“闷骚”甲壳后面的男男女女
闷骚是英语“Man show”(广府话)的音译,原意是“男人秀”,可见最初是指男性,现在早已经不局限于男子了,闷骚的女人也有大把。
“闷”的本意是在封闭在特定空间里,不吭声、不声张的意思;“骚”则有动荡、卖弄风情的涵义,不管是从描述妇女的举止轻佻、作风下流还是到“高大上”的《国风》、《离骚》引申出的骚人、骚客、风骚都来自于这个本意;合起来闷骚就是指外表沉闷,内心却充满疯狂、狂野!从字形上看,“闷”就是把“心”藏或关在“门”里,把“心思”、“想法”深深地隐藏、封闭起来,不轻易说话和表露自己的真实心声,我们通常说一个人是“闷葫芦”,比较接近贬义。“骚”是一只跳蚤在一匹马在身上叮咬,有那么一点痒痛的感觉,但远达不到“痛苦”的程度,这就会有一种似动非动的“冲动”,至少内心已经萌动、不安了。“骚”在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个贬义词,谈到这个字很多人就理解为“不要脸”,放到农村大家如果说一个人“骚”,那么这个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背弃了伦理,但是“闷骚”基本上是一个中性词。这类人平时不轻易表达和外露个人喜怒哀乐和情感变化,但是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往往会表现得出人意料,总体呈现出 一种让人心里暖暖的、痒痒的味道和欲露不露、欲放不放的意境,也就是表面文静、沉闷甚至近乎冷酷,内心却近乎狂野。“闷骚族”外表中规中矩,严肃内向,甚至对事物较冷淡(尤其是其实自己感兴趣的,也比较热门的话题),让人感觉事事不关心,沉默又有点天然呆,而实际上极富有思想和内在潜质;或表面上矜持得不行,但骨子里却疯狂火热,内心却充满激情、渴望。
闷骚好比女人的旗袍,裙长至脚踝处,领口也系得到紧致,肩袖合体勾勒出女性完美的腰身,整体看去保守不失端庄,却在两侧开叉处别有风情,长叉直至大腿,走起路来摇曳生姿,长腿若隐若现,性感纷呈。也有的人在闷骚的路上越行越远,就变成了“明骚”了。比如一个男人看到了一个美女,心生爱慕之意,明骚型的人就会去搭讪、没话找话。加个微信号,或要个手机号什么的,甚至对方表现出明显的不快后依然死缠烂打。更恶劣的就是在公共交通、公园、商场、影院、夜总会等场合,公然挑逗、调戏女生。 比如《水浒传》里的高俅之子高衙内,这是明骚型的极端“怪胎”,庙会上看到林娘子貌美如花,即上前骚扰,即便人家是有夫之妇也不放过。直至发展到陷害林冲,逼上梁山,最后导致林娘子自杀身亡。
当然那种“明骚”的“骚气”极端外露、恣意自我发挥到极致,那就是犯贱了,男的就成了“高衙内”,女的就成了风月场所的“站台、拉客女”,这种“骚浪贱”谁都会敬而远之。而闷骚是一种气质,这种气质不像“明骚”那样让人有很强的戒备心或者排斥感,具有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染力。闷骚的男人外表成熟稳重,不会花言巧语,举手投足间充满淡定从容,尽显男人魅力。他们往往情商并不低.,通常都略微有点清高和自命不凡,在清峻的外表下,有一种探索、发觉新事物的强烈欲求。因此,他们大多很有才情且容易受到女人的亲睐。同样,“闷骚”的的女性也有大把的男人喜欢。闷骚挺好,你的“骚气”只对我一个人就好,在外面还是要婉约端庄的样子,这样你真实的一面就只展现给最亲的人,带着点小幽默,而对外包裹着盔甲或冷冷的“冰帽”,可以好好保护自己。“闷骚”是人类性本能和社会伦理道德相互冲突导致的结果。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首先是动物,具有动物本能冲动,以性冲动为核心,但是在社会的法律、道德、伦理中,人类作为群体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遵守人类社会的规则,人必须把这些冲动压抑起来。只有在社会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在合适的时间、地点才可能释放出来。
现实社会给人很多束缚,职业、人际关系、自身责任等,往往要求一个人变得“成熟”,做符合身份的事,人们难以表达真实的自己,难以做在世人眼里“离经叛道”的事情。当然,人类社会的规则因为是由人为制定的,注定是不断变化的。由此看来,“闷骚”的“闷”只是一种无奈的伪装,是一个假面具。当脱离社会视线“监督”,置身一个确认安全的个性小天地时,就可以抛开“闷”这个假面具,让“骚”的本能得到释放。闷骚型的人好比是初春的黄河,别看表面沉静,一旦凌汛到来,必定宣泄无穷的动能。而且,越“闷”的人可能越“骚”,往往会比一般人更强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的本能像弹簧,压迫越大,放松后它反弹的力度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