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鉴社:三四人,以看为鉴,看身边人,看身边事,鉴发展,鉴未来。
2020年已经过去,但疫情对国民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仍旧存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经济、文化、消费习惯等都随着疫情的发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如此,国际贸易形势也变得错综复杂。但不论如何,加快国内经济的复苏势必是近几年政策导向的重中之重。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反复出现,政府提出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国内国外双循环示意图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
那么到底什么是内循环呢?内循环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简单来说,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举个简单的例子,老百姓拿出一笔钱去买了一件国内生产的衣服,国内的厂家收到这笔钱后又去上游的国内企业买原材料,上游企业拿到钱后再给员工发工资,最终钱又流转回老百姓的手里并再次消费,以此形成消费循环。可以看到,在整个内循环中,消费是最原始的驱动因素。而消费作为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更是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促进居民消费、激发消费潜力不但是顶层制度的导向,也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所以国家促进内循环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促进国民消费。
▲ 投资、消费、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再进一步思考,促进消费最利好哪个业态?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1.5万亿元增长至41.2万亿元,但增速呈现放缓趋势。从结构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GDP总额比例持续保持高位,可见,零售行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2019年)
数据来源:金柚网研究院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比例(%)
数据来源:金柚网研究院
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大商场、小商户基本上都按下了暂停键,消费品零售额首次呈现断崖式下跌。截至2020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值17.2万亿元,同比大幅下跌11.4%,零售业损失惨重。而零售业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社会零售总额,更关乎着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计,所以零售业的复苏至关重要。从内循环的总体指导思路来看,很显然是会刺激消费的,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导致消费在GDP占比偏低,巨大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而零售行业的发展状况就取决于消费。所以内循环对零售行业必定是一个利好消息。从零售业的产业链上看,零售业不仅体量大,涉及的生产环节也非常多。促进内循环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复苏,从而达到促进消费闭环的目的。
▲ 零售行业产业图谱
数据来源:金柚网研究院
另外,在疫情过后,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发生明显的变化,线下流量加速向线上迁移,“宅经济”的逆势增长,成为疫情冲击下经济复苏的一针“强心剂”,有效促进了消费回补及潜力释放。
▲ 零售行业细分业态
数据来源:金柚网研究院
而零售行业业态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呈现出零售新趋势。2020年,零售行业的社交属性进一步增强,社区团购等社交电商模式愈发成熟,且推广速度与疫情风险等级正相关,从表面上来看,社区团购是资本逐利性质的推动,而实质上是市场的潜在消费需求在催化零售端做出变革。2020年下半年,资本的快速布局更加将社区团购推上风口。中国生鲜产品销售渠道呈现出从农贸市场向超市转变、线下向线上转变的趋势。2020年,生鲜超市成为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零售企业竞争的重要阵地,竞争重点从数量扩张向销售总规模转化。疫情也成为线下实体企业实现转型的重要战役,消费者减少外出购物需求,寻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购物渠道对实体企业至关重要。2020年2 月,淘宝每天超过3万人在淘宝开新店,直接上淘宝直播卖货的厂商同比增长50%,直播电商成为零售新方式。 展望2021年,在“内循环”的大背景下,零售行业会呈现什么趋势?后疫情时代,由于消费者模式的改变,预计线上电商将会持续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再加上直播电商和短视频的火热加持,线上购物的占比仍会稳步提升。截止2020年11月份,线上渠道渗透率整体提升至25%。线上消费模式将会倒逼更多的商户加快数字化、线上化的进程。受疫情的影响,大卖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销售额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超市小型业态蓬勃发展,销售额逆势增长。围绕“社区”衍生出的“社区团购”、“社区超市”等都呈现出较好的趋势。未来超市小型业态将更贴近社区高频消费场景,以高频刚需的即食和生鲜类产品为引流,拥有产品结构标准化程度高和门店可复制性强的优势,牢牢抓住社区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