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自己吃饭和奶奶喂饭的孩子,不用十年,四个方面差距越来越大
“宝宝吃一口,再吃一口”走在小区经常看到奶奶带着孩子在小区里面喂饭。
孩子到处跑,奶奶拿着一碗饭追着孩子喂,一边喂一边说:宝宝,吃一口再吃一口,吃多点饭饭,长高高。
但是奶奶的这个愿望似乎都很难实现,这些孩子大多会比较瘦。
孩子一边跑,一边吃饭,一来比较危险,孩子嘴巴里面含着饭,很可能会呛到气管,而且孩子已经在外面,到处有很好玩的东西,他都想着去玩了,很难对奶奶的那一口饭感兴趣。吃饭吃得少,孩子自然也会比较瘦。
小何是幼儿园老师教的是小班的孩子,她最怕碰到奶奶带的孩子,孩子已经三岁,自理能力非常差,孩子连吃饭都不太会吃,而且经常会挑食,老师喂的时候也吃得很慢。
这些孩子也比较娇气,动不动就哭,玩具被别人抢了哭,老师说两句哭,睡觉起来动作慢了哭。
每次班上动作最慢的就是这些孩子,动手能力非常的差,要么就是很瘦,要么就是太胖。
孩子吃辅食后,给孩子吃手指食物,对孩子很重要
孩子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最开始添加的是高铁的米粉,用水冲成米糊,孩子小精细动作不太完善主要家长喂养,随着辅食种类的增多,家长就要考虑给孩子制作手指食物。
比如说小小的馒头,比较软烂的土豆块,香蕉块,苹果块这些让孩子手比较轻易拿到送到嘴巴的手指食物。
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在吃手指食物的时候跟玩玩具差不多一样,认真的,仔细的才能把手指食物拿到手里,吃两口可能会捏一下手指食物。去感受这个手指食物的性状,增强手部的触觉敏感性。
让孩子一岁前自己吃饭大有好处:
让孩子感受到吃饭的乐趣:
手指食物从碗里面拿出来再放到自己的嘴巴,这个过程需要孩子的大脑指挥。
孩子好不容易从碗里拿到手指食物的时候,会让孩子有成就感,把手指食物送到嘴巴里面,开始咀嚼吞下去,也让孩子能感受到吃饭的乐趣。
孩子吃手指食物的时候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手指食物上面,更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孩子以后不容易挑食。
孩子的嘴巴和手处于敏感期,自己吃手指食物会让孩子更聪明
孩子在八个月的时候,口腔敏感期没有消退,也就是孩子什么都喜欢,往嘴巴里面塞,因为他在通过嘴巴来感受这个世界。
孩子的手敏感期也开始了,喜欢用手抠东西摸东西拍东西。
捏到手指食物的时候,孩子会玩食物,用手去感受这个食物的性状,是软的还是硬的。
代表着孩子的注意力,发展为以前的被动注意转为现在的主动注意,说明孩子的智力发育又上了一个阶段。
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孩子的手指与手指之间拿捏以及移动,其实也是在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孩子精细动作,吃饭就能得到锻炼,有助于孩子的动手能力提升。
有助于了解孩子的食量
孩子在小的时候自己吃手指食物,吃饱了也不会再吃,家长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食量,更好地给孩子准备食物。
从小自己吃饭和奶奶喂饭,不用10年,孩子四方面的差距大
1、挑食情况
自己吃饭的孩子不容易挑食
我们看哪个孩子会对玩这件事情厌恶的?很少吧!
孩子吃手指食物也是在玩,玩的时候会专注食物本身,全身的感官都在体验吃饭这件事,就能吃到食物,原本的好味道,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是一件又好玩又好吃的事情。长大以后挑食的概率会更低。
奶奶喂饭的孩子更容易挑食
一口粥,一口饭一粒米,都是奶奶亲自喂到孩子的嘴巴里面,这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任务。
这边我想着玩玩具,看电视了,那边奶奶还在喂饭,孩子吃饭觉得味同嚼蜡。
对吃饭不感兴趣,奶奶开始利诱:吃完饭看电视,吃完饭出去玩,吃完这口饭买一个玩具等。
会让孩子觉得吃饭是一件苦差事,是一件任务,所以孩子对食物的那种美味探索就会慢慢消失,这样的孩子容易挑食。
2、孩子的独立情况
孩子从小能够自己吃饭,独立意识会更强一些,自己吃饭的孩子更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孩子会更独立自主。
孩子在进食敏感期的时候,奶奶喂饭,孩子会抢着自己吃,但是奶奶怕脏,怕孩子吃不饱,硬是要坚持喂。
吃饭怕脏,穿衣服怕慢穿错,穿鞋子觉得太慢,所有的事情都容易包办,会让孩子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3、孩子的动手能力
自己吃饭的孩子更加自信,动作会更灵活,注意力会更容易集中,所以在玩玩具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能够去思考动手能力会更强。
奶奶喂饭的孩子,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玩玩具,或者看电视,所以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加上手部不经常得到锻炼,动作也不够娴熟,动手能力会更差。
4、孩子身材
自己吃饭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要感受食物的美味,所以会更加的注重咀嚼,也更能感应到自己身体发出吃饱的信号,孩子不容易吃撑。
自己吃饭也不容易挑食,孩子的身材会更加的匀称,生长发育会更加的标准。
奶奶喂饭的孩子,要么就是每天都吃得很撑,导致孩子变胖,要么就是每天吃饭像打卡完成任务一样,体重增长慢,孩子比较瘦。
所以孩子在八九个月开始给孩子吃手指食物,在孩子一岁左右,给孩子用勺子慢慢地吃饭,脏了搞卫生就行,孩子吃不饱,等孩子自己吃完再喂两口,让孩子自己吃饭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