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美容之雀斑痤疮丰胸针方

一、雀斑

雀斑是常见于脸部较小的黄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点,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尤以夏季为重,病变的发展与日晒有关。雀斑多见于女性,儿童期就出现,往往6—7岁以后开始出现,到青春期最为明显。到夏季的时候,日晒皮损加重,冬季减轻。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主要集中在面部,尤其是双眼到两颧凸出的部位。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素虚,肾水不足,肾水不能荣华于面,面部火郁于孙络而为斑;或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外搏,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邪蕴于面部皮肤而生斑。

二、特点:

1. 针尖至米粒大的褐色小斑点,因其形状、颜色如雀卵,故名雀斑。

2. 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臂等日晒部位,面部多散布在两颊及鼻梁。

3. 数量多少不定,各个之间互不融合。

4. 一般幼年时旧有,女性多于男性,常伴有家族史,无其它症状。

三、参考资料:雀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损害,是影响面部美观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是后天发生的,也有一部分是先天发生的。但是不论先天或后天,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患雀斑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在外界一定因素作用下(如日晒、皮肤干燥等)便会发病。

(一)辨证

  肾水不足型:多有家族史,自幼发病,斑点黯黑,压之不褪色,互不融合,对称分布于鼻两侧,面色白皙或晦暗,皮肤粗糙。

  风邪为蕴型:斑点较小,呈黄褐色或咖啡色,压之褪色,广泛分布于颜面、颈项、肩背、手背等暴露部位,日晒明显加重。

(二)治疗

1.肾水不足型:驷马穴、下三皇、明黄、百会穴、曲池穴、血海穴

2.风邪外蕴型: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明黄穴、风池穴

二、红血丝

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面部发红是一种常见的损容性疾病。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分暂时性扩张和持续性扩张两种。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发病原因及生理学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暂时性毛细血管扩张可因情绪激动、辛辣之类刺激性食物、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温度的变化、外环境不良因素的反复刺激,内分泌影响或血管活性物质直接作用于真皮血管等多种因素引起。持续性毛细血管扩张可由暂时性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发作,毛细血管经常反复充血扩张不能收缩至正常状态而成。长期接触日光而引起的慢性日光性皮炎,或长期接触风沙、高温、高寒的刺激,都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面部长期大剂量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膏、霜,引起激素性皮炎是当前比较多见的原因。此外,妇女怀孕时体内激素水平升高,某些慢性病如肝硬化、甲亢、心脏病、动脉硬化以及卵巢、脑垂体疾病、梅毒、铅中毒等也可引起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身体血热,外感风吹日晒、毒药侵入,邪臃于肌肤,化火上攻,伤及颜面浮络;或由于身体阳虚,阴寒内盛,血脉运行不畅,外感风寒侵袭,瘀血阻于浮络。

(一)辨证

热邪伤络型:面部皮肤潮红常因内外界刺激而发,或毛细血管扩张呈鲜红色,偶有灼热感,口干喜饮,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

瘀血阻络型:病程较长,面部皮肤黯淡,毛细血管扩张呈紫红色,女性月经不调,舌紫暗或有瘀斑。

(二)治疗

1.热邪伤络型: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中白穴、下白穴、心门穴、下三皇

2.淤血阻络型:下三皇、驷马穴、妇科穴、明黄穴、太冲穴、三重穴

注:以上均可配新老十针

三、痤疮

痤疮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寻常痤疮,即青春痘。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常伴有皮脂溢出,多发生与青春期男女。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热和淤,由于邪气来源不同其病机也不尽相同,主要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食物,脾胃蕴积湿热,湿热上蒸,外犯肌肤;素体阳盛,复感热毒之邪,热毒内盛,

外发肌肤;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郁于肌肤。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重要为热和瘀,由于邪气来源不同其病机也不尽相同,主要为:肺气不清,外受风热,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过食肥甘厚味或辛辣食物,脾胃蕴积湿热,湿热上蒸,外犯肌肤;素体阳盛,复感热毒之邪,热毒内盛,外发肌肤,肝郁气滞,气血运行畅,郁于肌肤。

二、发病机理:

1. 内分泌失调:青春期时胸性激素及代谢产物如睾酮分泌增加,其可刺激皮脂 腺分泌。孕酮也参与此作用。

注意:皮脂分泌量并非是影响痤疮轻重的唯一因素。

2. 毛囊漏斗部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痤疮患者皮脂中亚油酸含量低及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使毛囊漏斗部及皮腺导管角化过度可造成栓塞,使皮脂排泄障碍。

3. 微生物作用引起炎症:痤疮棒状杆菌、卵圆形糠枇狍子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及组织破坏。

4. 免疫反应参与了发病:痤疮棒状杆菌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参与了局部的炎症反应。

5. 遗传因素也影响了临床类型、病程长短。

6. 其它:高脂饮食、化学因素(碘、溴、锂)可加重病情。

三、临床表现:

1. 好发年龄:多为青年男女,男多于女。

2. 好发部位:颜面,尤其是前额、双颊和 部,也见于上胸部、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呈对称分布,但在鼻部及眼眶周围通常无损害。

3. 皮疹:皮疹呈多形性。最早损害为粉刺,有白头和黑头。白头粉刺:针尖至针头大圆锥形丘疹,呈皮色或灰白色,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扩大的毛囊口中呈点状黑色,可挤出脂栓。在发展过程中,粉刺可演变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蜂窝织炎,炎症深者愈后遗留瘢痕,甚至形成瘢痕疙瘩。临床上才常以一两种损害为显著,可根据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和囊肿性痤疮。

4. 自觉症状:一般不明显。炎症显著时可有疼痛和触痛。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酒渣鼻、痤疮型药疹、职业性痤疮很可能是缺锌的结果。

五、参考资料:青春期痤疮俗称青春蕾或粉刺,也有人称青春疙瘩,是青春期常见的生理现象,并不影响健康,但因影响面容美观,往往使青少年十分苦恼,一般不需要治疗,大约25岁后症状慢慢减轻或自然痊愈,但要注意护理,以免留下瘢痕。

(一)辨证

肺热风热型:颜面肤色潮红,以丘疹为主,皮疹红热、可有脓疱,舌尖红、苔薄黄

脾胃湿热型:颜面皮肤油腻不适,皮疹色红,有丘疱疹或脓疱、结节、囊肿聚集,常伴有宿食不消,腕腹胀痛,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热毒内蕴型:颜面潮红,皮疹以丘疹、脓疱为主,周围红赤,自觉局部疼痛,脓疱破溃或吸收后可遗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凹陷性小瘢痕,常伴有口渴喜冷饮,烦热汗出,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气滞血淤型:皮损以结节为主,皮疹色紫黯,结节坚硬,自觉疼痛,也可在深部聚集融合,呈青紫色,愈后常形成瘢痕疙瘩,病情长久不愈,心烦急躁,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后加重,或伴有月经不调、痛经、舌黯或有瘀斑、苔薄黄。

(二)治疗

肺经风热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

脾胃湿热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其门、其角、其正穴

热毒内蕴型 双池穴、双海穴、双驷马穴、下三皇、外三关、其门、其角、其正穴、制污穴

气滞血淤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木穴、妇科穴、明黄穴

注:特大青春痘加外三关

(三)刺络拔罐

大椎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胃俞穴

四、酒渣鼻

酒渣鼻是鼻部皮脂腺分泌障碍所产生的一种皮肤病,病程缓慢,鼻部皮损明显而顽固,是一种严重影响容颜的疾病。

本病多起始于中年时期,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但病情严重的常是男性患者,皮损好发于颜面中部,以鼻、两颊、眉间、下颏部多见,呈对称分布。发病初期皮损表现为暂时性红斑,遇热、进食辛辣食物、感情冲动、月经期明显。持久不退可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如细丝状呈树枝状分布,常以鼻尖及两侧鼻翼处最为明显,并常伴面部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或为皮脂所阻塞。病情继续发展,面部成批出现自针头至绿豆大小的痤疮样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常此起彼伏,病程缓慢。久治不愈可致鼻端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紫色结节状或肿瘤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形成鼻赘。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血热内蒸肺经,风邪外束;或因嗜酒、喜食肥甘厚味,助升胃火;或由肝气抑郁,气滞血淤,阻滞经络;内热熏蒸,淤血阻滞,热淤化毒,上熏于肺胃之孔窍,病发于鼻。

(一)辨证

血热蕴肺型:皮损以鼻部为主,面部广泛红斑丘疹,脓疱,自觉瘙痒,或伴有胸闷,痰黄,咽痛,尿黄,舌红,苔黄

胃经积热型:皮损处发红、油腻发亮,以口鼻周围为主,红斑上有丘疹,或伴有少数脓疱,口干喜冷饮,纳呆或消谷善饥,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

气血淤滞型:病程较长,鼻尖部有固定的紫红色斑片,毛囊口扩大,或有囊肿、丘疹、脓疱,或皮损处肥厚,隆起硬结,攒集成块,凹凸不平,或伴有口苦咽干,胁痛,舌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二)治疗

血热蕴肺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丰隆穴、制污穴、鼻炎穴、下三皇

胃经积热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鼻炎穴、制污穴、足三里、太冲穴、新老十针

气血淤滞型 曲池穴、血海穴、驷马穴、下三皇、鼻炎穴、制污穴、太冲穴、 明黄穴

(三)刺络拔罐

大椎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胃俞穴

五、丰胸、美乳

中医认为乳房的部位和生理功能与胃、脾、肝、肾及冲、任等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乳房为足阳明胃经、足阙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所过之处,位属足阴阳之分野并与手足阙阴、少阳交会于天池穴、功能上与肾精、天癸、冲任的盛衰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天癸难成;或后天脾胃失调,久病气血虚弱;或多孕早孕,月经失调,肝肾不足,冲任受损都可导致乳房发育不良、下垂等形态缺陷。针灸治疗乳房形态不良,主要是通过刺激乳房周围自律神经(即提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调整体内分泌状态,维持肾精、天癸、卵巢轴的阴阳平衡;可改善肝、肾、脾、胃的功能,提高乳房组织对自身激素的敏感性,激发腺泡和导管的生长发育,增加乳腺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积累。从经络学角度看,刺激有关腧穴,强化肝肾功能,疏通经络,改善乳房的气血运行状况,能够促进乳房的发育生长;调节脏腑功能,培元固本,调理冲任,能够治疗乳房松弛、下垂等。针灸治疗不仅能美化乳房的外形,而且还会不同程度地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等疾病,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副作用,因此可以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美乳的方法。

(一)辨证

肾气不足型:形体瘦小,发育迟缓,青春期后乳房小于正常或没有发育,月经稀少或未来潮,女性特征不明显,身体虚弱,疲乏无力,舌淡、苔白或少苔脾胃虚弱型:形体消瘦,乳房干瘪或下垂,面色苍白或萎黄,食少倦怠,腹胀便溏,月经量少或淋漓不尽,白带清稀淋漓不绝,舌体胖大边齿痕、舌质淡、苔白或苔腻。

 气血两亏型:乳房瘦小或松弛下垂,面色苍白,唇爪无华,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月经后延,量少色淡,舌淡、苔白

冲任不调型:乳房缩小渐失弹性、松弛下垂,月经不调或闭经,婚后久不孕育,下腹坠胀,腰膝酸痛,虚烦乏力,精神不振,舌红或淡红、苔少。

(二)治疗

新老十针、驷马穴、百会穴、阿是穴、背俞夹背、下三皇

(三)按摩疗法

患者仰卧位, 术者坐于患者头前。双手掌稍加压力,缓慢而有节奏的在两胸之间上端向下,并沿胸外围呈圆形推擦,10次左右。用双手掌面在双侧乳房上部,即锁骨下方着力,均匀柔和地向下直推至乳房根部,在沿原路线返回,返回时用手指握住乳房,并向回带,20~50次。用手掌托住一侧乳房下部,双手交替沿乳房外侧向上提拉20次左右,换另一乳房同法操作。再用手掌托住一侧乳房下部,双手交替沿乳房内侧向上提拉20次左右,换另一乳房同法操作。点按膻中、膺窗、天池、神封、乳根、少泽、足三里、行间穴各1分钟。双手掌在胸两侧轻轻拍打,再用手指轻轻叩打乳房,最后双手掌托住一侧乳房下方,轻柔缓慢地向上提拉,两侧交替,每侧20次左右,有乳头内陷者,最后用双手五指向上提拉乳头20次左右,本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5~10天。

善治血症和痛症的郗穴

郗穴的名称和在人体的分布首载于《针灸甲乙经》。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郄”与“隙”通用,是空隙、间隙的意思。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只有胃经的郄穴梁丘在膝以上,十二经脉、阴阳蹻脉和阴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合为十六郄穴。这十六个郗穴是:手太阴肺经孔最穴,手厥阴心包经郄门穴,手少阴心经阴郄穴,手阳明大肠经温溜穴,手少阳三焦经会宗穴,手太阳小肠经养老穴,足太阴脾经地机穴,足厥阴肝经中都穴,足少阴肾经水泉穴,足阳明胃经梁丘穴,足少阳胆经外丘穴,足太阳膀胱经金门穴,阴维脉筑宾穴,阳维脉阳交穴,阴跷脉交信穴,阳跷脉跗阳穴。

郄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手太阴肺经的郄穴孔最治咳血,足厥阴肝经的郄穴中都治崩漏。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颈项痛取足少阳胆经郄穴外丘,胃脘疼痛取足阳明胃经郄穴梁丘等。此外,郄穴还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发生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十六郗穴在人体的分布以及功用:

1、足太阴脾经之郄穴--地机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可治疗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症。配三阴交穴治痛经;配隐白穴治崩漏。配合穴阴陵泉治疗股内侧痛。股内侧痛多由气虚寒凝,经脉失养,肌肉挛缩而成。其病位属脾经所过之处,地机穴为脾经之郄穴,是本经经气深集的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痉镇痛,行气活血之功,阴陵泉是脾经之合穴,脉气最盛,使气随血流,气行血行,脉道充盈,气血流畅,经筋和缓,疼痛自止。

2、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该穴具有清热凉血之功,善治血证,主治咯血、呕血等出血疾患。尺泽为手太阴肺经之合穴,根据“实则泻其子”的原则,针刺此穴可泻本脏之热,故有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主治潮热,咯血,咽喉肿痛等,两者配伍使用治疗阴虚火旺咯血。

3、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穴,在屈肘时,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穴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该穴可治疗急性疼痛,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祛瘀止痛之功,主治咽喉肿痛,面肿等。《甲乙经》:喉痹不能言,温溜及曲池主之。两者还共同具有祛风湿,利关节,通经络,止痹痛之功,用以治疗上肢不遂,肘臂痛等。

4、足阳明胃经郄穴--粱丘穴,取该穴时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该穴是足阳明脉气深聚之处,故有理气和胃止痛之功,主治胃痛,胃肠痉挛等症。足三里是足阳明之下合穴,是治疗脾胃病的首选穴,能补能泻,能升能降,具有健脾,消积滞,和胃降逆,通腑利湿之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取之三里也。本穴为机体强壮要穴,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益彰。两穴配以犊鼻,血海,阳陵泉,阿是穴,还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5、手少阴心经郄穴--阴郄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该穴具有清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疗神经衰弱,癫痫;鼻出血,急性舌骨肌麻痹;胃出血,心绞痛,肺结核,子宫内膜炎等急症。

6、手太阳小肠经郄穴--养老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该穴具充养阳气之功效,可主治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等症。配太冲穴、足三里穴可治目视不明。養老穴对治疗青春痘或熬夜引起的面部小泡有特效,對眼睛疲勞也有奇效,而神門為檢查循環系統的重要穴道,對消除疲勞也有幫助,兩者聯合可提昇氣血,保持手腳靈活。

7、膀胱经郄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故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委中则为足太阳合穴,膀胱经属水,水性寒凉,故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有“血郄”之称,膝为筋之府,本穴位居膝窝,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主治腰痛,半身不遂等。郄穴与合穴配合使用,祛风活络之功更为突出。如金门配大肠腧、委中、命门治疗腰痛效果颇丰。

8、肾经郗穴--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该穴是连通体表体内的一个穴位,可主治口眼歪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如配合委中穴可治衄血不止;配风府穴治头项强痛、牙痛等症。

9、手厥阴心包经郄穴--郗门穴,位于腕横纹上五寸。该穴善治血证,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主治咳血,呕血等。曲泽归手厥阴心包经,心包为心之外卫,代心行令,故有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活血化瘀之功,主治心痛,烦躁等,此外,本穴具有通经活络,疏利关节之功,用以治疗肘臂痛,上肢颤动等。

10、三焦经郄穴--会宗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穴尺侧,尺骨的桡侧缘。该穴具有吸湿降浊的功效。可治疗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等症。配听会穴、耳门穴治疗耳聋;配大包穴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11、胆经郄穴--外丘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该穴有传递风气的作用。可治疗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等症。如配伍腰奇、间使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癫痫;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穴、条口穴、阳陵泉穴治腓总神经麻痹。

12、足厥阴肝经郄穴--中都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该穴主治血证,具有清肝泻热,凉血之功,可治疗急性肝炎、膝关节炎、子宫出血、疝气等疾病。

13、阴跷脉郗穴--交信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直上2寸,复溜穴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该穴有外散寒冷水湿的功效。可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内廉痛等症状。如配伍关元穴、三阴交穴治妇科疾患之月经不调;配太冲穴、血海穴、地机穴治崩漏;配中都穴治疝气;配阴陵泉穴治五淋;配中极穴治癃闭;配关元穴治阴挺等。

14、阳维脉郗穴--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该穴具理气降浊之功效,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诸疾。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可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15、阴维脉郗穴--筑宾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该穴具散热降温之功效。主治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等症。配肾俞穴、关元穴治水肿;配大敦穴、归来穴治疝气;配承山穴、合阳穴、阳陵泉穴治小腿痿、痹、瘫;配水沟穴、百会穴治癫狂、痫证。

16、阳跷脉郗穴--跗阳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该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吸热化湿之功效。主治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等症。

从上述十六郗穴各自的主治范围可以看出:(1)阴经郄穴多治血证.(2)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这些功用和治疗范围前人早有备述,这里需要探讨和总结的主要是那些一学便会,人人可以掌握的“一穴治疗”或“一穴救命”的郗穴和使用方法。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慢性疾病而不能治疗急症,但大量的临床例证已充分说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中风、休克、中暑、痧症、中毒、溺水、足转筋、心绞痛、急性腹痛、急性腰痛等这些病症从中医角度如何紧急救护进行过探讨,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对急病急症的处理很多在现今科学昌明的时代仍是行之有效的法宝,不失为人人可学、人人会用、简便易学而又简单实用的救身之道。比如,有人突然出现休克的紧急情况时,怎么办?是找医生还是打电话叫救护车?那样都要耽误一些时间,即使医生来了或者救护车赶到,病人往往也就撒手西去了。如果你懂得这些简单而实用的一穴救命的方法,用指尖掐按病人鼻唇之间的人中穴,就可使患者苏醒,再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治疗不迟,此即民间所谓的[掐人中]。真正的急救,是在医生和救护车还没有到来前的当场施救,以赢得宝贵的时间。再比如心脏病突然发作,可马上取心包经上的郄门穴,只要对这个穴位进行强烈刺激(强有力的按压),往往能一穴见效,迅速缓解病情而起死回生。西医的急救方法在家庭是做不到的,而通过中医的简单取穴进行急救,只要穴位选的准,按压方法得当,则是最快速、最有效的。

祖国传统医学可谓是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郗穴这味“大药”也需要不同时间、不同火候的煎熬方显出其独特的疗效,更需要我们共同的探讨。当出现急性胃疼时应立即想到梁丘穴,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该穴,持续2-5分钟,往往可以立即止疼;孔最穴,这可是治疗内脏出血的郗穴,使用时可用母指腹尖适度用力按压该穴;当有尿血症时,要马上想到水泉穴;女子崩漏、膝关节炎、疝气就找中都穴;急性腰痛时可随手取来养老穴;胆囊疼痛了就快按外丘穴;凡遇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心胸疾患那就是郄门穴的事了,按压的时间同前;外丘和阳交穴治疗急性头疼再好不过了;当出现头疼、咽喉肿痛、肠鸣腹疼的时候就选温溜穴;那么心疼、吐血、鼻出血怎么办?阴郗穴在等着你呢,平时经常按压此穴还可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地机穴,可治疗腹胀、腹疼,泄泻,这个穴位按压时间要长些,5分钟;筑宾穴,可治疗恶心呕吐;交信穴,可治疗月经不调、痢疾、肠炎;承浆穴,可治疗休克昏迷、口眼歪斜、齿龈肿疼。至于梁丘穴配中脘穴治療急性胃炎;孔最穴配膻中穴治療氣逆吐血等配穴治疗前以论及不再赘述。

(0)

相关推荐

  • 让你白嫩白嫩的针灸方,中医不是只会治病,还能美容。

           没有不爱美的人,白嫩的肌肤每个人都喜欢.很多人都对中医有一些了解,毕竟是国粹吗.针灸可以说是最适合调理疾病的方法,相比各种药物治疗有很多的优点,没有副作用(一点点疼痛除外),没有药物残留 ...

  • 董氏针灸 | 零基础穴位小妙招 —— vol.02 粉刺、痘痘、祛斑、美容

    董氏针灸 | 零基础穴位小妙招 -- vol.02 粉刺.痘痘.祛斑.美容 常用处方 送你好看的皮囊,也愿你拥有有趣的灵魂. 美容美白,祛斑,去痘等等.针灸效果最佳,用磁珠代替,或者按摩都有效.单侧进 ...

  • 针灸美容之养颜驻颜除皱祛斑针方

    一.养颜驻颜 人体的衰老是由自然的因素和非自然的因素两方面造成的,自然因素即自然衰老,一般从40岁开始,就从面容上能表现出来衰老,但衰老的早晚及程度因人而异.非自然因素包括有以下几种,如心情不畅.过度 ...

  • 针灸美容临床获效方

    针灸美容临床获效方 方宗畴 针灸美容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近几年来,笔者将其用于临床,获得良效,兹摘要举例如下: 润肤三角灸方 取三角灸穴,以脐眼为上角点,以绳量取两口角间长度,以腹中线为对称轴做等边 ...

  • 【针灸处方】治痤疮方

    治痤疮方 痤疮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俗称"青春痘",亦称"粉刺",是青少年常见疾患,男多于女,好发于面部多脂部位,如颊.鼻前端及其两侧.额部.下巴等 ...

  • 母亲节里话气血,一个美容养颜补气血的食疗方

    祝天下妈妈 母亲节快乐 每位母亲都曾是一个精致的猪猪女孩,都有过爱哭爱闹,快乐无忧,说起恋爱就会脸红,和好闺蜜一起打扮的青涩经历. 但当少女成为母亲,这些生活就渐渐远离了她们,开始要为家庭操心.渐渐的 ...

  • 痤疮---痤愈方(夏少农)

    痤愈方(夏少农)   [组成]  夏枯草10克  桑叶10克  野菊花10克  蚤休 10克蒲公英10克生山楂10克大黄6克蛇舌草15克 仙灵脾12克丹参12克     [功效]  祛风清热,活血调冲 ...

  • 〖美容喜讯〗中药丰胸七方

    中药丰胸注重体内血液的循环,对调理身体很有好处,安全可靠,因此具有丰胸的良好效果. 1.    六君子汤 [配方]:党参15克.白朮10克.茯苓12克.陈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3克. [功效]:丰胸 ...

  • 针灸美容减肥手法

    针灸美容减肥手法

  • 【孙浩:消痤汤-治痤疮青春痘专方验方】

    孙浩,男,1928年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国医名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征市"臣&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