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脚气,国医大师的配穴方,效果明显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型皮肤病,一般是由脚部不能保持干燥,被真菌感染引起的症状,传播途径非常多,在日常生活中传染性也比较强。有些人在初期并不重视,殊不知一些隐性的并发症可能造成足癣。夏季是脚气的高发期,最近就有很多朋友私信来问艾灸能不能治疗脚气,今天小九老师就和大家聊一聊,希望大家在脚气初期就能引起重视,好好治疗。

症状
初起病时仅觉两腿无力,逐渐酸重顽麻而缓纵,或枯细,或浮肿。临床可分为干、湿两类,湿脚气多偏于实,见有足䟮肿大,甚至浮肿至膝,脉象濡缓,舌苔白腻;干脚气多偏于虚,见有足胫肌肉日渐瘦削,顽麻酸重较前加剧,或兼见便秘溲黄,脉弦兼数,舌质淡红苔黄等证。如发现气逆喘满,胸中烦热,神志昏愦的,名为脚气冲心,病属危候。

艾灸治疗方法
艾灸治疗脚气的配穴方为: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三阴交。
一、阳陵泉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半身不遂、脚气、口苦、呕吐、下肢痿痹等
《灵光赋》说:“阴跷、阳跷两踝边,脚气四穴先寻取,阴陵、阳陵亦主之。”
二、足三里

位置: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
主治:胃痛、呕吐、头晕、脚气、下肢痿痹等。
《天星秘诀》说:“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三、悬钟

位置: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
主治:胸胀、落枕、半身不遂、脚气、腰腿疼痛等
《标幽赋》说:“悬钟、环跳,华佗刺躄足而立行。”
四、三阴交

位置: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主治: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腹泻、脾胃虚弱、脚气、失眠等。
《玉龙歌》说:“寒湿脚气不可熬,先针三里及阴交,后将绝骨穴兼刺,肿痛顿时立见效。”
方义
本方具有强筋健骨利湿的作用。伤于湿者,下受之,故湿邪逗留于经络,取足三里、三阴交以泻阳明、太阴之湿,更取筋会之阳陵和髓会之绝骨,以强筋而健骨。
注意事项
1、无论干、湿脚气,如患者发热,或局部有灼热感者,不宜用灸法。
2、如患者突然发现心悸亢进气促,胸内苦闷,肢冷壮热等恶化现象,此名“脚气冲心”,必须转内科配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