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才算真正读懂了《心经》

《心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一部重要经典,有的人说它是佛教经典中的经典,这句话并不为过。都说“浓缩才是精华”,整部《心经》的字数很少,只有260个字,可是却把佛教的核心思想,万事万物运行规律,人生真谛等完全阐释得清清楚楚。

所有佛经都是佛弟子根据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亲口所述,佛言真实不虚,绝没有妄语,因此,每一句佛经中的句子都是智慧的结晶,对于《心经》这部浓缩的精华来说,每句话,每个字的含义就显得尤其重大了。但凡事皆有纲领,抓住了最本质的纲领,再去诵读,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收获了。

说到《心经》的核心,莫过于刚开始的第一句话,也即“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解释这句话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于佛教修行的一些基础知识。人们对于修行悟道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一个仙风道骨之人正在打坐入定等等。

佛教中把“戒定慧”称为三学,任何人想要踏入修行之路都需要经历这三大步骤,首先是严持戒律,然后由戒入定,渐渐入定,定到极处,由定生慧,也就是说,成佛悟道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得到真正的大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即对一切事物和现象皆悉知悉见,没有任何疑问与困惑了。

那么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心经》中就为我们开示了具体的方法。在《心经》的开始,就提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菩萨就是指观世音菩萨,即是说,观音菩萨在进入了甚深的般若禅定中时,就观照到“五蕴皆空”的现象,或者说观照到这一本质,从而度脱了一切的苦厄。这句话中就蕴藏着十分广大的智慧。

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五蕴”?所谓“五蕴”,即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广泛地来说,世间一切物质、人的身体、心理等一切有形无形之物,以及精神上的意识,感受等等都包含在这“五蕴”之中。分开来看,“色蕴”可以理解为物质状态及现象,或者说一切我们所见的,有形的东西;而其他四蕴都属于精神层面的现象,比如我们的感受,人人皆有的七情六欲,各种烦恼障碍,思想活动,具体的行为做法,意识形态,包括现代科学研究提出的“潜意识”的概念等等,都包含在其中。

“五蕴皆空”的意思不是说这一切都不存在,而是这些都不是事物的本质。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其内在本有的“空性”。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站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他的外表,看到他的行为,听到他的语言,也能或多或少地揣测出其心理活动等等,就物质层面来说,不断的细化下去,人体由每个细胞构成,细胞还可以细分,是没有界限的。那么细化到极处又是什么呢?我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词来描绘它,就把它叫做“空性”。精神层面也可以继续细分,把每一个念头都进行不断的“拆分”,最后得到的还是“空性”。

观世音菩萨观照到“五蕴皆空”的这一本质之后,也就彻底觉悟,度脱了一切苦厄。佛教修行的根本也就是离苦得乐,脱离六道轮回,获得究竟圆满的大智慧。所以,佛说人人皆可成佛,因为佛性人人本有,我们只需要不断的“观照”,直到极处,就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得大自在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