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 理,证,治,II: 热

痒:理,证,治,II: 热

王信伟,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owa State University

xwang3@iastate.edu

身体中有热引起的不同部位的痒也是和当地的血液流通不畅有关。有热的时候,通常是脉数,大,洪,有力。因此血液流的较平常的快,多,当地的毛细血管无法满足这种流动的需求,因此有热引起的皮肤痒通常伴有全身发热或局部发热,痒处浮肿,或一挠就容易浮肿。或局部有针头大小的斑疹。通常这种有热的人颜面发赤,眼球充血,有的人甚至容易鼻出血。但是眼面发赤鼻出血不能作为判断身体有热的唯一标准。因为有时如果脾胃或肺痰饮上犯也会引起脸部发赤,鼻出血(可用苓桂味甘汤治疗)。另外人若是脾胃太虚或寒,也可以引鼻出血。这是因为若脾胃太弱,水运也失调,流经脾胃当地的血液减少。导致血液往上流的多,引起鼻出血(治疗可用人参汤,或加附子;或小建中汤,或宽中汤等等)。有热的病人的脉通常是数,大,洪。通常还有小便黄赤。这可以作为很好的辅助判断的手段。

治疗上,主要是遵循袪热的方法。袪热的药选择很多,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大黄,石膏,薄荷,秦皮,白头翁,青蒿,茵陈,秦艽等。但各个药所主导的部位也不一样(中医说的药入什么经)。(注:中药属同一科的,药效很接近。比如龙胆和秦艽)黄连袪心,胆,血的火效果很好。另外胃,肠的火也可用它。黄芩袪肝火的效果不错。黄柏袪下焦(肾)的火不错。知母也有此功能,另外知母还有滋阴的功效。袪肝火的药还有茵陈,车前子,龙胆草,秦艽等等。桅子袪心火,上焦部位的火,比如心,食道,口腔,或皮肤。药典上说桅子袪三焦之火。另外我以前也读到有用黄连磨粉外用,效果也不错。石膏袪阳明经的火很不错。清代明医张锡纯极善于用石膏,几乎所有的热他都用石膏袪,效果极佳。我这里的描述纯粹根据记忆。更为精确全面的请参考《中国药典》。这是一部我非常推崇的药书。平时我对于药性的参考和查找,主要用这本书。它比《神农本草经》有很大的进步,内容也更全。将来有机会,我想写篇文章,讲讲药性的理解。后来的有些所谓中医药辞典之类,内容没有经过详细推敲,好多是任务分到几个中医高校,然后再分配给学生,中间的内容也仅是罗列,好多有前后矛盾重复之处。

具体怎么治疗由热引起的骚痒,这里我说说几个方向。

1. 如果病人身痒的同时,有脸赤,大便秘结,舌苔厚,黄。这时可用大黄泻心汤,里面有大黄,黄连,黃芩。如果病人很虚,可以加点滋阴性凉的药,象知母,生地,麦冬。

2. 如果病人确实有热,但是无大便秘结,仅用三黄泻心汤即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同时若病人虚(血虚或气虚)也可酌加别的滋补之药。象血虚的可加四物汤(当归,川芎,芍药,生地)。三黄泻心汤加了四物汤就是温清饮。胡希恕老师极不欣赏后世的熟地。说药都被制的黑了,很难说药性还有多少。生地用多了伤胃,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单用生地一味,它的袪热的功能也不可小看(张锡纯有用单味生地止血热出血的医案)。另外苦寒袪热的药都会伤脾胃。象连,芩,桅子之类,还会损心阳。这在用时必须注意,需要患者有不良反应时及时汇报。这些不良反应有食欲下降,胃痞满,心悸,甚至于有脉结代。

3. 如果病人有热,同时易出汗,怕热,这时可用白虎汤治疗。此乃《伤寒论》名方。里面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里面的石膏用量要大,几十克至半斤的使用量历代均有医案可查。但最好循序渐进,从几十克开始。若病人服药后有心中发凉的感觉,或大便滑下,就要停药或减量。气虚的人可以把粳米换成山药。妇女产后若有大热,里面的知母需换成玄参。若病人有津液虚的证,比如口渴,可在方中加人参。这里药加减的原因道理我就不一一论述了。估计一般读者也无兴趣读下去。 张锡纯对此有极为精当的认识,论述,和实践。他一般只要看到病人年纪大,身虚的,都在袪热的同时加人参。如果病人还有表证,比如身酸痛,头疼,也可加辛凉解表之药,比如荆芥,防风,连翅,蝉衣,薄荷,牛蒡子。这里的荆芥,防风药性微温,对表证兼热或兼寒的均可使用。

4. 上面说到,若身体里有热出不来,可在袪热的同时加解表的药。《伤寒论》里有一个名方,叫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里面有生姜,连轺,麻黄,赤豆,梓皮,枣,杏仁,甘草。它是治有瘀热在里,一身尽黄的。这里的麻黄用来发汗解表。连轺是连翘的根,袪热。连翘的茎去热的同时,若大量用还有解表的功效。赤豆祛湿,梓皮清热解毒,杏仁宣肺降气。这个方子的作用可用石膏加解表袪湿的药代替。张锡纯有关此类的加减和医案不胜枚举。袪内热加解表的方法,《伤寒论》中屡屡使用,如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加石膏,大青龙汤。后世的方子解风热的,象荆防败毒散,十味败毒散,驵风解毒汤,犀角消毒饮,均是祛热解毒解表。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论述了。只要学会了方法,不必一定要用什么方子,自己可以随证组方也未为不可。

5. 身体里的热,有时是在肝胆处瘀积,这会引起鼠蹊部有汗,骚痒。用手抓挠的时候有黄色液体渗出。因为这个病是肝胆有热,当地血运不利,肠胃通往肝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肠胃功能就会失常。而心脏排出的血量是不变的,这就使血液会被迫上冲,引起口腔溃疡,肿赤,耳鸣,不欲食。血液若被迫下冲,就引起薄弱环节的病变,象鼠蹊部及妇人胞宫出的湿热证。这时可用龙胆泻肝汤(柴胡,车前子,甘草,当归,木通,泽泻,生地,黄芩,栀子)。这里用柴胡疏肝,车前子,泽泻,和木通利尿通淋解热,黄芩栀子解肝(少阳)之热,生地,当归生血滋阴。

这种肝热也可能引起妇人带下赤黄,阴痒,子宫炎,子宫肌瘤,及一般的淋病。这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道理,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这些妇科疾病并不是都和肝胆湿热有关,有时也和脾胃的痰饮及湿热有关。所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论治。象妇科的以上疾病,用黄连解毒汤加桂枝茯苓丸也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妇人带下之证,有清的,有浊白的,有黄白者,原因各不相同。象八味带下汤,主治湿热的。傅青主的完带汤主治脾胃虚引起的带下。张锡纯的清带汤治疗热引起的带下。桂枝汤加附子可以治疗阴阳不调引起的带下(常常带下如水样)。虽然各个方子看上去难以联系,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将来再慢慢写文论述。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6. 身体中有热的时候很多是和湿连系着,是湿热,象上面的肝胆湿热的情况。石恩骏老师曾单用大黄和黄酒吞服,治好了一妇人的皮肤骚痒(荨麻疹)。这里我把这个医案稍微介绍一下,因为它非常有代表性。病人平时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但发病后已转为清淡饮食。发病已有三个月,昼夜不宁。是荨麻疹,疹块鲜红(间有泛白之处),高出皮肤,灼热瘙痒难耐。全身剧痒,体温略有增高。夜晚瘙痒尤其厉害。(注:病晚间加重,常有是热病,或阴虚)西医各种治疗均无效果。当时用了熟大黄15克,分三次用淡黄酒吞服。 服药三次后(共15克大黄), 病就痊愈。可见大黄一味也有祛热之功。黄酒吞服可引药至体表。大黄性凉,能破瘀血,同时可调气,治气瘀作痛(张锡纯语)。象《金匮要略》中的大黄附子细辛汤,治便秘兼身体偏痛的情况(耐寒热错杂之证),一定程度上用了大黄的解气郁的功效。朱木通老师有医案可查。胡希恕老师也说若有病偏于一侧痛的情况,象骨质增生引起的偏侧痛,可加少量大黄。从这几个经验中,可看出大黄有袪热,解郁的功效。

【按】我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一是总结自己的知识和对病证,理,治,及药的理解,二是想悉心赢得患者的信任,以实现我治病救人的理想。

【又按】上述诸痒,未及“心痒”一证。吾乡俗语谓某人“痒得慌”,即指此证。得此病之人常因心痒难耐,所做之事多悖常理。治亦不难:打酒两升,多多饮下, 迨半酣之际,将所存银两不论多寡尽数花去。心痒立止。然愈后常得别证,曰: 心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