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会骂人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对的更牛

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春节贴对联是中国的一个习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关于对联,其中的故事以及门道都有很多。然而,因为对联的门槛一般来说比较低,因此在古代时,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爱写对联。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是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蜀梼杌》:“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对联,同时也是第一副春联。

在古代,对于对联有着严谨的要求: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合以及内容相连等等,所以古代才子、文人才会用对联来相互的竞技或是比试,毕竟古人对于读过书以及有知识的人,都是相当的敬重的,而也正是由于对联的魅力,才让许多的经典对联流传至今,让如今的我们能够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古人的智慧。相传包拯还曾经因为一副对联,而破了一桩奇案。

时至今日,相当多的人都已经不会写对联了,但是在春节时期,家家户户还是都会贴对联。而在历史上,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对联的小故事。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对联故事,是和一个地主有关的。这幅对联堪称是历史上最会骂人对联,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下联对的更牛!对联还可以用来骂人,这么新鲜的事情,让我们下面来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在古时候,有钱人家一般都被称之为地主,他们与贫苦百姓的生活水平相差而大,因此基本是所有的地主也都因此而生出了一种优越感,甚至还会因此而欺压百姓,就例如这个故事的一个地主了。

这个地主他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箩筐,但是却颇有点积蓄。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而这个地主也知道自己的文化低,于是他就想让临近一个有文化的秀才,帮自己写一副好对联,并且地主还说会给他银子。

然而,虽说这个地主是当地出了名的有钱,但他平时欺软怕硬的行为,可是让百姓们不太待见的,并且附近的乡里乡亲们也没少受过这个地主的欺压,同时这个地主还是个不讲信用的人。于是,这个秀才便想着要趁这个机会,替乡亲们去打抱不平。于是,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很快的就写一副对联送到了那个财主家去。

这个秀才写的对联额的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而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而前文也有说到,这个地主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只不过认识几个字而已,当他看到这幅对联上有很多的好字,就以为这是一幅好的对联,便高高兴兴的把这幅对联贴到门框上去了。

然而,这个地主却不知道,这幅对联其实是在骂他。在贴上了对联之后,那个地主还有些沾沾自喜,然而一些有学问的人,只要路过时看到这幅对联,便会哈哈大笑,对此那个地主感到非常的疑惑。

实在摸不清缘由的他,便向其中的一些人借问,问人们究竟在笑什么。终于有人告诉他,他贴的这幅对联,其实是在骂他,在听了对方的解释之后,地主气的吹胡子瞪眼。那么,这幅对联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又是怎么骂的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古代成双成对的才是最完美的,而这个上联也就是少了一个“八”字,因此这句话其实就是忘八(王八)的意思。

听到这里,地主又继续问,下一句呢。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与上联一样,也是少了一个字。在古代的《论语》中有八德,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这幅对联就刚刚好少了一个“耻”字,听到这里,其言外之意就很明显了,就是在骂这个地主无耻啊。

而当地主知道了整幅对联的意思之后,便觉得自己被这个秀才耍得团团转,非常的气愤,于是赶忙的把对联从门上撕了下来。然而,虽然被秀才摆了一道让地主很是生气,但是这件事情要是闹开了,那自己蠢得把骂自己的对联贴在门上的事不就传开了吗,因此那个地主也只好忍气吞声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论语》、《蜀梼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