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包躺3年就想跳大厂?
本文转载自36kr
早前,职场论坛上有个外包女员工讲述了她的工作遭遇。
她说自己被外派到一家大公司上班,因为是大公司,公司会在休息的时候提供零食和下午茶。有一回这个外包的女员工就吃了一些公司的零食,结果当天就收到该公司领导的“警告”。
说她是外包员工,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让她不要随便偷吃公司零食,并且还要她注意自己素质。
开口叫人外包,还不让吃零食,我寻思这是啥工作啊?太和殿保洁人员吗?什么破公司还缺这点零食钱......
当时这个帖子很火,就因为对方是一名外包员工,吃了公司零食,就被警告“注意素质”,直接就引起了大众的强烈不适。
无独有偶,之前在脉脉上就有一位疑似某大厂的正式员工自爆,因为自己工作忙,便叫一个外包同事打份饭,没想到被拒绝,于是决定向主管反馈他工作不尽责。
甚至还说外包就是为了单位提供服务的,帮忙打饭又不是什么技术活,言外之意就是做外包的没有资格推三阻四。
公司零食不能吃,因为你是外包;公司吃饭你必须亲自帮我打,因为你是外包。
难道外包就需要为正式员工带饭吗?明明是公司请的外包,是完成公司的任务的,却被部分没有品德的正式员工羞辱得像是给他们请的保姆。
上面这些事例无论真假,不得不说职场中大厂正职和外包员工的鄙视链是真实存在的。
大家都知道,大厂每年都会更新招聘岗位和招人目标,外包正职都有,疫情前国外各大名校也跑得勤,就是缺人才,行业巨头们时时刻刻都在想怎么优化前进。
2
外包员工与正式员工差别对待的情况,薪资悬殊也就罢了,但福利待遇也相差甚远。工位紧张的时候,实习生的工位优先权可能都比外包高......
下面是三个网友分享的真实外包工作经历。
原移动外包。挺尴尬的,工作在同一楼层一个区域,食堂不在一起,下班时间不定。我们外包基本下班就走,他们正职员工晚点走有补贴,桌子椅子都有明确的不同,就像电竞椅和普通的靠背椅一样的区别。然后就是平时有工作交流就交流,没有工作需求,半天没话说,聊天也聊不到一块。主要的,年终普遍都是一个月,但是不一定到手就是这么多。公积金社保什么的基数都不高,大部分公司正式员工都是最高比例交的。
某大厂外包,餐厅只允许内部员工吃,实习生都是和大厂直接签合同的自己人,我们外包却只能带着绿色的工卡,上面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什么也没有。但是领导借工卡给我的时候,发现正式员工的卡是蓝色的,卡面下方赫然印着字样,带子上也印满了公司logo,就像打上了一个强烈的归属烙印。所以我每当看到自己的工卡的时候,身份的差异和归属感的缺失就会强烈地涌上来。
刚入公司的时候跟我说的挺高大上,面试的时候还说转正有机会。后来做了一个月之后我明白了,我原来只是打杂的,我以前的学识都不用不上,明明有手就可以做的工作,入职要求却不低,尽管只是打杂。确实会存在类似于自卑感的东西,我却称这为自知之明,别人或许是出于客气或许是善意或许是你也在不好意思又或者是真心,但是我不能把这些当成真的,因为我知道明天我这个外包要是离职,他们也丝毫不在意。
我的工位在是挤在别人中间,尽管有一台笔记本,可是除了记录工时,我却什么也没做过,以后可能除了表格,其他什么都不会了。外包学不来任何东西,也接触不到技术性的,可以说,每一天都在退步。最可笑的是,就这种工作还得担心裁员问题。
从上面这几个例子很明显可以看出外包的几个明显弊端差异:
裁员成本低
隐性的歧视
工作量不小
工作重复性高,替代性强
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低,年终普遍低
只能接触表面业务,核心内容永远在正职手里
......
实际上,“外包”是大厂这些年极其普遍的人力模式。
外包员工和“正职”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身份的微妙投射在方方面面。
明着看是待遇上的不平等;更隐性之处,他们的努力无法和前途挂钩,时时感到“二等公民”,似有若无的“歧视”,这一切带来内心长久的漂浮和不确定。
那些年轻人的梦想和渺茫的转正机会一样,永远处在一个薛定谔的状态里。
那么,到底什么是“外包”呢?
简单来说,外包就是一种业务实践,在这种实践中,服务或工作职能被外包给第三方。而企业可以将部分人事、经营、技能等工作和其它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某个专业公司后,由专业公司承接这些工作业务的统称概念。
不过,和传统的劳务派遣不同,外包企业独立运营,独立管理,与发包企业之间按照合同承担权利义务,发包企业不再对外包企业员工承担连带责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个比方,外包感觉像是玩游戏,租了一个账号,期间的收益是你的,装备啥的都能用,就是所有东西你有部分使用权,但没有所属权。
而且这个账号还不是土豪号,要啥没啥,想要啥还得自己慢慢做,到头来,走的时候发现其实啥都没,等级装备物品都还是原主人的,自己不过拥有了那段时间的经历而已。
很多三方公司的人真的不容易,遇到好点的公司还好,遇到不好的真的特别恶心人。
大厂的外包都盼望着转正,但讲真,即使大家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外包转正的名额是真的有限,转正几率千分之一。
转正这种东西不确定因素太多,也有排队转正的情况的,要考虑是时间成本。
往往真相就是外包人员就像枪手一样躲在不被看见的角落,背负着最可能被ko的绩效,而根据不少外包员工反馈,企业里很多所谓的正式员工就像进了保险箱,拿着几倍的薪水和福利坐等退休。
所以才会有那句,能进中厂别做外包,能堂堂正正做正规中厂的员工,何乐而不为呢。
3
从表面看是正式工与非正式工的问题,往深里看不过是人性的问题。从业务安全性,工作外包的目的等很多方面或许可以辩解一二。
为什么大厂要做不断招外包?
第一,财报要求人均效率。大厂大多是上市公司,外包人员不在人力成本上,算人均时不考虑在内,财报好看。
第二,合规化。外包可以做很多擦边的动作,加班等等,如果有劳动纠纷是外包公司的,不是大厂的。
第三,持续高效的盈利。招外包,能更有效并合理的分配人员(劳动力)的一种方式。
外包企业做的大多是非主要业务,节省下来的人力和物力,可以使大厂在高端创意类产品保持优势。
这其实是利用了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原理”,每个企业只做自己擅长的部分,这样的专业化分工能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大厂外包如此不堪,是完全没有好处吗,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大厂外包?
- 适合前期或者想要积累大厂经验的同学,短暂的停留和成长积累。主要还是得看自己想要获得什么。不能久待是真的,不能转到正式员工,那待一两年是该走人。
- 选不选的前提是有得选,你都考虑外包,那证明或多或少,短时间内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其他正式职位的。
- 适合转行的人,除非像开发转测试测试转开发之类的,多数人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学历限制、相关工作经验、项目经验匮乏;
总之,短期可以去,快速熟练你所掌握技术,有压力,很快能够完成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扛住了,既拿了一段时间高薪(前提是有高新拿),又完成了过渡,一举两得。
那做外包期间技术得不到提升怎么办?
- 尽量积极参加一些优秀的开源项目、写一些自己的技术专栏或者公众号,在出坑的时候会很有亮点。
如果选择外包,必须给自己做一个短期的规划和学习目标,关键还是自己职业的核心技能和能力行不行。
在一定时间内,必须逼迫自己学习和成长,利用这段时间做一次提升,然后继续跳跃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不然容易恶性循环。
大厂的正规性和环境自然比普通优越一些,但也不一定迷信大厂,适合自己、不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组织认同和劳动关系很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从组织还是法律上,你都不是大厂的“人”,不管什么说法,外包终究不是职业选择的长久之计。及早出坑才是上策。
4
大家找工作的时候各种指南都会告诉你,公司不喜欢学生心态,工作是让你产生价值不是让你来公司学东西的。
那么相反企业说来公司可以有大牛带有成长,也有可能是同样的性质。学习提高是靠自己努力,千万别想着靠大厂外包。
技能很重要,语言技能,沟通技能,眼界,还有强健的体魄。
人可以被短暂束缚在一个地方,但是心不可以,你心里一定要清楚知道自己10年,20年后是什么样子。
社会不会对弱者心慈手软,只能自己变得强大。工作中即使只是一个黑盒螺丝钉,但也要各守本分,尽职尽责,不为任何人,就为了滋养自己的人品和工作态度,相信天道酬勤。
当然,不论是正规编制还是外包合同,大家都是值得尊重的打工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