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胎息 真气运行法另一版本,两个相互印证

“胎息”一词,源头很远。《后汉书·方技传》已描述东汉王真锻炼内功,能够达到运用胎息和胎食的地步。李贤作注时引《汉武内传》说,王真“习闭气而谷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真行之断谷百余日,肉色光美,力并数人。”此人具有这样的功力,应属不假。闭气吞气,是上古传下来的“服气术”。咽舌下唾液,古称“玉液炼形”,本是上古就有。这些健身方法,可以人口促进“辟谷”的成功,几个月只喝水,不吃饭,照样正常生活,至今气功锻炼有素的人,也能办得到。可是服气术并非“胎息”,李贤的诠释并不准确。

东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提到“行气”的种种功效,有时能治百病,甚至能“延年命”,但那必需达到“胎息”的高境界:

“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婴儿在母腹内并不存在呼吸问题,“胎息”状态,就是返还到那种原始的状态。这一诠释,应该是比较准确的。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有相同认识:“胎息者,不以口鼻呼吸者也。”(见《道枢·枕中篇》所录)可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么高的层次?正统《道藏》命字函收有《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其中抄录了一段“胎息口诀”(不知出自何代?),对胎息有详细解释:

“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常在脐中。水底坐,经十日、五日亦可矣。”

极端高超的炼者,可以完全不用气管和肺部来进行呼吸。不过,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练习:

“想身在气中,口鼻俱闭,心存气海中,胎气出入,喘息只在脐中。如气急,即鼻中细细放通息。候气平,还依前用心为之。以汗出为一过。亦不限过数。”

这种锻炼方法,仍是强行闭气,其结果会弄出一身汗。显然,这么弄下去,恐怕很难真正达到胎息的境地,最多能使呼吸加长,肺活量增大而已,若不得法,还会损害健康。但此篇收录的《胎息杂诀》引《经》语,倒有几句关键的话:

“胎息之妙,功在无思无虑,伴合自然。心似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脉畅、关节通矣。”

从这里的提示来看,胎息决不仅仅是强行闭气所能达到的。《道藏》所收《诸真圣胎神用诀》摘录

“胎息之根源,不出不没,状如鸡子,色犹水精,由念而有。动转之时,内气不出,意因其发而有去来。”

表明胎息与结胎、结丹有一定关系。

专门阐述胎息方法的经典,无过于自唐代的达摩祖师《胎息铭》,全文不长,但却不太好懂: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离形去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元气。

神行则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关两句表明胎息与结胎的关系,前提在于“伏气”。但气又怎样来伏?最早有幻真先生为《胎息铭》作了一点注解:

“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疏畅,即但鼻中微微引气,从四肢百毛孔中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切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纳气,亦不流散矣。”

中心思想是从调息着手,让呼吸轻微细致,感觉全身毛孔都在呼吸(体呼吸状态),慢慢就进入胎息的境界了。

世传《胎息铭》中,也有幻真先生写的一篇,只说“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从这些话来看,仍似服气功法,并非胎息方术。唯有中黄真人的铭文,贯彻了达摩的用意:

“天门常开,地户须闭。息息绵绵,勿令暂忘私。吸至于根,呼至于蒂。子谓之神,母谓之气。如鸡抱卵,似鱼在水。结就圣胎,自然蝉蜕。”

这段文字,体现出“神气相注”的宗旨,近人借禅家的说法,便是“心息相依”。《水火真经》有云:

“欲从心起,息从心定。心息相依,息调心静。”

功夫是将调心入定与调息相结合,其间没有任何主观上的强制行动。张景和《胎息诀》说:“真玄真牝,自呼自吸。引以为戒春治鱼,如百虫蛰。浩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讲得最为深刻。

在众多道教丹经中,大部分将胎息放在丹功修习的较高阶段来讲,如《性命圭旨》和《阖辟证道仙经》讲胎息,都放在涵养本源的筑基功夫后面“蛰藏气穴”、 “凝神入窍”阶段来叙述,因此说得深奥,比较原则:“胎息之根,呼吸之祖。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息妙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本体共存,神与气合,紧紧不离。是名外炼,而不失去胎息。”

明初张三丰《玄机直讲》,对修习胎息的方法,在丹经中是讲得最切实而明白的一种,而且在讲入手功夫时,就引入了胎息的攀登步骤,特别可贵:

“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息。[/color]

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来一往,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嗵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

是为神息,是为真槖籥,真鼎炉,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表明胎息的前段,是息调心静的“正息”;待丹田有热气凝聚的感觉之后,自然会有不出不入的胎息状态出现。这些话,就把胎息的修炼过程正确地阐述清楚,可以看出完全与闭气、服气是两码事。

笔者的体会是,胎息状态是不能主观追求的,越是主观追求,就越是达一到,反会离开更远。在修习丹功过程中,经过调身、调息、调心所谓“三调”阶段,心神静定下来,接着便看重在调整呼吸、澄清杂念方面下功夫。当呼吸达到静细之后,可以不去管它,但系心于丹田的止念要求,必须一直贯彻下去。胎息的关键,从根本上说还在“止念”这种努力上。

当心地十分澄清之时,会忽然感到知觉渐渐泯灭,自我意识下沉到一种坐忘红尘世界的地步。这时,并不觉得自己身体的存在,而暂时生活在虚幻的环境中。尽管出现此种感觉,也许时间非常短暂,但已觉得不需要再呼吸了。尽管气息出入已相当轻微,此时却忽然中断了。明知没有呼吸的自我运动,却不感到气闷、气短,相反却飘飘然,十分舒适。我认为,这种状态,就是胎息的状态。如果一旦冐出任何杂念,则此态便不复存在。因此,胎息是一种客观表现,并非主观追求的结果。这上点特别重要,因此在先贤的进行教导之下加以补充,千万不可人为助长。

附言

胎息状态,在刚刚入门修习丹功时,不可能出现,因此不必刻意追求。追求是有害无益的,须相信“功到自然成”。进入胎息状态的基础,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成就,例如身心大定,丹田觉暖,津液满口等等,特别是杂念的减少,是出现胎息的前提。如果没有达到这些进步程度,胎息状态一般不会出现,所以也不必去企求。

如果在丹田部位有了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因而异,不一定雷同;此时便有了出现胎息的条件。主观感受确像丹田部位可以呼吸一样。这样,口鼻的呼吸功能,似乎被代替了。

一旦出现胎息现象,表明丹功修习有了较大的进步,可以向更高层次攀登。

真气运行法另一版本,两个相互印证

真气运行法另一版本,两个相互印证

不要太急,一切顺其自然。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1.1基本知识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    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1.2 入门功法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一、姿势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3)站式:如图。
    二、对五官的要求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三、练功须知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四、功法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第二步、气沉丹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第三步、意守丹田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名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1.3常见问题 
1、练过其他功法,能不能练习真气运行法?答:可以。只要求在功法上不要混淆即可。
2、性生活对练功有影响吗?答:有所影响。通关前要节制,以免延迟通关。
3、练功主要由那些禁忌?答:不要在打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练功。风隐雷电时也要暂停练功。
4、女性和男性练功一样吗?月经来时可否练功?答:男女练功有所区别。女性在怀孕时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关的追求,恐引起流产。月经来时不要意守下丹田,以免血多或经期延长,未通关者静观鼻尖,已通关者可守上丹田。其余男女相同。
5、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答:可以变化。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6、该功法如何收功?答:无需收功。结束时,只需稍微缓解,搓手浴面即可。
7、心窝部在哪里?答:巨阙穴,胸骨剑突下一寸五分。以此穴为核心的范围,并非仅指此穴。 
8、真气已经深入丹田,为什么进入第三步功就找不到了?答:丹田容积很大,有气则开,无气则阖。开始丹田有感觉是因为其未完全打开,及至完全打开,真气如小溪入海,自无感觉。是故,丹田又称“气海”。坚持练功丹田自然感觉饱满。
9、练功过程中总想放屁,怎么办?答:练功第二步中,肠鸣矢气是正常现象。第三步后期到第四步,要注意提肛控制,以免真气走失。
10、练功第三步小腹涨的厉害,就是不往督脉去。怎么办?答:此时把意识转向命门(意守命门),很有效果。
11、通关后怎样练功?答:五步功成后,如果没有其他追求,意守丹田即可。参照第五步。此时小周天已通,可以说您已经正式进入了气功领域。继续修炼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