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口红利”转向“机器人红利”:中国必弯道跨越

从不赞成“人口红利”的说法,因为,这一说法不过是把老人当“废人”看待,把年轻的“劳动者”当财富的创造者进而以“几个人养一个人”的简单算术题蒙骗世人的假设而已。但是,它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成为劳动力之前的少年儿童也需要养;不少虽则成年但根本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的人也必须养;而老年人反而可以通过自主劳动自食其力。所以,印度人很多,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中国第二,因为那里文盲多、懒汉多,有资格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的人口少。因此,中国的今天绝不是因为所谓“人口红利”,而是“劳动红利”,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以其超越世界所有人的辛勤劳动(加班加点及不断创新)、简朴生活(超额储蓄及合理消费)形成了超越世界所有国家的快速积累。因此,所谓“人口红利”完全是伪命题。

但是,既然不少人喜欢使用舶来概念,这个词汇颇能吸引眼球,在这里,青衫老祖也不遑借来一用(仅此而已),以便成就一个真正可以成为中国未来发展重要支撑的新概念-------机器人红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劳动和土地可以创造财富,用赵本山的解释说,劳动是爹,土地是妈,有这两样就能发家(赵本山所以能迅速发达,与他善于运用此原理密切相关------土地开发与徒弟制相结合)。而所有的机器都不过是人手的延伸。但是,马克思并不反对机器替代,并认为可以通过机器替代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积累更多的财富。因为,人的机能有限,更多的机器替代可以弥补人的局限性而实现劳动能力的无限拓展。而机器人,很可能是今后数十年乃至数百年、数千年推进“人类替代”的终极劳动工具。

截至目前,人类的机器人替代已经呈现浪潮之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表明: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23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1/4,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而据俄罗斯机器人协会主席内德尔斯基介绍,从2000年到2015年,工业机器人全球供应量增速是每年12%。至2015年,工业机器人供应量达到254000万台,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增加了11%,总共达160万台。2015年机器人系统的市场规模大概是350亿美元。按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供应的主要行业统计:95000个机器人用在了汽车行业,53000个机器人用在了电子电气行业,此外机器人推动的主要行业还包括,金属、机械、橡胶和塑料。全球正在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总数量预计会从2015年的160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约260万台。“主要的趋势包括工业4.0、人类和机器的协作、移动机器人和移动生产、超轻机器人、增加传感器和视觉感应一体化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未来都会更实用,价格也会更便宜。而价格的下降也会使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

为什么会出现机器人替代趋势?原因很简单,就是蕴含其中的丰厚的“机器人红利”。为什么会产生“机器人红利”?原因包括:(一)机器人可以从事人类不宜从事的高危性、复杂性、繁重性、重复性作业。一个质量合格的机器人将不知疲倦、不辞辛苦、不会投机。(二)机器人可以实现精准作业,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制造业水平。一个质量合格的机器人在焊接、打磨、组装等方面可以做到分毫不差。(三)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做更复杂的工作,包括计算、设计、数据分析、存储、家政、管理等等。智能机器人不可能全面超越、征服人类,但是,它的能量最终将让人类望尘莫及。

中国有一家叫做黄陵一号的煤矿,年生产能力超过2000万吨。按照惯常的做饭,实现这样的开采规模,其井下作业人数应当在1000人以上。但是,由于它使用了智能机器人,它目前的井下作业人数只有区区2人。这2人的主要职责也不是采掘,而是看管,看管机器人本身的健康状况。更多的矿工被转移到井上、进入办公室工作。因此,这个矿称已经实现了“办公室采矿”、穿着“白衬衣采矿”。他们把矿工的这种转变比喻为两个解放,即把矿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危险的作业岗位上解放出来。这里的智能机器人是这个矿的自主发明,它不是单元机器人,而是系统机器人。这个采煤系统就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它的“大脑”在总控室,包括采掘、回采、运输、装运、瓦斯等灾害预警预控、井下通讯及导航定位等等,都是这个机器人的机体。这样的一个机器人替代,完成了采矿业的颠覆性革命,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为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经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作为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如果能够把550万煤矿矿工以及数千万危险作业、繁重作业人员解放出来,中国的矿业、制造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其面貌将焕然一新。我们的工人将实现更体面的劳动,我们的人民将拥有更足的休闲时间、更美好的家庭生活。

展望中国未来,“机器人红利”潜力无限。目前,尽管中国的市场增速达到了17%,成为过去3年来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领跑者。但是,与韩国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韩国是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2015年的平均密度是每万人69个,而我们中国的密度还只有每万人49个。未来,中国的机器人保有量及万人使用量都将会大幅度增加。如果使用密度达到1000台的话,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7000万台,成为繁重、复杂、精密、危险、创新等作业的生力军。加之目前正在发生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金融等技术革命,所有的制造都可以实行个性定制、在线结算、快递到户,我们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社会--------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社会!

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另外一个“机器人红利”,那就是“战争红利”。未来的战争必将有更多的机器人投入。当中国成为机器人大国、强国的时候,也必将成为广泛依靠国防机器人强军的大国强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