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中医药传承的十大中医流派

在中医学5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使中医学好似一枝与众不同而又争奇斗艳的奇葩,绽放在偌大的世界医苑之中。

【一、医经学派】
以研究古代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医经有七家,但是仅有《黄帝内经》流传下来,对《黄帝内经》的研究也就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医经学派的著名人物和代表作品有扁鹊和《难经》、华佗和《中藏经》、皇甫谧和《针灸甲乙经》、全元起和《内经训解》、杨上善和《太素》、王冰和《素问注释》、吴琨和《素问吴注》、张介宾和《类经》等。
【二、经方学派】
“经方”即经验方,宋代以后因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尊为经典著作,所以“经方”就用来专指《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经典方”。经方学派明清最盛,代表人物有方有执、柯琴、徐大椿、喻嘉言、张锡驹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古今录验》、《近效方》、《崔氏方》、葛洪《肘后方》、孙思邈《千金方》、《外台秘要》等。
【三、伤寒学派】
专门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论的一部分,形成于晋代,绵延至清代,著名人物有王叔和、孙思邈、巢元方、王焘、庞安时、常器之、郭雍等。主要典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庞安时撰《伤寒总病论》、许叔微《 伤寒百证歌 》、《伤寒九十论》、《伤寒发微论》、郭雍《伤寒补亡论》等。
【四、河间学派】
亦称寒凉派,由“金元四大家之首”金代河间著名医家刘完素开创,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擅长运用寒凉的治疗手法。河间学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攻邪学派和丹溪学派,又是温病学派产生的先导,是中医学术史上颇具影响的学派之一。河间学派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师承授受关系,自刘完素创火热论之后,承袭其术者不乏其人。据史料记载,亲炙其学者,有穆大黄、穆子昭、董系、马宗素、荆山浮屠等。主要典籍:《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三消论》、《保童秘要》、《素问药注》、《刘河间医学》。
【五、攻邪学派】
亦称攻下派,以“金元四大家”金代张从正为代表,强调“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学术思想,在继承了河间学派善用寒凉的特点之外,又发展出了用汗、吐、下来驱邪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后来的温病学派。主要典籍:《张子和心镜》(又名《伤寒心镜》)。
【六、滋阴学派】
亦称养阴派、丹溪学派,以元代朱震亨为代表,因其家乡有一条溪流叫作丹溪,所以人们称之为丹溪先生。朱震亨是河间学派刘完素的第三代弟子,继承河间学派的同时,在医学理论上把外感火热引向内伤火热,主在阐发滋阴降火。朱震亨之后,丹溪学派中最有成就的人物为戴思恭、王履、王纶和徐彦纯。主要典籍:《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等。
【七、易水学派】
创始人为金代易州人张元素,以研究脏腑病机为中心,在诊断和治疗脏腑病症方面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也为温补学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张元素的弟子李杲和王好古继之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人物。
附:补土学派
也称脾胃派。该派由”金元四大家”李东垣(李杲)创立。李东恒创立《脾胃论》学说,认为脾胃是水谷气血之海,后天之本,虚则百病丛生,主张疾病由补脾胃,从脾胃着手论治。其代表人物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李杲以各种致病因素最易耗伤人体元气,提出了“内伤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根据《内经》关于四时皆以养胃气为本的理论,治疗上强调调理脾胃、升提中气,自制补中益气汤等新方剂。由于他善于用温补的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为补土派。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等。
【八、温补学派】
形成于明代,薛已(薛立斋)是此派的先导,主要人物有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李中梓等。这一学派以研究脾肾及命门水火的生理特性及其病理变化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发展了易水学派的脏腑病机学说。主要典籍:薛已《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等。
【九、温病学派】
创始人吴有性,又称为“瘟疫学派”,为吴门医派主流,它是由伤寒学派与河间学派所派生,以研究和治疗温热病而著称。清代中晚期,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等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创建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理论,为中医学理论的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典籍:吴有性著《瘟疫论》(1642)、叶天士著《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薛生白著《湿热条辨》
【十、汇通学派】
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持中西医会合融通的观点,代表者有汪昂、金正希、王学权、朱沛文、唐宗海、张锡纯等,这一学派开启了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主要典籍:唐宗海著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邓玉函编译的《人身说概》、《人身图说》等。
(0)

相关推荐

  • 中医流派分而不和,是中医混乱之根源

    中医流派分而不和,是中医混乱之根源 原创2021-06-04 10:28·周医生v深度解中医 导读:中华民族步入伟大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随之被提上日程,而蕴含中华文明 ...

  • 中医的十大流派(上)

    中医的十大流派(上) 华山剑客2021-06-08 13:55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主要有10个派别. 一是医经学派.其以研究古代医学经典的基础理论为主,古代记载的 ...

  • 在争论中前行的中医

    作者:马长青 内容提要:中医流派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医学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当代中医界人士万分珍视.回首中国古老医学起源于民间,历经千年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形成了多个 ...

  • 所谓的中医学派——形成过程

    中医学派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产生的,各学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明代王纶在<明医杂著>中就曾说:'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一以贯之,斯之大全矣.'中医的学派有明显的 ...

  • 谁能与“仲景学说”比肩而立?

    我经常会问他一些很本质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表证?实寒.实热.气滞.血瘀.水湿.痰.饮.食积,都可在表吗?请列举相应方证;阳虚.气虚.阴津虚.血虚,都可在表吗?请列举相应方证- 高建忠先生经常在很多全国性 ...

  • 中医药传承的十大中医流派

    在中医学5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 ...

  • 5000年中医药,十大中医流派,你知道吗

    在中医学5000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 ...

  • 十大中医金方,分享帮助无数人!

    (1)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身10克,生地黄30克,甘杞子12克,川栋子5克.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脑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

  • 十大中医经典名方,每个方子都救人无数!收藏

    十大中医经典名方,每个方子都救人无数!收藏

  • 【金方】十大中医金方,分享帮助无数人!

    (1)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身10克,生地黄30克,甘杞子12克,川栋子5克.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主治:肝腎阴虚.血燥气,郁,脑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

  • 这十大中医名方,补肾止咳治失眠,堪称国宝!中医大夫都知道

    祖国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能够流传下来的方子,基本都安全.方便.有效,毕竟大浪淘沙,亿万人亲身实践证明效果才能留存.今天为您整理了十大千年名方,补气血.补肾.止咳.祛寒湿.失眠.落枕--所有方子都详 ...

  • 十大中医名方——逍遥散与现代疾病的治疗

    2021-06-14 16:49·老药师吴文博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患者服用后有舒畅的感觉,故得名逍遥散. 逍遥散[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 ...

  • 十大中医金方

    (1) 一贯煎 组成: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身10克,生地黄30克,甘杞子12克,川栋子5克.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主治: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脑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

  • 治疗肺癌的十大中医经验良方

    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占前几位.从部位上大致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从病理上分类,按巨体分型可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球型.块型和弥漫浸润型:按组织学分型可为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