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不够数量凑:古人如何解决火力不足PTSD?中西方都爱在多管火器上开脑洞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寄生蟹子
字数:2058,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早期火器由于设计比较原始,除了单次杀伤威力不大外,过于缓慢的发射速度也是制约早期火器为了的重要因素。即使是19世纪的前装滑膛炮,其装填过程依然很繁琐。但是追求较高射速依然是当时火器设计者的不懈追求。在完善的自动机构出现之前,连发火器主要是以多管形式出现的,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加特林机枪。但是加特林机枪也是在出现定装枪弹之后才出现的类型,在这之前还有更原始的多管火器。在这里,我们就结合史料和电影艺术,探索一下早期的大型多管火火器。
▲加特林机枪
这里之所以探索大型火器,是因为多管火器相比相同倍径的单管火器,其体积和重量都要大,因此最开始主要是在大型火器中运用。由于东西方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千奇百怪,笔者也不能穷尽所有,只是给各位读者略微展示几种。
▲欧洲4管燧发火抢
▲明代三眼铳和迅雷铳等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再展示了,不过我们可以展示一下
朝鲜的三眼铳最初大型火器的多管化其实思路也和三眼铳差不多,都是把数个单管火器并联,从而实现火炮的连发功能。例如欧洲早期就将佛朗机炮并联处理。朝鲜也有多管火铳,不过不是佛朗机结构,而是类似于三眼铳的大型化。
▲欧洲并联佛朗机
著名电影《加勒比海盗2》中,戴维·琼斯的座舰“飞翔的荷兰人”号在舰首就装备两座三联炮,其火炮排列方式与上图不同,而是类似于明代的三眼铳,或者说类似于现代转管火炮,发射过程也显示每击发一次,炮管旋转一次,其实这完全是想象,考虑到这种并联方式的前膛炮装填更加费劲,除了在一定条件下节省了空间,其实际火力密度可能还不如单管炮。
▲“飞翔的荷兰人”号上的三联炮
那么还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是有的,而且东西方都想到了这种解决方法,但结局是都没有大规模采用。好莱坞在2011年又拍摄了一版《三个火枪手》,电影里面展现了一种多管火炮,可行性相对还是比较高的。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这个多管炮并没有将火炮并列或者叠放,而是排成了圆形,并且采用一个大型转架,射手发射一管后该炮管转走,待发管转至面前,这样可以实现短时间内连续发射。电影里的这门炮至少30个炮管,打起来如同机关枪,不过实际上真就是这种结构,可能射击起来也没这么快。
▲电影中采用大型转架的多管炮
▲如此发射,火力炽烈
电影里这种多管炮的思路借鉴的是达芬奇。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著名艺术家和科学家,他曾经设计过多管火炮和圆形炮船。大家应该清楚圆形战舰的结局,毕竟19世纪中后期俄国人花费巨资亲自试验过了嘛。但就外形来看,圆形炮船比较科幻。
▲达芬奇圆形炮船模型
相比之下,中国人也作出了类似的设想,并且还初步将其运用于实际。明代《兵录》中就记载了碗口铳的用法,将两个碗口铳安装在旋转木架上,轮流打放,实现火力不间断。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大加管,改进结构,就能呈现出类似于电影中多管炮的效果。
▲《兵录》所载碗口铳
将类似结构发展到极致的是明代车轮炮。《武备志·火器图说二》记载“每轮辐条十八根,长一尺四寸。每条左右傍铳二杆,其铳用净铁圆打,重一斤半,长一尺。轮边刻口,每副安三十六杆,前用铁绊,后钩轮头。铳内装火药,铅子,一骡驮架二轮,架中锭铁转柱,以皮条护铳口,在固叶子,连木架约重二百余斤。
▲《武备志》中关于车轮炮的记载
通过记载可以看出,车轮炮也是类似结构,不过中国人将车轮竖起旋转打放,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把射手布置在车轮中间,所以竖起打放更为便利。写到这里其实笔者也比较兴奋,如此利器,如若大量装备,岂不美哉?然而现时是残酷的。这类武器性价比并不高,最终并没有大量列装。
▲多管炮要想真正发挥威力,还得依靠现代科技
简单想想可知,早期多管火炮单个炮管重量必然不能太大,否则多管加上炮架,其重量自然不可小视。炮管小,单管威力必然不大,炮管大则难以机动;火枪鸟铳的叠射法某种意义上说比单独的早期多管火器火力更加持久,毕竟这类多管火器发射后再装填速度难以提高,最多也就是所谓“三分钟真男人”罢了;而大型多管火器,由于单管威力限制又无法达到同等重量单管大型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所以说这类火器下不能压制叠射法的火枪,上不能打击同等重量大型火炮,而且如此复杂的结构势必造成造价昂贵,效费比太低,毕竟军队是用来作战的,不是试验脑洞的,这类武器仅仅少量或者根根没有列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