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明人画宋宣和殿双安图
戊戌岁处暑节气台历
戊戌岁处暑节气配乐
戊戌岁处暑节气播报
黄帝纪年 四千七百一十五年
干支:戊戌岁庚申月丁亥日
星象测天气
北斗斗柄指向申位
拂晓时分昂宿在南中天
黄昏时刻天市垣在南中天
太阳在星宿
月亮在牛宿
木星在氐宿
火星在牛宿
土星在斗宿
金星在角宿
水星在鬼宿
律管候地气:夷则
物候:鹰乃祭鸟
二十四节气:处暑
五运六气:
主气:太阴湿土
客气:厥阴风木
在泉:太阴湿土
中运:火运太过
主运:少宫(处暑后七日太商)
客运:太商(处暑后七日少羽)
阴历
七月十三 渐盈凸月
月出时间申时 月落时间 寅时
处暑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曰: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初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熟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古代风俗(月令)
《吕氏春秋》曰: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正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附墙垣,补城郭。
是月也,无以封侯、立大官,无割土地、行重币、出大使。行之是令,而凉风至三旬。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行夏令,则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释文】这个月,命令主管官吏加强禁令,修缮牢狱,准备刑具,禁止奸邪之事,警戒有罪邪恶之人,务必捉拿拘捕他们。命令负责诉讼的官吏探视察看身体有创伤毁折的囚犯。判决诉讼,必须公正。系戮有罪,从严断刑。这个月,天地开始有肃杀之气,不可以盛气骄盈。
这个月,农民开始进献五谷。天子尝食新收获的谷物,首先要奉献给祖庙。这个月,命令百官要百姓收敛谷物,修缮堤坝,仔细检查水道有无堵塞,以防备水大为害,还要修葺宫室,堵高墙垣,修补城郭。
这个月,不要分封诸侯,不要设置高官,不要赐人土地,不要请进金帛之类的重礼,不要派出负有特殊使命的使节。实行这些政令,凉风就会到来,三旬每旬来一次。
孟秋实行应在冬天实行的政令,那么,阴气就过于浓盛,有甲壳的动物就会毁害谷物,敌军就会来侵扰。如果实行应在春天实行的政令,那么,国家就会出现干旱,阳气就会重新回来,五谷就不能结实。如果实行应在夏天实行的政令,那么,火灾就会频频发生,寒热就会失去节度,百姓中就会流行疟疾。
现代民俗
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渐少。黄淮及以南地区主要农事活动是收割早中稻,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处暑十日忙割谷“之说。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广大地区则必须做好秋种前的蓄水、保墒准备,以防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采菱】菱,又写作蓤,还叫作芰,生在水泽之间,处处都有。菱的颜色,或青或红或紫,各不相同,其形状有两角、三角、四角以及无角的。菱大致可分为家菱和野菱两种。种在坡塘中的,为家菱,叶子和果实都大;自然生长于湖中的,是野菱,叶子和果实都小,角尖直,刺人。菱性甘平,能清暑泻热,解毒滋补,安中,补五脏,补饥,轻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带多有出产。每当新秋,或者深绛浅红,或者深绿浅碧,漂浮在水面之上,乡间妇女往往泛以菱桶或兰挠,往来采摘。微风拂面,笑语盈盈,荡漾水中,趣味无穷。
【植菱】种植菱的好处很多,新鲜的菱角性甘凉,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饥。菱的根茎可当蔬菜食用,菱角壳又可入药。老而坚硬的黑色菱壳,烧成灰后,以香油调敷,能治疗头面黄、水疮、无名肿毒等。
如果把菱捣烂浸泡,澄出粉,食用后可以补脾胃,强脚膝,益气耐饥,健力行水,去暑解毒。取菱粉和米制成粥,能益肠胃,解内热。乡间人们常将菱蒸煮后晒干,剁米为飰、粥、果、贮藏起来可以代替粮食用,较嫩的菱则可以直接上市出售。
四时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肩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释文】肺属金,故受西方之白色,入通于肺,鼻者,肺之窍。秋气者,病在肩背。金曰从革,从革作辛。乾为马,肺属乾金而主天。稻色白而秋成,故为肺之谷。金之精气,上为太白,三百六十五日—周天。肺主皮毛,故知病在皮毛。商主西方之音。金之成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