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头痛叫枕大神经痛
枕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第2颈神经后支粗大,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经头下斜肌下方穿出,分为较小的外侧支和较大的内侧支 。内侧支即枕大神经,先斜向后内上,穿过头半棘肌,斜向外上,神经干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40°,在斜方肌腱膜深面潜行2.4cm后,穿出该肌腱膜及项部深筋膜至皮下。分成数支,与枕动静脉的分支伴行,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长期低头工作、精神紧张、情绪失落等因素容易造成头枕部肌肉、筋膜、帽状腱膜无菌性炎症渗出粘连,久之劳损,肌肉粘滞性增加。在神经循行处受到卡压,神经自椎管穿出进入肌肉处、穿出肌肉进入筋膜处、浅出皮下处是最易受到卡压部位,尤其是浅出皮下处。
相关解剖
目的:为枕大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和针刀治疗之法.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上,对枕大神经的行径、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的部位、深筋膜以及易发生卡压的部位进行了解剖观察和测量.对200例具有枕大神经卡压症状的颈椎病患者应用针刀分离松解术,采用不同方向和大小范围分离松解,进行对比性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有何差异.结果:枕大神经在枕外隆突下方(2.8±0.2)cm,旁开(2.6±0.1)cm处穿斜方肌腱膜至皮下;动静脉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的部位约位于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的中、上1/3交界点;穿出点有大量腱纤维和筋膜束缠绕枕动静脉,是神经血管发生卡压的部位.结论:采用枕大神经穿出腱膜和筋膜点的稍内侧进针,从外上向内下方(与后正中线约40°夹角)分离松解,便可解除因神经主干受压引起后半头麻痛.有时往往还需要扩大松解范围,因为枕外隆突至乳突尖连线中1/3外上方枕大神经分支浅出皮下处的分支,易被深筋膜硬化组织粘连和卡压,结合压痛点范围进行扩大松解,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分类
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起因大致可归纳为:
1.枕大神经在浅出斜方肌腱膜处受到卡压
2.肌肉收缩而产生的神经压迫症状,肌内段穿行于头半棘肌、头最长肌之间时;
3.枕大神经周围组织的综合作用导致枕大神经痛。
针刀对该类病症的治疗
【关键词】 针刀松解;枕大神经;神经卡压综合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 料
1.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4例,女42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4岁,病史最长30年,最短2个月。
1.1.2 临床症状:头痛多为针刺刀割样,伴有血管样跳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后枕部酸胀,情绪紧张,转侧不便等。
1.1.3 体征:在枕骨粗隆与颞骨乳突联线中内1/3处有压痛点,可向同侧头部,眼部放射。
1.2 方 法
患者俯卧或坐位,头前屈,定点(在卡压的痛点部位或枕骨粗隆下2.8cm 旁开2.5cm),备皮,行外科常规消毒,采用4号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加压分离快速剌入,先纵行疏通,后横行剥离,若有条索状挛缩,硬结等,用针刀切开松解。松动后出针刀,压迫针眼3~5分钟,观察无出血后,创可贴贴之。嘱患者仰卧,休息片刻后,先行拔伸牵引1分钟后,采用针刀医学特定的“两点一面”手法整复环枢椎的错缝,并予以颈围固定。术后口服抗生素3天,防止针眼感染。
2. 结 果
疗效标准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本组56例中治愈42例,治愈率75%,显效12例,总有效率96.4%。
3 讨论
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是因长期低头工作、颈肌痉挛、深筋膜肥厚、炎症渗出、粘连,可压迫枕大神经,由于枕大神经绕寰枢关节突,当寰枢关节半脱位、脱位时均可受牵拉或损伤;再者,颈部肌肉,尤其是斜方肌的肌筋膜炎,也可导致此神经受压,产生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局部的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致痛的原因。而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法如针灸、推拿、药物等难以将卡压或牵拉神经的变性组织彻底松解,所以难以根治。运用小针刀微创手术通过切割和摆动即可松解神经周围粘连组织,就可以解除神经压迫,达到治愈头痛的目的,因而可收到满意疗效。本组病人56例,采用小针刀治疗,总有效率达96.4%,效果满意,尤其是偏头痛,疗效更好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治疗点定位准确。
由此可见,运用针刀治疗枕部神经卡压性头痛或偏头痛,不仅效果好,操作简单,而且费用少,疗程短,只要经过正规训练医生施术,均能做到安全可靠。宜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