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1古今圣通谏听泽民

子》卷7离娄章句诗解1古今圣通谏听泽民

题文诗:
孟子:生于诸冯,负夏,卒于鸣条,

舜东夷人.文王也者,生于岐周,卒于毕郢,

西夷之人.地之相去,千有余里;世之相后,

千有余岁.二者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至圣真情,情通古今.

子产,郑国之政,以乘舆于,溱洧济人.

孟子:小恩小,不知为政;岁十一月,

徒杠;十二月,舆梁,民未病涉.

君子平政,人可,焉得人人,而济之也?

故为政者,每人悦之,日亦不足.孟子告于,

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也,则臣视君,

如腹心也;君之视臣,如犬马也,则臣视君,

如国;君之视臣,如土芥也,则臣视君,

如寇仇也.谏行言听,膏泽于民;有故而去,

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先其所往;三年不返,

后收田里.谓三有礼.如此,为之服矣.

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民不膏;

有故而去,君搏执之,极之所往;去之日遂,

收其田里.此谓寇仇.寇仇之君,何服之有?

【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1,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2,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3,先圣后圣,其揆4一也。”
【译文】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死在鸣条,那么他是东方民族的人。文王生在岐周,死在毕郢,那么他是西方民族的人。两地相隔一千多里,时代相差一千多年。他们得志时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几乎一模一样,古代的圣人和后代的圣人,他们的原则是一样的。” 
【注释】 
(1)诸冯、负夏、鸣条:这三处地名无考。(2)毕郢:郢在今陕西咸阳东;郢辖于毕。(3)符节:符和节都是古代表示印信之物,一般是剖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无差,以代印信。(4)揆:法则、法度。

【原文】
 
子产听郑国之政1,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2。孟子曰:“惠3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4,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5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译文】

子产主持郑国的行政,用他的专车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评论说:“是个好人,却并不懂治国理政。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桥,十二月修成走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君子只要修平政治,他外出时鸣锣开道都可以,哪能够一个个地帮人渡河呢?如果治国理政者一个个地去讨好人,时间也就会不够用了。”
【注释】 
(1)子产听郑国之政:子产,春秋时郑国贤相公孙侨的字;听,治理。
(2)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舆本义为车厢,此处指车;乘舆,所乘之车;溱(zhēn),水名,发源于河南新密;洧(wěi),水名,发源于河南登封。
(3)惠:恩惠。
(4)徒杠成、舆梁成:杠,独木桥;徒杠,走人的独木桥;梁,桥;舆梁,行车的桥。赵岩在《从简牍文献看“桥”“梁”的更替》一文中说:“在战国中期到秦朝时期的秦地文献中,'桥’完成了对'梁’的替代。”传世文献到汉代以后,基本上便用“桥”而不用“梁”了。
(5)行辟人:辟,同“避”;古代上层人物出外,前有执鞭者开道。

【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1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2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3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译文】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子看作自己的手和脚,那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自己的腹和心;君主把臣子看作狗和马,那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一般的人;君主把臣子看作泥土草芥,那臣子就会把君主看作强盗仇敌。”
    王说:“礼制规定,已经离职的臣子还得为过去的君主穿孝服;君主要怎样做,臣子才会为他服孝呢?”孟子说:“忠告接受,建议听从,恩惠落实到老百姓;臣子有缘故不得不离开,君主一定派人引导他离开国境,又先派人到他要去的地方布置一番;离开好几年还不回来,才收回他的土地和住房。这个叫作三有礼。这样做,臣子就会为他服孝了。现在做臣子的,忠告,君主不接受;建议,君主不听从。老百姓也得不到实惠。臣子有缘故不得不离开,那君主还把他绑起来;还到他要去的地方把坏事做绝,叫他走投无路。离开那一天,马上收回他的土地和住房。这个叫强盗仇敌。对强盗仇敌般的旧君,干嘛要为他服孝呢?”
 
【注释】 
(1)膏泽:恩惠,恩泽。(2)先:令人先去布置之意。(3)极之:得罪人到顶点,把坏事做绝。

(0)

相关推荐

  •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四)

    <先秦儒家的忠孝观及其现代启示> 曾子是继孔子之后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曾子思想的影响下,孝文化在嘉祥得到不断发展.2017海峡两岸(嘉祥)曾子思 ...

  • 《孟子》名言20句,发人深省,受益匪浅!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 朱元璋为何要剥夺亚圣孟子的地位,并将其赶出孔庙?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他在世时就被尊为"天纵之圣",去世后更是被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汉武帝罢黜百 ...

  • 归途如虹 || 大丈夫孟子

    大丈夫孟子 最近刚刚读完<孟子>.读完之后,对孟子不自主地产生了一种敬畏之心.以前也了解过一些<孟子>的思想,却并没有完整地读过<孟子>.完整地读完<孟子&g ...

  • 每日一学 2021-04-21

    2021-04-21 17:09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孟子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2大人无为赤诚自得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2大人无为赤诚自得 题文诗: 孟子有曰:无罪杀士,大夫可去;无罪戮民, 士可以徙.君仁皆仁;君义皆义.非礼之礼, 非义之义,大人弗为.中庸也者,教养不中, 才养不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3君子有本由仁义行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3君子有本由仁义行 题文诗: 徐子有曰:仲尼亟屡,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孟子之曰:源泉滚滚.不舍昼夜, 盈科后进,放乎四海.有本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4取与有义端正不忍

    题文诗: 孟子有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 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私淑诸人. 孟子又曰:其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之伤廉; 其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之伤惠;其可以死, 可以无死,死之伤勇.逢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5以无为利顺礼不慢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5以无为利顺礼不慢 题文诗: 孟子有曰:使西施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 而过之也;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祀上帝. 孟子又曰:天下言性,则故而已,故者天性, 以利为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6心存仁礼自返忧民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6心存仁礼自返忧民 题文诗: 孟子有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 真情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敬人.爱人者也,人恒爱之;敬人者也, 人恒敬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7颜回之乐不孝有五父子责善贼恩之大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下诗解7颜回之乐不孝有五父子责善贼恩之大 题文诗: 禹稷世平,三过其门,而不入也,孔子贤之. 颜子世乱,居于陋巷,一箪之食,一瓢之饮, 他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1尧舜仁政礼义兴邦 题文诗: 孟子有曰:离娄之明,公输班巧,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正五音; 尧舜之道,必仁政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 仁闻而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2仁民正己用贤得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2仁民正己用贤得民 题文诗: 孟子有曰:规矩也者,方员之至;圣人也者, 人伦之至.欲为君者,必尽君道;欲为臣者, 必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事君不以, 舜所事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3仁者无敌咎由自取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3仁者无敌咎由自取 题文诗: 孟子有曰:天下有道,大德役小,大贤役小; 天下无道,小役大德,弱者役强.斯仁者天,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 又不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