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动物长得都很巨大,而现代动物大多都缩水了?
恐龙曾经作为地球的霸主统治生物界长达2亿年。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撞击的灰尘快速笼罩全球,导致地球长达50多年不见阳光,恐龙的食物链被切断,随即走向灭绝。
普通人提到恐龙的第一印象就是体积巨大。但是事实上恐龙的体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
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可以长达8米,而恐龙最大可以长达40米。
但是我们被数字误导了。
以巨犀和腕龙对比,这是对比图。
恐龙看起来比巨犀大得多。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腕龙的大部分长度都是脖子和尾巴。如果去掉腕龙的脖子和尾巴,你就会发现腕龙的身体比巨犀大不了多了。
去掉腕龙的脖子和尾巴,腕龙和巨犀的差距就和大象和河马一样。
为什么恐龙的脖子和尾巴那么长?
在哺乳动物时代,获取能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吃草,因为草原到处都是。现今已经消失的“稀树草原”曾经供养了地球上数千万的哺乳动物。
但是在恐龙时代,地球上压根就不长草。所以当时的动物吃的基本都是树叶。
树叶和草不一样,草只能在平面上生长,而树叶可以立体垂直的生长。
随着恐龙数量的增加,可食用的树叶变得紧缺,只能吃到最低层树叶的恐龙就会面临食物枯竭的危机。所以脖子短的恐龙只会因吃不到食物而逐渐灭绝。
通过剧烈的竞争,能吃到更多树叶的恐龙的脖子只会越来越长。这种长脖子基因就会遗传给后代。经过数万年的自然筛选,恐龙的脖子就会越来越长。
然而脖子长的恐龙必须要保持平衡,要不然脖子太长,身体重心就开始前倾,导致恐龙走起路来容易失衡而跌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增加尾部的长度,这样就可以将恐龙身体重心维持在心脏附近。
但是这却是一个死循环。恐龙越大,吃得就越多,越需要更多的食物维持生长。恐龙体长终极的限制就是侏罗纪时代的树木高度。
为什么恐龙灭绝后,动物开始变小?
恐龙灭绝后,统治地球的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恐龙灭绝之后,地表上开始长草,食草动物只需低头就能吃饱,不必像恐龙那样吃树叶来摄取能量了,所以脖子和尾巴没有必要进化得更长了。这样就显得食草动物看起来远远没有恐龙大。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哺乳动物和恐龙的生育方式完全不同。
40米长的恐龙只需产下0.1~0.5米的恐龙蛋就行,生育对它们的能量消耗微乎其微。
而如果哺乳动物和恐龙一样大,体重达到60吨,产下的幼崽起码在2吨左右,这对哺乳动物怀孕期间的能量消耗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也就是说,如果哺乳动物和恐龙一样大,那么它们就无法维持怀孕期间的额外的能量摄取。
可能地球上曾经存在过体积和恐龙一样大的哺乳动物,但是它们很快就被自然淘汰了。
蓝鲸作为地球上体重最大的哺乳动物,最大体重可以高达180吨,体长33米。
但是蓝鲸数量稀少,况且海洋的食物来源远远超过陆地。这才得以让蓝鲸作为地球最大的哺乳动物在怀孕期间可以获取充足的能量。
总结:恐龙之所以看起来很大,只是因为脖子和尾巴长,其实身体并不大。
哺乳动物身体其实并不小,只是脖子和尾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