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的小小故事

一根筋,原本是别人背地里给他起的外号。

还是职场菜鸟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一根筋气质。

老板给他们部门下达了一个任务,要在月底之前,把区域里可能成交的大小客户,统统跑一遍。遇到会动脑子会转弯的,这倒也不算什么不得了的难题。可能成交嘛,意思就是说,可能成交,也可能成交不了。

但凡有点小聪明的,都会找各种理由做“筛选”。这几家,规模实在太小,就算做起来,利润还不够跑腿费。那几家,他们早就和竞争对手合作了,根据你的小道消息情报,他们现在正打得火热,关系好得不得了,一时半会儿,挖不了墙角。与其浪费时间去找他们,还不如着重去跑重点的其他几家。……筛过几轮之后,真正要跑的数量,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为了进一步说服老板,最后还要拉出一个“二八原则”的大旗,来给自己找理论背书。

你看看,这真是一个有理有据有头脑的好办法啊。最关键的是,老板也能接受这种说法,只要月底能把重点清单叫上来就行。何乐而不为呢?

偏偏一根筋不这么干。

老板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分到手里的清单有200家,他就真的早起晚走,硬生生在月底之前,跑遍了200家,一家不漏。看到他交上来的报告,老板开心之余,也稍微也有点惊到。

另一边,老板开心,不代表其他人也开心。那些喜欢动脑子喜欢转弯的人,本来是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想想大家差不多,都能混过去。看到秀得如此突出的一根筋,他们表面上不说,心里默默记下了一笔。他“一根筋”的外号,就这么传开了。

多年过去,一根筋做事是能做事,但是同事之间处起来,似乎总没那么融洽。他就干脆自己出来创业。在这之后后,没了旁边的闲言碎语,他似乎更能放开手脚,一根筋了。

当他给人打工的时候,一根筋的做事方式很有效。虽然别人不喜欢,但老板喜欢啊。遇到什么难搞的磨人的客户,老板想都不想,就直接交给他,他最后也没让老板失望,几乎次次都能搞定。

但是当他自己做的时候,曾经那么有效的一根筋方式,似乎失效了。开始找的项目,他自认为是经过重重考察,也是有市场和数据支持的,绝对没有问题。于是带着手下几个拼命干。遇到问题,团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快,和立项的时候相比,很多因素已经完全不一样;因此项目方案也要调整。

但是一根筋不这么看,他认为执行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也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做出来。投入大量资源之后,项目仍然没什么大的进展。当团队坚持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时,他终于决定停下来。

事易时移,曾经有效的一根筋方式,现在未必有效。这种方式其实是有门槛的,需要各种资源支持。有人兜底,也许还可以一根筋。资源有限的时候,就得考虑换一个思路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