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谈服务,不谈产品。
很怀念小时候,那时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是我们的灯塔,图书馆是我们的星辰大海。那时我们的记忆力好于体力,没有云存储,只有脑回路。
这是申鹤公众号第752天的第747篇原创文章
今天跟周老师聊产品,讨论到最后,我们都非常认可一个观点,就是“只谈服务不谈产品”。
但事实上,很多人不是这个信念,也可以说,很多产品没有让用户感受到“服务”。
比如说,周老师所在的线下演绎行业,我现在所在的互联网行业,有很多是只看产品、并不追求服务的,尤其是艺术家们、极客们,对于自己要打造的作品高度自信,用户想要什么不重要,我想要什么才是第一位的。
不过,周老师的公司和我的公司完全不是这个逻辑,周老师的万娱引力是沉浸式产业领导者,要想做好沉浸式这件事情,务必要把用户体验放在最优先级。而我们公司的新的ACTION的项目,则更是如此,我们必须要清晰地知道用户希望从我们的产品里得到什么,我们才能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只谈服务不谈产品”,梁宁说,要时刻品味这句话的内涵。并牢记于心。
再举个例子来说,微信小程序就是典型的只关注及时满足的服务不关心它到底依附于具体的载体的产品。从服务出发本质解决问题,而不是从产品出发做了一堆看似有用而用户根本不关心的东西。
我们能够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让用户产生确定性和依赖性,才是产品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在团队里面树立这样的理念,转变思维,转移核心关注点——不再谈我们要做一个什么东西,只谈我们能提供哪些服务。
有了这样的出发点,下一步就要想,我们该如何做品质、做服务了。
过往,在吃流量红利的时代,用户体验更多是指线上的产品体验,比如打开速度和响应速度。
但是现在,光有线上的服务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的用户体验更要求全链路的用户体验,尤其对于非标的B2B平台来说,签单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
也就是说,单纯做线上,已经很难有质的飞跃。想要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必须融合线下,在供给侧去做优化。
比如,对于滴滴这样的公司而言,可能需要自己去研发车,去培训和管理司机,把体验做好。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也是为了要控制生鲜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饿了么做新餐饮,目的也是对食物的生产环节和供应链环节有更多的把握。
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处在线上跟线下的融合过程中。
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线上能带来的服务品质的提升比较有限的时候,转向线下和线上更多融合,就是必然的演化。上半场大家可能更关注流量的获取,下半场则是服务品质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现在对线下产品的升级,会比以前的传统公司更积极。
点击原文,查看已日更的50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