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又该怎么鉴定?

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各有特点,流落民间的青花瓷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款识不一。为了对青花瓷器进行鉴别,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鉴别。

本文对于清朝时期的青花瓷鉴定进行分析,对于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器进行说明,为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器的鉴别提供依据。

顺治时期青花瓷器

顺治时期,清王朝刚建立,蓝浦著译《景德镇陶录图说》记载:'顺治八年开始烧官窑器物'黄龙碗',顺治十一年烧制'龙缸和栏板'……

该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为该时期百废待兴,制瓷业也是如此。

龙缸和栏板的烧制到顺治十七年的烧出质量依然不高,而且传世品中的官窑瓷器较少,常见的包括青花、黄釉等品种。

而且顺治晚期的官窑与康熙时期的特点相对接近。该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为:

  • 胎釉,以青白色的釉面为主,胎体厚重,而且器物多为酱口,碗圈足较深,器底多见修胚时留下的旋削纹。

  • 造型,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具有明显的明代遗风,常见的包括简瓶、筒花觚、将军罐以及钵式香炉,其中筒瓶造型从万历年间出现,口底相若,直腹,器口施酱釉,寓意为“大清天下一统”;筒花觚口底相若,平底无釉,多为出土将军罐多为佛教僧侣盛殓骨灰之器;将军罐直口封丰肩,平底无釉,于嘉靖、万历时期出现,顺治时期形成定式;钵式香炉器型丰满,平底无釉,属佛前供器。

  • 纹饰,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纹饰风格鲜明独特,线条粗犷豪放,与明朝晚期的纹饰特点相近,其中双犄牡丹、地皮锦、伴有山石芭蕉的麒麟、独角兽、老人、八仙和高士、晋爵图、诵书图等都是该时期青花瓷器的常见纹饰。

  • 款识,多为干支纪年款,宫窑款包括“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等,民窑多干支纪年款,篆、隶字体均有。

清顺治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

康熙时期青花瓷器

康熙在位时间为1662-1722年,文献记载景德镇于康熙十年奉造祭器,康熙十三年吴三桂战乱,停业,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的官窑被称为“藏窑”,代表康熙时期的早期制瓷水平,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的官窑被称为“郎窑”,其中以仿明宣德红釉最成功,史称“郎窑红”,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风格多变,主要的特征包括:

  • 胎釉,康熙的青花瓷器胎质坚致、细白,早期的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而且器口多用酱黄釉;中期的胎体相对较轻,胎体有厚薄之分,釉色洁白光亮,呈粉白色;晚期的胎质较为细润,釉色青白。

  • 造型,该时期的青花瓷器造型丰富,包括莲子罐、斗笠碗、凤尾尊等代表造型。

  • 纹饰,该时期的纹饰内容丰富,装饰纹样多瑞兽、八骏,冰梅、朵梅、福寿葡萄、牡丹博古、草龙、人物等,笔触酣畅,画意生动早期的纹饰采用平涂、纹饰与题字相配合,中期的纹饰题材逐渐丰富,包括《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长篇诗赋见于该时期的纹饰中,晚期纹饰用笔纤细,绘画细腻,包括“刀马人”、冰梅饰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纹饰,而且画风趋向图案化,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丰富了该时期的纹饰特征。

  • 款识,康熙早期无款式,与康熙二十年后主要采用楷书款,中期以六字双行双圈款,晚期出现六字三行双圈款,多见于器底,伪托款以“大明嘉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居多。

清康熙  青花雉鸡牡丹纹凤尾尊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

雍正于1723-1735年在位,因为雍正皇帝对瓷器特别喜爱,而且从雍正六年开始的督陶官唐英的杰出才能,因此该时期烧制的瓷器数量多,而且制作工艺精湛,瓷器的品种、釉色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该时期的樱花瓷器特点为:

  • 胎釉,胎质细致、洁白,以纯白色与青白色釉为主,胎体轻薄,削足规整,圈足较深,而且以仿宣德器物的“泥鳅背”式圈足为其特征。

  • 造型,包括赏瓶、葫芦瓶、灯笼尊等为该时期的造型特征,其中赏瓶多以青花绘缠枝,取意清廉。

  • 纹饰,雍正时期的纹饰意体风格画笔纤柔精细,构图疏朗有致,民窑青花题材有仿明代的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梵文等;人物画有渔樵耕读、麒麟送子、福禄寿三星、琴棋书画等,而且人物纹五官勾勒分明,眉目传神,仕女有汉装形象,身材与面部修长清秀;山水纹以“四王”院画为宗,画法精细。

  • 款识,该时期的款识楷书与篆款同时并用,楷书六字三行横排,花押款、堂名款及仿前朝款较多,而且该时期仿明代宣德、正德、万历等款均有。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背壶

乾隆时期青花瓷器

乾隆在位60年,该时期是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制瓷业数量与质量都达到历史顶峰,制作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该时期的青花瓷器并非主流产品,主要的特征为:

  • 胎釉,该时期的胎质洁白、细润,胎体厚薄均匀,釉面以青白色为主;

  • 造型,以贯耳瓶、葫芦瓶、蒜头口瓶为该时期的主要造型特点;

  • 纹饰,该时期青花瓷器纹饰画本多出于宫廷画师之后,画风纤巧、华丽,多见吉祥图案;

  • 款识,以篆书为主,楷书少见,多为六字三行横款。

清乾隆 青花璎珞缠枝莲纹瓶

道光时期青花瓷器

道光时期的青花瓷器烧制工艺下降,其中胎釉制作粗糙,而且胎土淘洗不净,胎釉结合迷失程度不足,因此造成青花漂浮感和所谓波浪釉,又称“浪荡釉”,是晚清时期器釉的主要特征。

该时期的品种减少,主要为玉壶春瓶、绶带葫芦瓶、鱼缸、赏瓶、嫁妆瓶等生活用具,而且多以吉祥或龙凤纹等图案为纹饰,主要有六字三行篆书款、堂名款、干支年款。

清道光 青花龙纹碗

咸丰时期青花瓷器

咸丰在位11年,而且咸丰四年,御窑正式恢复生产,但是所烧品种非常有限,传世的咸丰时期官窑瓷器数量少,该时期胎体较厚、粗松,釉面厚薄不匀,釉厚的器物,釉面常出现“波浪釉”,造型与道光时期基本相同,而且多以人物故事与吉祥图案为瓷器纹饰,款识多为楷书款、堂名款。

清咸丰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同治时期青花瓷器

同治在位13年,而且该时期的御窑厂生产更趋萎缩,该时期只有“太和殿”和同治皇帝大婚用瓷较为精致,该时期青花瓷器与咸丰时期相近,釉面泛莹白色,施釉较薄,器型相对带斑,纹饰形成图案化,款识以楷书为主。

清同治 青花花卉纹捧盆

光绪时期青花瓷器

光绪在位34年,当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后,社会局面相对出现稳定,进入所谓“同光中兴”历史时期,御窑厂开始恢复大量烧制,该时期的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都有所发展。

该时期的胎体相对坚细,磁化程度高,釉面稀薄,多为纯白色釉面,接近现代瓷器标准,严重传统造型,绘画较为精致,以“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较为常见。

清光绪 青花龙纹捧盆

宣统时期青花瓷器

宣统皇帝,在位时间较短,传世品数量较少,该时期的胎体较薄,胎质坚致,瓷化程度高,釉面匀净,釉色为纯白色,施釉较薄,而且主要以传统造型为主,多为海水异兽纹、八卦等纹饰,绘画精致,以楷款为主。

清宣统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结语

清朝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该时期的瓷器特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而且不同时期的瓷器表现有所不同。对该时期的胎体、尺寸、造型、纹饰等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为鉴别瓷器真伪打下坚实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