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特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于俊江老师是1940年生人,今年已经80岁了,是德鲁克学院在任年纪最大的导师。

注:疫情期间在北京家中上课

第一次见于老是2012年,当时自己刚刚加入德鲁克学院,而于老那时也早已辞去了学院院长的职位,但是还担任着学院《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授课,有一天,我进入学院的办公室,正好遇见学院的何鹏老师,他伸手向我介绍说,“这是于老师,当年我们站在台上上课时,都是于老师给我们一招一式的指导。”然后,他略带调侃的语调说道:“现在我可不敢让于老听我课了,他非气炸了不可”。于老师就坐在椅子上,听着何老师的介绍也忍不住笑了出来。

每一次见于老师的场景是如此的历历在目,于老穿着一件黑色的短袖衬衫,头发不多(但是比现在要多)但整齐的梳向了右边,好像没有一根是乱的,腰板直直的,即使坐在椅子上,也让人感觉是有自律精神的一个人,身材清瘦,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如果见到了学院创业初期的老兄弟则是眉飞色舞。

德鲁克学院成立于1999年,而于老师是2001年加入学院,如今,这位1940年出生的老人家还活跃在教学教研工作的一线,头脑清楚,吐字清晰,耳不聋眼不花,说话铿锵有力,语气坚定平实,让人很容易忘记他的年龄而沉浸于内容之中。不过,长期的出差也让老人家身心疲惫,虽然不坐飞机改坐高铁,但是想想也知道,这样长时间的路上奔波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辛苦,所以于老已经慢慢减少出差的授课了。

做为一个胡子里长满故事的人,无论是曾经的航空航天的工作经历,还是草创德鲁克学院时的那些故事,或者是建国初年那些事情,每一次和老人家见面他都是妙语连珠,纵横捭阖,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另人目不暇接,他很少给人大段的讲道理,这些道理都是通过故事去传达,而且每次讲过去的目的都是为了面向将来,这和德鲁克先生很像,无论多大年纪,始终关注未来,我想这也是让一人可以保持年轻心态的方法。想想看90岁的德鲁克依然可以写出《21世纪管理挑战》这样石破天惊的作品,科斯教授102岁时完成了《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杨绛先生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即使年纪慢慢的大起来,我们依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因为未来仍然可以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于老的正直在学院的老师圈里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是德鲁克学院的一位“良知决策人”,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每一次新老师试讲、讲师评定工作时,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说,但是于老一定是那个说真话的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每一次于老师在后面听我们的课的时候,大家心中都会有点小紧张,因为我们知道于老师不会妥协,为了让你站在课堂上可以有最完美的演出,在每一次排练的时候,于老都会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可以非常精准的看到你讲课的逻辑和重点,也会看到你的问题所在,就像是精准打击的巡航导弹,让人心惊肉跳却又如沐春风,每每在他的指导之后,对课程的理解都会又进了一个层次。

注:在北京上课期间带着阿布与于老一聚

于老师对后辈的关心和提携总是令人感动。每一次试讲新课程,于老都会在现场给以指导,学科的专题研讨于老也会花时间带着我们讨论,2019年5月我曾在长沙授课期间晕倒,后来被查是因为免疫力降低导导致的流感病毒,于老师知道消息时人在广州,第一时候第一时间和同事们联系,了解情况并提出要求。除了常规教学之外,于老师还负责学院的师资培训工作,为学院的未来培养人才,在这样的课堂上,他每每不辞辛劳,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比常规上课还要累,这不,这个月我到北京上课,于老师在自己的授课之余来到教室,连续两天的大量工作让他的嗓子都有点哑了,但是还是会来与我们见面。我知道,在他的心中老师们聚会是一件很难的事,能见上一面更是不容易的的事情,而与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又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可以说,在他的眼中,老师不是讲课的工具,而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每当与老师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曾经身为德鲁克学院院长的于老就会格外的开心,我想,这是长辈看到晚辈成长的那种喜悦。

2020年疫情期间,学院的师资培训工作转为线上,80岁的于老师开始学习线上直播,

下半年发生二次疫情时,我被困于家中动弹不得,于老师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集中上线上课!别停!关注着,疫情规模不大,已经被控制住了。很快会解除。”

如今的于老依然保持着性情中人的本色,由内而外那么的挥洒自如,轻松自在,对于试讲的老师,他严谨不改,只是变得更加宽容,更多的表扬和认可,新老师不再像我们当年那样受尽“折磨”或许可以松一口气,但这何尝不是一种遗憾呢?

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始终在想,一个人在八十岁时会是什么样子?是孔子说自己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吗?那么八十岁的于老又是什么状态呢?我想,也许那句孔子自我评定的话用在这里会很合适吧: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
长按关注,谢谢转发朋友圈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
让我们抱书取暖
(0)

相关推荐

  • 德鲁克·谈个人

    德鲁克·谈个人

  • #早读#450 《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730天 #早读#450   2017年4月27日 周四 一.图书简介 本书是德鲁克以旁观者角度,记录其人生旅程依次所遇各路人等的短篇故事集,是一 ...

  • 德鲁克·谈管理

    德鲁克·谈管理

  •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发  愤  忘  食        乐  以  忘  忧 怀 念 张 来 恩 〇夏民安 图为张来恩 一代文曲陨落,令无数屯留人悲伤.张来恩的辞世是屯留文化界的巨大损失.在挖掘屯留文化.著史修志. ...

  • 教师节特辑 | 曹新林:《粉笔生涯》创作札记

    <粉笔生涯> 90×182cm 布面油画 1984年 <粉笔生涯>创作札记 文/曹新林 绘画艺术很难用文字语言来表达,"创作谈"也实在是难谈.我不善玄而又玄 ...

  • 学习的力量-一日一经典-《论语》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原文]7.18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 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为人,子路不答.夫子说:"你为 ...

  • 教师节特辑:读者的苛责与宽容

    作者 窦小四 在我的人生很困惑的时候,我曾经大把大把地浪费过光阴. 那时候,不管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中,我的朋友圈里,全是颓废的和玩游戏的.这种状况,加上老是看到人们说中国人只知道玩手机,玩电脑,而不再 ...

  • 教师节特辑:划重点!假如各科老师支招买房...

    今天是9月10日,也是中国的第36个教师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们无知好奇的时候为我们解惑,在我们对前途彷徨时帮我们树 ...

  • 教师节特辑 | 圣贤师道,古来有矣

    导语 古代中国,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四五千年前已经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积累,到春秋战国时期,"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民间 ...

  • 【教师节特辑】一堂终生受益的课堂

    第三段故事发生在2016年,现在说起来已经是四年之前了,却仿佛只是发生在昨天. 我是2015年离开北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北京厚厚的雾霾让人喘不过气来,思考再三,我们选择了一座没有雾霾的城市-深圳 ...

  • 【教师节特辑】子帅以正,敦敢不正

    Henry的故事有许多精彩,他是德鲁克的弟子,是领导力之父沃伦.本尼斯.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的学生,和德鲁克先生本人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直到今天还担任着德鲁克管理学院荣誉院长的职务,常住在美国的洛 ...

  • 【教师节特辑】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每逢教师节,最喜欢讲的是一段德鲁克的故事. "怀恩师"是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的内容,在这里,德鲁克回忆起小学四年级时的老师埃尔莎小姐,大约是在1919年,当时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