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赵云还强的名将,魏延之死,诸葛亮有多大责任?

在三国众多名将中,魏延即便不能算最悲剧的名将,也足以位列前五。

《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名将无数,“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每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至于魏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

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在真实历史上,刘备眼里的魏延,至少要比黄忠、赵云还要强。原因很简单,魏延是文武双全的帅才,黄忠赵云是将才,所以刘备让魏延独当一面,镇守汉中十年。

然而,这位比黄忠赵云还强的名将,无论在演义之中,还是正史上,有一点基本可以确定,即:诸葛亮不太喜欢他。

三国演义中,就不必多说了,诸葛亮一直认为魏延有反骨。在正史上,魏延本是坐镇一方的帅才,是高级瓷器,却被诸葛亮当成了斗将,当成了瓦片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北伐之后,原本坐镇汉中、手握重兵的魏延,就几乎再也没有领兵超过一万。

乱世之中,“君择能臣,臣亦选择明君”,既然诸葛亮不重视魏延,那么魏延可以一走了之呀,但魏延却没有叛逃!试想一下,如果魏延投奔曹操或东吴,以他的本事,混得不会差。

西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身患重病,死于沙场。这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魏延叛逃,最终马岱杀了魏延,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后来,诛灭了魏延三族。

让人不解的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延不叛逃,为何诸葛亮一死,魏延却叛逃呢?

其实,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延之所以不叛逃,主要是两个字,即:忠心!刘备敢让魏延坐镇汉中,掌握隆中对中,一统中原的两把玥匙中的一把(另一把是关羽坐镇的荆州),说明刘备看到了魏延的忠心。以刘备识人之准,魏延忠心蜀汉应该不会错。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当时魏延可谓是蜀国军事上的二号人物。诸葛亮死后,要求退兵,魏延说“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意思很明确,他可以做一把手,继续领兵北伐。

然而,诸葛亮终究对魏延不放心,或出于私心,把兵马大权交给了荆州派的小人杨仪,让魏延断后。于是,悲剧发生了,魏延和杨仪非常不对付,由此魏延才率军出击杨仪大军。因为大军不愿叛乱,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准备叛逃曹魏,最终为马岱所杀。

《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意思是,魏延原本不想投降曹魏,而是想南去截杀杨仪。却不料,没能截杀杨仪,反而失败,于是只能无奈叛逃。

魏延之死,诸葛亮有多大责任?(1)诸葛亮病重,加上他所做之安排,就一直隐瞒魏延,明显是对魏延不信任,(2)该不该隐瞒魏延?真不应该,因为魏延是当时蜀国军中二号人物,有忠心、有能力、有资历,又是刘备钦点的大将,诸葛亮死后,军权应该交给魏延,(3)从蜀国稳定和国防来说,魏延要比杨仪更重要,但诸葛亮却压根不重视魏延。

因此,诸葛亮死后,魏延之所以叛逃,说到底和诸葛亮的安排有密切关系。当然,诸葛亮一死,魏延如此行为,或许和他被诸葛亮压制多年有关,总觉得可以扬眉吐气了,结果却发现更糟糕,未来要被和他关系恶劣的小人杨仪压制了,所以头脑瞬间发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