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五色
草生五色
五色之变
不可胜视
草生五味
五味之美
不可胜极
嗜欲不同
各有所通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五色之变与五味之美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
色彩斑斓,纷纭复杂
既离我们很近
又离我们很远
难以把握的世间万物
真的没有,办法把握
《宝命全形论》:
人怎么产生
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之生
气之聚
聚则为生
散则为死
任何,万物都是
由气,相聚而成
五色之变
五味之美
草木生有五种颜色
五种颜色的变化
是不可能看尽的
草木生有五种味道
五种味道的醇美
是不可能尝完的
这一句的“胜”
(shēng)
要读第一声
意思是“完尽”
“不胜感激”,感激不尽
“不胜(四声)感激”,意思不对
五色的变化
“不可胜视”
按照五行来理解
五色青赤黄白黑
你永远也看不完
绘画就是
五种颜色
变化组成
各种不同的组合
永远看也看不完
五味鲜美“不可胜极”
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味道
调和而成各种各样味道
我们永远,也尝不完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声音不过五种:
宫、商、角、徵、羽
这就五声音阶,相当于
1、2、3、5、6
但五声的变化
却是听之不尽
颜色不过五种:
青、红、黄、白、黑
但五色的变化
却也观之不尽
味道不过五种:
酸、苦、甜、辣、咸
但五味的变化
却也尝之不尽
战势不过
奇正两种
但奇正变化
却无穷无尽
战势的“势”
即是物质在
运动中产生的
一股潜在力量
包括:
气势、声势、
态势、趋势
军队的形,表现为
存在的状态,偏于静态
军队的势,表现为
战斗的能量,偏于动态
取得胜利
简单六字:
以正合
以奇胜
用兵作战:
正兵当敌
奇兵取胜
“出奇制胜”
正奇即阴阳
正为阳
奇为阴
五声、五味、五色
就是五行
阴阳和五行是一回事
阴阳的细分就是五行
五行的整合就是阴阳
中医治病
处方用药
就像用兵打仗
“用药如用兵”
嗜欲不同
各有所通:
人的嗜好欲望不同
但各种颜色、味道
是分别与人体相通
人的欲望
也分五类
五欲主要是:
眼、耳﹑鼻﹑口﹑身的欲望
佛学指色、声、香、味、触
五境,所引起的,五种欲望
民间一般指:
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
五色、五味、五欲
各有所通
相通五脏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食人”:
这个“食人”是“给人吃”
“食”是使动词,让人吃
天用五气来让人吃
地用五味来让人吃
天用五气,供人们生存
地用五味,供人们食用
五气,五种气味
臊、焦、香、腥、腐
臊气入肝
焦气入心
香气入脾
腥气入肺
腐气入肾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气、五味的饮食,进入脾胃
然后化生精微物质,充养身体
不同的五味
偏向作用于
不同的五脏
据五气、五味
入五脏的道理
按照不同的身体
选择适合的食物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
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
五气
由鼻吸入人体
贮藏在心肺中
上升
使面色明润
使声音洪亮
五味
由口进入人体
贮藏于肠胃中
被肠胃消化吸收
来滋养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调和
具有生化能力
津液随之生成
精神自然产生
胃肠产生的营养物质
来源就是,五谷粮食
饮食经脾胃
消磨变化成
对人体有用
的精微物质
精微物质被运输全身
有的濡润,五脏六腑
有的滋养,四肢百骸
身体健康,精神充沛
“气和而生”:
阴阳之气,五行之气
调和才能,产生万物
使得万物,生生不息
最早“和”的思想:
就是从饮食、声音、音乐
这些日常生活中体会出来
早在西周末年,太史伯阳父(史伯)
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只有和谐
万物才能
生长繁衍
完全一致
万物无法
继续发展
他举例子说:
如果只有一种声音
会单调得没办法听
如果只有一种物品
会单调得没办法看
如果只有一种口味
会单调得令人生厌
如果只有一种事物
会单调得无事可说
过了两百多年
春秋时期齐国的上大夫
晏婴完全继承这一思想
和如羹焉
“和”就像做肉羹
要用水、火、醋、酱、盐来烹调
要各种佐料调和在一起才有美味
“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调和食物五气
就能滋养生命
首先生成津液
津液多么重要
口中津液
道家称为
琼浆玉液
也成为“神水”
“神水九吞咽”
津液一定
不能吐掉
反复吞咽
到下丹田
然后生出“神”
“神”的意思非常多
既指精神、意识
也指活力
一个人有活力
两眼炯炯有神
神明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