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永远是人体的健康之本

《黄帝内经》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意思说:经脉是否通畅,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的。处理各种疾病、调养人体的虚实过程中,经脉不可以不通。这句话以“决生死”来形容经脉通畅对人体的重要性,经脉通则身康健,经脉塞则百病生。
一生当中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也没有没病没灾无疾而终的,经络不通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我曾有一次看病的经历,以亲身诊治的过程,解读经络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有几天我右下腹感到不舒服,有时有轻微的痛感,但并没有出现压痛感和反射痛,不舒服的确切位置在右侧髂骨里侧,从医学常识上看,这个位置出现情况应与阑尾有关。右侧脐与髂前连线的中外1/3处,是西医讲的“麦氏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部位。但我不发烧,说明没有炎症,没有压痛感和反跳痛,不能诊断为阑尾炎。
脏腑患病一般都要反应在脉口上。出现病情之后,我通过脉象上观察,右寸脉浮而强,右寸脉浮,这种脉象可诊断为大肠有病。右侧髂骨里侧不舒服,又不发烧,虽然与阑尾炎无关,但所处在的位置,属于大肠升结肠的部位。至从右侧髂骨里侧不舒服,大便也有所改变,而且连续几天便溏,这些症状是体内湿气下注所致,因此,我诊断病在大肠。
因为我年事已高,脏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为了慎重起见,去医院看了医生,经B超检查后医生认为,阑尾未见异常,说明阑尾没有病。我问医生,你说肠子没有病,为什么右腹部不舒服,有时出现阵痛,大便发生改变呢?医生听后只能说,观察一段时间,发生情况再做肠镜检查,这次检查就这样草率的结束了。
按照道理我讲到的右腹有情况,医生应该心知肚明的知道,这个部位是大肠患病的区域,即使阑尾没有病,但已经出现病症,而且大便糖稀,肠子还是有情况的。最后说到观察一段时间,等发生情况再做肠镜检查,其实就是等病情发展,如果病情发展严重了,病情发生了变化,只能是你命该如此。
这种病情不是什么难症,医生根据解剖知识,可以清楚的做出解释,然后,再客观的提出一些建议。病症明显,病因不清,做为患者自己能怎么处理呢?如果你不懂得医学知识,只能是消极等待任其病情发展,这就是当今医院的医疗水平。
在这里应该普及右腹痛的有关医理,以及判断失误导致的后果。右髂脊里侧阑尾下方是大肠的区域。小肠将饮食物经过精加工后,产生的糟粕传递到大肠,然后,金融大肠逐渐的形成粪便。盲肠是粪便形成的初始阶段,右下腹出现问题,就在粪便成型的这一段,所以,才出现了右腹痛和便溏。如果这种状态不改变菌群失调,为生成异物提供了温床,也为阑尾炎创造条件。
到医院我才亲身感受到,医生只根据仪器检查的结果说话。患者在医者面前是弱势群体,很想听听医生的心里话,进一步的探讨病情,给患者一个合理的建议,避免加重病情。但医生不能越过雷池一步,只根据检查出来的结果,重复几句话而已。
去医院之前我病情基本上搞清楚了,而且正在通过经络疗法自治,病情已经开始好转,疗效验证了我对病情判断和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到医院去的目的,通过仪器验证我的诊断。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死生。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
我们的医学圣人,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昔人望而知病者,不过熟其经络故也”的深刻道理。我发病初期没有耽搁治疗,运用经络法每天调整肺经、大肠经,根据病因的阴阳属性,坚持补泻的原则,病情一天好似一天,右腹没有太大的感觉了,大便也正常了,仅十几天的治疗,病情就痊愈了。通过自治看到学习经络,掌握经络,运用经络,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搞西医的医生为什么不能正确诊断疾病,其原因是“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的道理,这也是中医与西医的本质区别。他们不懂得经络的医理,更不懂得经络的走向,所以,在临床当中诊断的准确率低,如果误诊率百分之一,那么患者的损失率就是百分之百,因此,中医人必需要懂得经络,忽视经络就是忘掉治病之根,经络永远是人体的健康之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