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多积累经验,“随笔一篇”,闲暇时间看看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拳仗精神爽,一身都是理。道理不上身,立身不牢。和师父学拳,先学道理。道理不空话,都是实在事儿。比如说,该立则立,腰眼儿一挺,脊柱贯通,肘底支点,小臂杠杆。又说是,该蓄则蓄,蓄不死水,而是灵机待发。忽儿虚胸,后背撒网,丹田兴奋,臀肌腾腾,可进可退。
一步不多,两步不少。趟泥步,不是拖泥带水,而是脚感细腻。摸摸小腿,结实不?弹弹臀肌,迅速不?钱一分一分攒,功一点一滴存。高手都很严谨,不会胡说八道,知道的,尚且说不清,何况不知道的。心里明明白白,让想法实现身法,这就是意,心相变现身相。
心里有拳,比什么都强。忙得热火朝天,突然一想,似乎啥事儿没干,噢,好几天没练拳。这一想,体感来了,三步并两步,来到空地,走了两遍,浑身一爽,心里敞亮,人反倒清醒了。人得心大,能跳出来,换换境界。拳不是逼出来的,身体没感觉,换个拳练练。都是恒星,都发光热,彼此启发,触类旁通。

念起形意,突然一个劈拳,嗯?闪通背的劲。身法陡转,掩手肱捶,咦?八极十字拳。脑子得能串,没人能拿住你,都是自己钻死胡同。把拳当乐趣了,触机灵性,拳就找你。练拳目的不纯,心就暗了。金刚经说,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心不住法,见种种色。
拿弯溜胯,自得其乐。有位老哥,早上起来下楼,两手一背,一矮身,屈膝落胯,半坐着,一溜烟儿小跑,绕楼十圈儿。我每次看都乐,问他,您这是什么?他说这是好东西,胯劲,腿力,脚力都练了,丹田合得住。于是我也学他,几圈下来,还真跟不上,他气力悠长。不过也有缺点,遇到遛狗的,吓人家一大跳,狗也吓一大跳,汪汪不止,他早溜远了。
二人推手,你来我往。你不来,我就盖压过去。你一听,分量够沉,不等我劲落实,胯一变,转个弧儿,侧引带消。别用蛮劲,学会松挂,触力旋腰转胯,随人而活。有人问,我怎么化不开,我说你缺功力。这就好比,有钱的人,可以不花钱,但不是没钱花。同理,练拳练出功力,你可用三分劲,也可全都给过去。无整沉的功夫,技巧不好使。技巧,是整沉劲的活化产物。

不看此花,与汝同寂。来看此花,同心绽放。拳意很重要,建立一种情景模式,敞开心扉,体感融到拳中,培养境界。内家拳,方外人。用心观想,身体动感,连绵揉动,于是神意皆活。意不是杂念,而是空灵专注。专注而不紧张,叫做轻安,由此神安。练拳无论快慢,都是个养神的事儿。
外家叫变线,太极称变圈。例如起式,起手涌身,前轮波浪,动感不停,落手沉身,衔接后轮波浪。再看云手,身法左轮,身法右轮,无缝衔接,做到混圆。肩头内扣,忽而虚胸,肩头敞开,忽而开胸。肩胛不断开合,呼应身法开合。身法前滚,波浪涌动。身法后滚,落胯沉坠。
裹腿,又叫股骨内裹,目的是裆部活化。打个比方,你看骑马,裆圆在了内部,而非敞裆。内家隐藏裆圆,这和仿生学,与战场搏杀有关。无论泛臀,还是敛臀,裆部内圆,始终保持裆下虚灵。打拳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舔胯,骨盆不往前跑。二是不能撅臀,骨盆不往后跑。打拳时,随身法开合,骨盆是活的,敛臀与泛臀都会有。无论敛臀兜盆,还是泛臀倾盆,二胯横向轴,依旧是稳定的,不前后乱晃,裆下依旧保持虚灵。今天先聊到这里。

专栏
浮屠说拳
(0)

相关推荐

  • 唐帮录老师讲小周天运转与丹田之气

    站桩和打坐同步练习效果最佳.先实丹田气,培养丹田竖实点,通过丹道逆腹式呼吸,武火练丹,先出现肠鸣,打屁多(矢气),在短短一月,丹田出现点跳,流动,温暖,有一个晚唾时出现丹田立圆转了36分钟,后丹田出现 ...

  • 前辈们留下的练拳宝贵经验(干货分享)

    大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活,不可强硬.两肘务要内连向下,不可外圈.务须脚尖着地,绝不可平放,平放致起脚不利.前脚必须向前顺踏实,要脚尖点地,后脚必须斜放,亦不可太实,使全脚履地.至于头随势转,阳亦阳 ...

  • 聊聊这些经验,“练拳随笔”,和你一起分享

    漫天星光亮,点点萤虫飞.手能开合,腿可屈伸.某种程度上说,肋骨也是关节.肋头连着胸椎,一根根的,插在椎体上.起式,含着胸腰折叠,肋条波动开合.运即是波,从一开始,就让自己运起来,由波渐旋,由旋入圆,越 ...

  • 一篇练拳的指路明灯,不得不看!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期间,认识 ...

  • 这些练拳经验,老师不说你可能一辈子也悟不透~

    推荐阅读 经典原创文章:鹅梨帐中香的前世今生 导读:作者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祖上务农,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体弱而好武.他13岁开始 ...

  • 中国武术练的是拳还是兵器?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回答

    史哥多次提到,中国武术里拳法与兵器的关系,并且认为很多拳法在古代都是兵器后来演化而成,曾引起过很多争议,其实个人只是认为中国武术在古代无疑更重视兵器,但随着近代的法制化和冷兵器退出战场,从对兵器的重视 ...

  • 解读:一辈子也难以悟透的练拳经验

    太极那些事已关注昨天17:48导读:作者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祖上务农,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体弱而好武.他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 ...

  • 形意前辈留下的宝贵练拳经验

    抽空整理了一点点形意拳前辈的拳法经验,想必大多都是形意爱好者所知道和了解的.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多看看前辈的经验之谈是有益处的.其中'编者注'的部分,是本人一点粗浅的理解,因时间及篇幅的关系,未能多写 ...

  • 这些练拳经验老师不说 你可能一辈子也悟不透~

    董英杰拳照 董英杰(1897-1961),名文科,字质斋,号英杰.杨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魅学习"十三式",又向太极拳家李香远学艺.后成为杨澄甫入 ...

  • 一篇练拳的指路明灯,受益匪浅!

    和美太极 本文所披露的太极拳架锻炼方法,均是已故太极拳家陆恒昌老师所授.陆老师是田兆麟老师的高足,而田兆麟老师是少侯和杨澄甫的高足.近代著名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本人于1980年至1985年在上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