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52周教练指南》第111天:怀恩师
阅读
“是的,你的阅读能力不错。我也不准备帮你安排阅读方面的作业,只要继续读你想读的东西就可以了。只是,彼得,您要注意,阅读光线要充足,不要让眼睛太劳累。我要把你的座位调到大窗子旁,这样光线就不至于太暗。你的拼字不错,因此不必再加强练习了。记住,遇到生字时,一定要查字典,不知道的时候,不要乱猜。还有哟,”她又加上一句“你还有一个长处没说到,是什么,你知道吗?”我摇摇头,“你的作文写得不错。不过,还要多练习。不是吗?”我点点头。“好了。我们现在可以拟定目标了。每个星期,你必须交两篇作文,一篇自由命题,另一篇由老师决定。(彼得.德鲁克,1978,《旁观者》第二章:怀恩师)
解读
埃尔莎小姐是德鲁克小学四年级时的老师,大约是在1919年,当时为了矫正德鲁克书写的字体,德鲁克的父亲将他转到了采用先进教学方法的这所私立学校,成为一对姐妹花老师埃尔莎和苏珊的学生。他们发现了德鲁克的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在于其阅读和写作能力,于是才有了上面的谈话,接下来,正在在他们的指导下,德鲁克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自己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
关于阅读能力,埃尔莎小姐给德鲁克创建了足够宽裕的条件,让少年德鲁克可以不断延伸自己的领域,打下了坚实的阅读基础,培养了对学习和未知领域的兴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其阅读能力。这些都在深深影响着德鲁克的一生,德鲁克曾经每隔三四年,就会挑战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下苦功学习,例如,他曾经深入研究过日本艺术,或者选择16世纪的金融运作为研究题材,或是人类科技史、人类劳动史,或者是美国政治人物史,英国统治印度的历史等等,如此巨大的阅读能力与其小时候的刻意练习当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一个话题应该就是写作了,德鲁克的写作能力毋庸置疑,39本原创的管理书籍部部经典,写作风格独特,且能一语中的,“比喻丰富,传神动人”(杰克.贝蒂《大师的轨迹》)当有人问及德鲁克的职业时,他总是据实以对:“我靠写作为生”。这样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与小时候的练习有关,埃尔莎小姐在德鲁克的写作方面尤其投入时间,当德鲁克做的不够好的时候,“她就像一个复仇天使一样”(德鲁克语),而对于德鲁克本就表现的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写字,埃尔莎小姐就没有这么执着了,我们以后还要接着聊,那就是如何面对自己实在做不来的事情。
最近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做《刻意练习》,本书作者是安德斯·艾利克森与罗伯特·普尔,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通过翔实的数据,严谨的实验,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没有天生才华,“天才”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的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要成为大师其实是有路径可循的,那就是刻意练习。
根据许多传记,莫扎特具有完美音高,6岁时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步交响曲。帕格尼尼能够做出单弦演奏的小提琴曲,并且用单弦演奏,是长期而细致的练习的结果。本书想告诉我们的是,人们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并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某种天生的极限,而是因为他们停止了训练,或者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从来没有开始过训练。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来就不具备唱歌、解数学题或拥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而德鲁克想说的是,将不及格提升到普通的水平比把优秀提升到卓越要费力的多,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与热情,发现并用刻意练习的方式去挖掘,定能成就非凡。
思考
我在哪些方面具有与生俱乐的天赋?是我可以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而别人做起来却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的?
为了增强自己的优势,我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刻意的练习,以不继强化自己的优势?
什么样的反馈方式可以让我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我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榜样让我持续学习?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彭信之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德鲁克创新工坊
微信号 : Druckershuodedui
新浪博客、知乎、喜马拉雅:@彭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