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微藏史】|地位特殊的丁穹拉康石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藏文物普查工作迎来了全新的春天。

在班公湖北岸,位于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的一处石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被发现。

这就是丁穹༼སྟེང་བྱུང་།༽拉康石窟

传说

从前,天降三位仙女,来到丁穹拉康所在的山洞,觉得太过低矮,于是其中一位仙女用头拱了拱,不料拱得过高。

另一位仙女又往下压了压,形成了今天洞窟的样子。

这样就是石窟名称的由来:自天上降落而来的神殿,即丁穹༼སྟེང་བྱུང་།༽拉康

形制和风格

石窟开凿在一高约10米左右的砂砾崖面上,顶部已为流沙所覆盖。

石窟口朝西,平面略呈方形,进深3.5米,高3米。

石窟内有残存壁画,可惜因烟熏火炙形成严重污染,并且在发现之前的历史中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严重,仅可依稀分辨出大概图案。

窟内壁画线条简约飘逸,熟练圆润,色彩淳厚朴实。

内容包括有曼陀罗、歌舞、礼佛、地狱等。

窟顶莲花纹饰。才吉大人 摄

窟顶为穹庐顶式,顶部中央刻绘有莲花纹,基本占满整个穹顶。

洞口两侧的壁画可以辨识出的图案:

三个女性舞者。才吉大人 摄

一组为古代歌舞的场面,舞者三人一排,身着袖口、衣边带镶边的长袍,脚穿长靴,散发披肩,扬臂起舞。

“众合地狱变”局部。才吉大人 摄

另一组图案绘制在洞口的下方,内容为佛教“众合地狱变”:表现各色罪人或被刀丛刺穿,或被火海炙烤,或被猛兽撕扯,或肢体分离,或悬于林间。

裸体人物。才吉大人 摄

在“众合地狱变”的左侧另绘有一组裸体的人像,形象狰狞,骨瘦如柴,有的跪地,有的仰卧,有的作跳跃状。

除洞口两侧,其余三壁可分为上、下两层图案;上层为形制比较简单的曼荼罗,下层绘有佛教杂宝以及法式场景,一排八个人,皆盘坐于地,面朝一个方向。

八人的服饰除色彩有异外,完全相同,皆头戴宽沿帽,身穿三角形大翻领长袍,衣领、袖口、裙边皆镶有深色宽边,长发披肩,双手藏于袖内

达叔在丁穹拉康石窟内。才吉大人 摄

特殊的时空地位

根据石窟的形制以及壁画内容,与新疆克孜尔和敦煌千佛洞等石窟非常相似,开凿时间大致为公元10世纪~公元13世纪之间。

时间上基本属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初始,应为古格王朝推动的藏传佛教上路弘法影响下的产物。

丁穹拉康所在地理位置,在北通新疆、东达卫藏的克里雅古道之上,克里雅古道通达西域和丝绸之路。在此基础上西南连接印度。

丁穹拉康壁画石窟的发现和存在,对于研究中亚文化交流和融合,以及了解西藏石窟艺术的起源和传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日土石窟壁画及岩画寻踪》|张鹰 边多

《丁穹拉康洞窟》|日土县文旅局

文字|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转载以及相关商业用意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