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慢性食管炎验案 -- 马氏妇科
董慧慧
一诊:2019年1月24日。冯某某,48岁。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病史1年,胸骨后疼痛,无泛酸,夜间睡觉时常因疼痛而醒,服用雷尼替丁,喝热开水之后可以逐渐缓解。大便干结如羊屎,每日一解。自觉排便通畅时常会出现食管疼痛,缓痛为主,胃纳可,寐欠安,潮热出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中医诊断:胸痹,便秘。
治法:温中通便,开散胸阳。
方药:大黄附子汤加味。
制大黄10g 淡附片10g 细辛3g 丹参12g 炒栀子6g 瓜蒌实20g 薤白10g 枳壳10g,5剂
二诊:2019年1月29日。大便条状,每日2次,胸骨后疼痛除,易饥,寐浅,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见制大黄改为5g,5剂。
三诊:2019年2月3日。胸骨后疼痛未再发生,大便每日一解,成条状,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7剂。
按语:大黄附子汤是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原文曰:“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后人据其义用于“寒积腹痛便秘,胁下或腰胯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沉弦而紧。”大黄附子汤是以寒积里实,实证为主的方子,患者食管炎病史1年,胸骨后疼痛,喝热水后缓解,大便干结如羊屎,每日潮热出汗,从主治证候分析来说,病位是寒邪积阻于胃肠道,寒性收引凝滞,腑气不通,导致胸骨后疼痛及便秘。每日潮热冒汗,阳气被郁,体内阳气被寒邪郁滞,入里之寒,郁而化热。
方中附子辛热,温里散寒;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协附子,使寒邪宜散,大黄苦寒,荡涤积结,协附子、细辛破结滞之寒邪;三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通下止痛。薤白通阳散结,理气宽胸,炒栀子清热,瓜蒌实宽胸散结,润肠通便,丹参凉血活血,通经止痛,枳壳加强理气行滞之功。二诊患者胸骨后疼痛除,大便成条,将大黄减量,三诊症状已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