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水”理论的实践 --- 小儿腹痛,调肝脾,有秘诀
作者/邢斌
小儿腹痛,调肝脾,有秘诀
M某,女,8岁。2017年10月19日初诊。
主诉:经常腹痛3年余。
病史:经常腹痛,大约二至三天就发生一次,或发于脐周,或发于中脘,隐痛。大便一天一次,有时一天二次。大便有时腹痛急迫。挑食,手上蜕皮,有手汗。面色晦滞,黑眼圈、眼袋,唇紫,舌淡胖,稍有点刺,滑,脉弱。
处方:防风9g,白术9g,白芍9g,陈皮9g,柴胡9g,枳壳9g,甘草9g,猪苓12g,茯苓12g,肉桂3g(后下),泽泻9g,7剂。
2017年11月9日二诊:服药后就第三天有过一次腹痛,之后再未腹痛。大便已正常,痛泻亦再未发生。面色好转。舌淡红,脉弱。
处方:守上方,加淮小麦30g,7剂。
2018年3月25日其母告知,腹痛已愈。
按:现在很多小朋友脸色好难看啊!脸色灰暗(我习惯在病史上写“面色晦滞”),有的还有眼袋、黑眼圈。如果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舒服,家长还想不到要带小朋友看中医呢。
这位小朋友,就脸色灰暗,还有黑眼圈,还有眼袋,而且嘴唇还发紫。她妈妈带她来看病,是因为孩子经常腹痛。
孩子的望诊表现,跟身体有很大关系。从中医角度看,肝木克脾土,因而腹痛且有痛泻。气滞进而血瘀,所以脸色晦滞,嘴唇也紫。脾虚乃至水湿内阻,故有黑眼圈与眼袋,手上蜕皮,舌质水滑,脉弱。总之,是肝脾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气、血、水的问题。
所以,治疗就要调肝脾,也可说是调气、血、水。
气血水理论源于传统中医的理论,在日本汉方医学那里,也有这样的提法,此中来龙去脉,以及我的心得与发挥,我会慢慢系统总结出来。
我临床喜用古方,这个病例也全部是用古方治疗,用了两张经方、一张时方。经方是四逆散、五苓散,时方是痛泻要方,合用之,奏效甚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