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我们做自己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天性、爱好和这个人的职业乃至人生有什么样的关联?思考的结果,无非是三种情况:

1. 个别天才人物,执着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外界的非议、不认可等一概充耳不闻。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功成名就。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如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伯特兰·格登、乔布斯等。

以广为流传的英国科学家约翰·伯特兰·格登为例,他非常喜欢生物学,但他15岁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其生物学成绩竟在全年级250名学生中排在最后一名!他的其他所有理科成绩也都排名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他的班主任给他的评语是:“我相信格登有当科学家的想法。但是,根据他目前的表现,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他连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都没搞明白,他是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的。这不仅对他,还对那些将要教他的老师们,都纯粹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尽管如此,伯特兰·格登对生物学的爱好并没有放弃。据他自己回忆,“少年时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还引起老师的强烈反感。”后来,他虽然经过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学,但专业却是“经典学”,后转专业才学习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学”。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课程后,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工作。因为他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2012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说领奖时,他的手中居然就拿着15岁时老师给他写的那个评语。

伯特兰·格登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也颇有励志作用。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成绩差的孩子中,有几个“伯特兰·格登”。因此,相对于普罗大众,像伯特兰·格登之类的天才终究属于个例。而个例距离普通人太远,没有多少说服力。

2.经过了一番周折,最终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职业)。这方面的例子就比较多了,如鲁迅的弃医从文,还有某歌唱家本来是学工科的,毕业时才发现自己的声乐天赋,遂改行搞声乐,终成大家。

如果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多数大专家、大学者都属于这一类。

这些专家、学者距离我们普通人仍然太远。

3.最值得注意、最应该总结的是普通人中坚持摆弄(我没用发展一词,对普通人来说或许“摆弄”更为贴切)自己的爱好,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这一现象。活得比较洒脱、业余生活充实、精神生活丰富的多是这类人。他们大多从事着和自己的爱好毫不相干的工作,但在业余时间,他们毫无功利之心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求名、不求利,只是为了那一种“内心满足”的感觉。这方面的例子在身边比比皆是。

我的一个亲戚,自小就喜欢唱歌画画,后来到了铁路部门工作,与美术和声乐没有丝毫的联系。然而工作之余乃至退休之后,画画、唱歌成了他生活的另一半,尽管他的画作及声乐接近专业水准或者说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参加画展或比赛。一有空闲,他要么静心作画,要么到公园里引吭高歌。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少见吧?这样的人才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之礁》一文中说:“常见有人品性和才能宜于甲的,偏偏去习乙的;他尽管在乙的学科上得了多大的学位,多高的资格,久而久之,还是去干他甲的事业。”我那位亲戚干了一辈子的“乙”,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上了领导,然而他的“甲”始终没有中断,并且为他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光彩。

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人的“甲”并不体现为一种特长或技艺,而是一种做事能力、思维方式或处世意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或许只是个外壳,内里包裹着的还是他的天性。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干的是“乙”或“丙”或“丁”,“甲”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一个人若是有真正想做的事,真正喜欢的事,就不要抱怨这抱怨那的。只要你坚持做下去,注定能开拓出自己的新天地。多数人之所以没有自己的“新天地”,不是什么“条件不允许”,也不是“没有遇到机会”,更不是“命运不济”,这些都是托词,都是借口。有这些抱怨的人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你去做了吗?你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了吗?最要紧的是:你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吗?

国际冥想大师提倡“每日正念”,即每天抽出一二十分钟的时间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回归自己,回归正念。如此冥想,不仅有利于睡眠,更有利于身心健康。遗憾的是,许多人放弃了“正念”,深陷功名利禄而不能自拔。“正念”中包含着人的觉知,觉知中包含着人的天性。因此,自我放弃了“正念”,也就等于自我放弃了自己从娘胎里带来的那一份天性。对这样的人来说,黄炎培认为“无论给他怎么样教育上的准备,总是无效。”所以我们不难看到,有的人做了高官、读了高学历、挣了大钱,然而他们并不快乐。

我的结论:首先要干好“乙”,因为“乙”关乎我们的吃穿用;如果“乙”和“甲”能够融合,那是再好也不过的了。正如黄炎培所言“要是这人从小就习甲的学问,干甲的事业,不知他的能力发展到怎么样,这人的快乐又不晓得怎么样。”如果“甲”“乙”是分离的,千万不能放弃“甲”,因为“甲”关乎我们身心真正的幸福满足感。人的一生并不长,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回归自己的内心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是可以自己主宰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

2021年2月22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