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诗王乐天之悲悯天下(之二)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阅读本集前,可能有必要复习前面部分(点击下列链接前往):
二
帝都长安,那是相当的繁华。但这些都引不起白居易的兴趣,他这次前来的目的,是想见到顾况。
这一年的顾况,63岁,位居著作郎(大唐国史总编),同时担任重要文件(比如圣旨、诏书)的起草和修改任务。至于文采,作为实力型选手,那是不摆了。四个字:天下景仰。前来拜访的人犹如过江之鲫。但顾况有着大多数文人的臭脾气,看不顺眼的,一律不待见。
正在喝茶的顾况,听见仆人前来汇报:“有人前来拜见。”
顾况说:“没见到在忙么?不见。”
仆人说:“是个小伙子,看起来很斯文。他说祖上三代都是诗人,父亲是徐州的领导班子成员,他带了文章,想请你指点。”
顾况说:“祖传诗人?这种还是少有,见面看看先。”
看了白居易打工仔一般的衣着打扮,再看了他的署名后,顾况哑然失笑:“小伙子,帝都现在物价高,饭钱都很贵。尤其是寸土寸金,房价高得离谱。你想在这白住,是搞不成的。不如回去,你们老家房价低,你给个首付再按揭,应该不是问题。”
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白居易心里一怔:这不是日决我么?但随即淡定下来:“顾大爷,请你点评一下我的文章,我听完就走。简直劳慰了。”
顾况假装低头瞟瞥一看,竟然字迹工整。再一看文章,是一篇五言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仆人正打算像既往一样,打发白居易离开。不料顾况却摆手说:“你先去忙,我来处理。”然后对白居易说:“你这个'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得太特么精彩了,我喜欢。”
在仔细看完白居易提交的其他文字后,顾况拍案惊奇:“没想到你有这种水平。现在我收回刚才的话,你今后在长安买房子,莫说按揭了,全款都不是问题!”
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难得遇到这种奇才,顾况十分高兴。他立即转化成了白居易的粉丝,一有机会就向其他人员推荐,说小白的文章如何如何的好。这种口碑相传,竟然成了免费广告,一时间,名动长安,大家都在读白居易的文章。甚至就连郊区耕田的老农民,都能唱上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炮而红,一夜成名,白居易各种激动。趁着这种心情,他发了一个朋友圈《王昭君》二首,其中一首是: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知宫里时。
一时间,帝都群众争相传唱,俨然让白居易成了网红。
到底有好红呢?不妨举个栗子。
大唐时,防暑降温的方式之一,是有冰块的。不过这玩意不能吃,是用来配合扇子,降低温度。白居易买冰块,店家不但不收钱,还送好几块。然后打个广告“白居易专用冰块”,就能很快脱销,赚得十分开心。
冰块是这样,其他生活物资也是如此,白居易一时间成了各大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曾经天真的认为,文章写得好,找工作应该不是啥难事。但实际上,人家只是欣赏文章,在轮到落实工作时,先就问:你啥文凭啊?一听没有文凭,就以各种理由推卸。
一晃三年过去,父亲给的盘缠,基本已经用完。当年顾况大爷的话得到了印证,现在生活严重地给白居易上了一课:在长安混,还真是特么的不容易。
在感慨命运弄人的同时,白居易冷静下来,认识到了一个很明确的现实问题。只有文才没有功名,要想混进公务员队伍,是不好操作的。对,只有参加公务员考试,才有机会。现在这种情况,盲目地找人托关系毫无卵用。不如回家去,认认真真准备考试。
想明白了这点,白居易不再纠结,果断离开了长安。
回到老家符离,才发现大哥白幼文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现在在浮梁担任主簿(秘书)。这更加激励了白居易参加考试的信心和决心,他开始闭门不出,刻苦学习。
公元793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从襄州调到襄阳,上班不久就病了。白居易前往照顾父亲,不料第二年,父亲病逝。清理遗物才发现,清廉的父亲竟然没有啥积蓄,搞得现在连灵柩都无法运回老家,就葬在了襄阳。
大唐为了彰显孝敬的风气,当时有个“丁忧”制度。意思是父母去世后,上班的儿女必须要回家去,停职守孝三年(不带薪)。于是白幼文的工资没有了。
本来生活条件还算很好的,现在急转直下,断绝了经济来源,日子竟然十分艰难。突然由小康家庭沦落为贫困户,白居易十分难受。他写了一首《望月有感》: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种悲伤和穷苦,也是没谁了。
好不容易熬过三年,丁忧时间结束,白幼文重新上班。还没有经济来源的白居易,只好跟着大哥混,并忙着准备考试。
在叔父白季康的推荐下,白居易参加了乡试。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宣州试射中正鹄赋》(527字),另外一篇是《窗中列远岫诗》: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
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
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
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这两篇文章让主考官宣歙观察使崔衍十分欣赏,果断推荐白居易前往帝都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大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900年),29岁的白居易参加公务员大考。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凭借《省试性习相近远赋》(494字)和《玉水记方流诗》(6句60字)一举高中,名列第四。这次考试,全国录取仅十七人,白居易是最年轻的一个。
来,围观一下这首为他带来官运的《玉水记方流诗》: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
矩浮光滟滟,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
似风摇浅濑,疑月落清流。
潜颍应傍达,藏真岂上浮。
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
发布考试通知书后,教育部门给这些通过考试的举子一个显摆的机会,就是在大雁塔题词。具体操作方法是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头上,这是一项很高的政治待遇。
刻好名字后,白居易还不过瘾,感觉自己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果断写了一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然后,这十七人一起去拜见宰相,并参加朝廷举办的“探花宴”。曲罢人散之后,白居易写了一首《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
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
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开心不?两个字:十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