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独立,是敢于依赖别人

作者|达芙妮

责编|五花鹿

近几年,随着独立女性话题的讨论,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一些提高。

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个趋势:

一种对婚恋的绝望,对爱情的绝望。

微博上随便打开就看到很多不婚不育保平安,珍爱生命,远离男人的告诫。

这大概可以安慰很多在情场上失意的人,也让很多在婚姻家庭里遭遇迷茫、受到伤害的人感到慰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独立。

而是一种强撑硬挺的感觉。

里面包含着无奈和心酸,还有浓浓的悲凉:

因为得不到爱,因为处理不了感情里的伤害、冲突和矛盾,而不得不去独立;

因为不敢依赖,或者曾因此受伤,而选择自我封闭;

因为对依赖感到绝望,而索性不再有期待.....

而这种强撑的独立,背后是缺乏依赖的能力。

这种状态我们姑且把它叫做 “ 假性独立 ”

深陷其中的人,很容易变成工作狂。

因为他们的身后空无一人,缺少深度的支持和关系,唯有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找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也因为缺乏他人的支持,他们更容易在遇到问题时产生焦虑和抑郁,也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感到紧绷不安。

而这,很明显会比较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那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种绝望呢?

依赖是一种人天然的本能。

但是在成长中,如果这种依赖的体验是非常负面、受伤、痛苦的话,就会极大影响到我们在关系里的依赖能力。

从而导致我们缔结不了高质量的关系,也很难享受一段很深入的亲密关系。

小 A 是以上所说人群的一个缩影。

她是个事业非常成功的女性,看上去非常的光鲜,但是她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有严重的恐惧和障碍。

所以这些年她一直努力工作,让自己看上去非常独立和成功,但背后的落寞和孤独只有她自己知道。

咨询中我们发现,小 A 从小几乎没有安心依赖过谁。

在她早年的家庭里,爸爸处于一种游离和缺席的状态,而妈妈和自己处在一种严重的高控制关系里。

她从小到大要满足妈妈提出的各种要求,像个工具一样为了让妈妈的高兴而存在。

但即便是这样,妈妈依然还是对她不满意,动不动就说因为她各种不好,才导致妈妈生气、活得不开心。

她从未享受过其他小孩都有的那种依赖。

并且,在她遇到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妈妈还会很生气。

生气她不够完美,生气她无能,生气她不能像钢铁一样坚强,无法满足妈妈的需求,让妈妈操心。

“ 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让人操不完的心。” 这是她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

在小 A 需要依赖的时候,她看到的永远是妈妈嫌弃、厌恶、充满嘲讽和指责的脸。

小 A 长大后,没法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她害怕别人也会像妈妈一样对待她。

每当她喜欢上别人,这种可怕的恐惧就会出来,让她仓皇逃跑。

还有很多来访者也类似。

他们虽然不像小 A 这么极端,但是他们建立的亲密关系也只是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用真心交流。

或者因为不知道怎么去依赖,总是去向不合适的人索取依赖,继续获得受伤的体验。

最后绝望,强迫自己进入独立的状态。

这背后都藏着很深的 依恋创伤

早年的依恋创伤,会造成这三个后果。

从而导致我们不敢依赖:

(1)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对世界的不信任,其实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

他们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不相信会有人真的爱自己。

并且总会认为别人是因为一些外在的东西,才选择和自己在一起:

比如因为自己有用、愿意付出,或者自己漂亮、帅、有钱,或性能力强等等因素。

他们认为,如果我丧失了这些外在的东西,那么对自己的爱也会撤回。

所以他们要努力维持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且特别害怕失去自己的价值,正如早年在跟父母的关系那样:

“我要对父母有用,拼命有用,这样他们才会爱我,才不会抛弃我。”

这也会导致一种现象:

不敢依赖的人,往往对优秀有很强的执念。只有在事业上在生活中做得非常厉害,他们才能安心。

(2)不相信别人值得信赖

有的人早年在依恋方面遭遇过创伤,后来即便结了婚,有了孩子。

依然不能放心地依赖伴侣,也不会跟伴侣分享自己内心的脆弱。

很多人会害怕自己倾诉过多,会让对方很烦,会让对方有压力,然后对方就可能会离开自己。

于是他们总是处在一种小心翼翼、压抑自己的状态。

就像早年跟父母的关系那样:要小心看父母的脸色,不要惹他们烦,如此才能不被父母嫌弃。

还有的人会容易选择那些不值得信赖、没有承诺能力的人做伴侣。

因为本来就不相信有人值得依赖,所以不如直接选择一个让自己失望的人,死了这条心。

3)对需要别人感到羞耻

需要别人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在依恋方面遭遇创伤的人,往往对需要别人是有强烈的羞耻感。

因为过往的经历里,每当自己需要别人的时候,得到的总是嘲讽、拒绝。

这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很讨人嫌,觉得 “需要别人” 好像变得低人一等。

为防御这种羞耻感,他们可能会强迫自己不要去依赖,不要去需要,宁肯依赖食物、酒精,甚至游戏。

如此一来,他们不再需要人,不需要和人发生深度关系,以避免自尊再次受伤。

许多人下班一回家,尽管很孤独,但还是选择用吃东西、打游戏、看电视、刷手机来打发自己。

这样虽然孤独,但很安心和放松,不用扮演一个很有价值的身份,也不用怕自己的需求被拒绝。

当然,还有人会用反向形成的方式表达需求,他们会用指责来表达需要,用伤害来亲近。

他们无法说出 “我需要你”,相反会用 “为什么你总是不重视我” “你不懂我” 的方式来攻击对方。

通过这样引起对方的反思和注意,避免 “主动提出需要” 带来的拒绝和羞耻,但同时也伤害了关系。

那要如何走出假性独立的泥沼呢?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几点:

(1)直面依赖的需要,才有真的独立

依赖是人的本能,并不可耻。

要意识到,是早年的养育者让我们觉得不可信任,是他们在我们需要依赖的时候,推开、嫌弃和厌恶了我们。

以至于长大后我们害怕承认自己的依赖。

真正的独立,绝不是压抑依赖的本能。

而是意识到自己拥有依赖的欲望,去选择值得依赖的人,满足自己的依赖愿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真实的个体。

这的确不容易。

或许你需要抱着自己大哭一场,在这些年来你很辛苦,承受了太多孤独和羞耻;

或许你需要在关系里,更坦诚地说出你的恐惧,看到你内心那个小孩,他是怎样地孤立无援;

或许你需要给内心的小孩更多的关注和温暖,因为这一直是他渴望从妈妈那里得到但却未得到的;

或许你可以走进咨询室,重新体验一段可靠的依赖的关系,获得缺失的体验......

让内心的冰融化,慢慢恢复依赖的能力,才能走向真正的独立和圆满。

(2)把动情做为一种冒险

因为早年的依恋创伤,我们会杜绝自己动感情。

即便动感情也会深深地压抑它,因为我们害怕早年的伤害又一次重演。

而同时,我们又很容易把我们想依赖的对象,投射成当年那个嫌弃我们的父母。

此时,我们需要看到,我们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孩。

当年的他孤独无依,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大人,我们已经可以保护和照顾自己,来承受这种冒险的后果。

说到底,爱是勇敢者的勋章。

不敢爱也不敢恨,虽然会让人感到安全,但是也会丧失很多做人的体验和乐趣。

尝试对那些让你有感觉的人动情,这对早年有依恋创伤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大的冒险。

但也是很大的修复机会。

你可以寻找可靠的朋友或咨询师做为陪伴,一点点地尝试突破自己的禁区。

只有拥有想穿越它的勇气,我们才能重新拥有爱人的支持,重新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变得强大和有力量。

(3)真正的安全感是在自己手里的

依赖他人,不代表把安全感交给别人。

如果我们把安全感交给别人,我们就永远难以获得真正的安全感。

依赖的前提,不是要让别人表现得值得信任,给了十分安全的承诺。

而是我们选择了信任我们自己,选择了自我负责,选择了给自己一个机会。

同时在尝试机会的过程中,做自己的坚实靠背。

依赖别人的确有风险,容易让我们失控。

如果不直面这些失控,我们就会陷入到越来越自我保护的防御中,我们感到安全,但是生命力打不开。

当我们能自我负责、自我承担时,能直面恐惧并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时,我们也能安全地展开自己。

我们可以去做一些尝试。

这些尝试中可能会有失败,可能需要自我疗愈。

但是只要一次成功了,或许我们就可以被治愈了。

这非常值得。

因为逃避亲密和穿越恐惧,完全是两个世界。

到时候或许你会感谢你自己:

亲爱的,是你自己的勇敢为自己获得了爱。

而到了那时,你会知道,真正的独立,是如此舒展、踏实、自在和有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