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别问,问就是满分,没有矮化也没有拔高谁,只是有点无奈
从冬天等到秋天,《夺冠》终于上映了,挟中国女排世界杯夺冠的余威,家喻户晓的体育IP,加上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的演技,白浪与一众女排姑娘的人气加持,一登场就雷霆万钧般横扫票房榜,成为整个十一档甚至全年票房总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电影非常优秀,问就是满分,气势场面故事人物多点开花,配得起史诗电影的称号。在短短两个多小时里,围绕郎平的成长,几场关键比赛的重现,展开了两个教练的心路历程,浓缩了女排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几经起伏终于霸气回归的风雨历程。无论是熟悉女排的老观众,还是年轻一代的新观众,都可以感同身受,被鼓舞被感动。
陈可辛的确呕心沥血,拿出了三十多年来的看家本领,竭尽所能让影片在有限的条件里达到了最佳状态。体育传记电影的几项重要指标,比如说对人物和比赛的还原,通过白浪和巩俐的接力,以及女排姑娘的纪实式出演,打通了时空的壁垒,三场比赛更是做到了几近以假乱真,虽然没有当初看真实比赛那么紧张,但是大银幕的视觉冲击力弥补了一切。
另一个是对女排精神的树立,《夺冠》也是非常完整而且坚实,从1981年全靠苦干硬上,大力出奇迹,以血肉之躯和意志力,小米加鸡腿对抗牛排和计算机,到中美大战幕后的风起云涌,再到全新一代女排科学训练,尊重个体,女排像所有各行各业一样,经历了一个必然的历程,而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处境和比赛场上,始终不改的那颗无畏强敌为国争光的初心,正是所谓的女排精神。
影片贵就贵在没有否定过去,第一代冠军就是靠比别人练得多,练得苦,简单粗暴却有效,方法是落后的,精神确实可敬的,在艰难时期,就需要有这样一群人去带动大家,做这件不蒸馒头争口气的事,所以当时的五连冠能够成为体育史上的丰碑,反之,后来04和16、19,比赛打得更好看,更有戏剧性,可是论影响力,远远不及当年的五连冠。
其实,《夺冠》和《八佰》一样,讲的都是一场肩负着特殊任务的表演,相比之下,《八佰》把很多镜头对准隔岸的观众,展现了横向的视野,而《夺冠》深入到两个当事人的精神世界,展现纵向的深度。
两者立意不同,都是成功的范本,只是不得不说。《夺冠》没有表现出女排对普通人的影响,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毕竟篇幅有限,难免挂一漏万,不可能尽善尽美,窃以为,这部《夺冠》如果把徐峥去年在《我和我的祖国》里的短片《夺冠》放在一起,接近完美了。
最后说一下关于之前纷纷扰扰的改名和修改风波,从阴谋论的常用逻辑来推算,很可能是因为某功勋教练和行业大佬对影片不满,认为一部电影代表不了女排,所以片方妥协处理,更名为夺冠,也因此删掉了部分情节,甚至隐去了一些重要角色的姓名,让影片有时候看上去有点古怪。
但是这些,并不能影响观看体验,影片依然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并很自然的对号入座,剧中三位着重表现的教练,都很鲜活真实,不存厚此薄彼,也没有矮化其中哪一个,在同样没有伟光正的去拔高哪一个,同样的有血有肉,同样的劳苦功高。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些许的缺失,我们会更加深刻的记住这部电影,记住曾经流血流汗打破体育规律的女排英雄,记住新一代在阳光雨露中拼搏的女排,几代教练和所有背后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也记住了电影的无奈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