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道斌:清初王朴画、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
中国画向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文化内涵,人物画更有“明劝诫,著升沉”的功能。而在古代,仕女画还有强调妇女品德操行、文化修养,以及赞颂妇女美丽或警示善恶报应的作用。如三国曹植在《画赞序》中就称:“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宋人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称:“历观古名人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庄,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归仰之心。”
自东晋顾恺之画《列女仁智图》(故宫博物院藏,宋摹本)《女史箴图》(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唐摹本)以来,这种宣教妇德女仪的仕女画名作代不乏人,如唐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宋摹本)、周昉《调琴啜茗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传仿本),宋代佚名《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金人宫素然《昭君出塞图》(日本大阪美术馆藏),南宋陈居中《文姬归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人钱选《真妃上马图》(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藏),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而王朴绘、陈奕禧书《历代名姬图》册页(曾藏温州市博物馆,现藏于温州瑞云斋),则是清初仕女画的杰作。
这件绢本册页是清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元1692年)定州(今属河北)同知(俗称郡司马,从六品官)蔡玮(字景曹,号素心斋主人)请画家王朴所绘。册页共有画12开,题跋20开,王朴以工笔设色法绘制了春秋至明代12位著名的女子,在传说中她们或以德行惊世,或以貌美倾城,或以身许国,或以爱感人,或有情有义,或才貌双全,或辅佐英才,或临危不惧。也有红颜薄命者,令人感慨;妖冶误国者,发人猛省;命运多舛者,让人扼腕!她们的故事在民间为人津津乐道,成为文学、戏曲的创作题材。兹依此册页的赞助人即藏主蔡玮题画的次序, [1] 对这12位女子的故事略作介绍如下:
一. 春秋时越国苧萝山下若耶溪畔的浣纱美女西施。当时越国败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并用大臣范蠡之计,将西施进献给敌国吴王夫差为妃,致使好色的吴王沉湎其姿容而放松警惕,中了美人计,君臣离心,终被怀有复仇大恨的越王击败。西施后随范蠡泛舟五湖三泖间,享尽两人世界的自由。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西施 绢本设色 66cm×44cm
二. 西汉景帝时四川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她十七而寡,不甘寂寞,有一次躲在垂帘后偷窥父亲与客人司马相如、县令王吉谈文论艺,被司马相如隐约发现,乃抚琴弹《凰求凤》之曲以挑之。文君心动,慕其才艺,竟连夜与司马相如私奔,不惜随夫当垆卖酒,自与佣人杂作,甘为穷人之妻。后来汉武帝即位,读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大悦,召司马相如入京作《天子游猎赋》,并赐官。司马相如荣华富贵后曾有纳妾之念,卓文君因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惭愧而止。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卓文君 绢本设色66cm×44cm
三. 西汉元帝妃子(婕妤)冯媛。她曾随驾在上林苑观兽斗,忽遇大熊逸出栅栏,张牙舞爪直扑元帝,卫士及其他宫妃皆惊慌失措,冯媛却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挡住大熊,居然震慑了这头猛兽,保护了元帝,并因功立为昭仪。元帝死,哀帝立,她被傅太后诬以诅祝大逆,含冤服毒自杀。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冯媛 绢本设色 66cm×44cm
四. 西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名嫱。她因不行贿而被宫廷画师毛延寿丑化,失去受元帝宠幸的机会。后见汉匈战事频频,便主动应征要求北上和番,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临行受元帝召见,以美丽端庄而让元帝后悔莫及,竟下令处死毛延寿。王昭君北上途中弹琵琶以寄托出境时怀念乡土、痛恨官吏无能的心情,缠绵悱恻,闻者无不掩面而泣。她到塞外后与匈奴百姓友好相处,相夫教子,深受单于敬重,汉匈之间无战事。王昭君去世后匈奴为其筑青冢厚葬,以纪念她的和平善心及雍容大德。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王昭君 绢本设色 66cm×44cm
五. 西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她原为阳阿公主家歌女,玉体轻盈,舞姿优美,被誉为“飞燕”。成帝微服过公主家作乐,见而悦之,召入宫中,大受宠幸,被封为婕妤,其妹亦被召为婕妤。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成帝不顾太后的反对,将赵飞燕立为皇后。赵氏姐妹专宠达十余年之久,但无子,后宫有产子者辄为其所害。哀帝位,尊为皇太后。哀帝死,被贬为庶人,自杀以终。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赵飞燕 绢本设色 66cm×44cm
六. 东汉末中郎将蔡邕独女蔡文姬,名琰。她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深受父母宠爱。但生逢乱世,17岁丧父亡夫,后被掳入南匈奴营中,归左贤王。居匈奴12年,生两子。汉室权相曹操惜其才,并念老师蔡邕之情,遣使以金币将蔡文姬赎回。她闻讯悲欣交集,归汉途中作《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以倾诉乱离之苦及母子别离之情,愁绪断肠,哀怨激越,催人泪下,为东汉末战乱生活的真实写照。她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并因董祀犯死罪冒险向曹操求情,以辩才使丈夫获救。可谓一生三嫁,坎坷离奇,才华横溢,文传千古。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蔡文姬 绢本设色 66cm×44cm
七.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东昏君侯萧宝卷之宠妃潘妃。她原名俞尼子,又名玉儿,本为王敬则妓,有姿色,被萧宝卷选为贵妃。萧宝卷因慕宋文帝有潘妃而在位30年,乃改其姓为潘。萧宝卷穷极绮丽,筑神仙、永寿、玉寿三殿,铺金莲,令玉儿行于殿上,姿态婀娜,如花枝欢颤。萧宝卷大悦,赞其“步步生金莲”。萧宝卷为政不仁,肆夺民财,误国殃民,终被梁武帝围攻,遭部下追杀于宫中。齐亡,梁武帝以侍中王茂言缢杀潘妃。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潘妃 绢本设色 66cm×44cm
八. 隋末英雄李靖之妻红拂女。她原名张凌华,为越国公杨素府中执红拂的歌姬,因布衣李靖求见杨素,而慕李靖英才,与之趁夜私奔,并和李靖与剑侠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在反隋建唐的风尘乱世中大显身手,世称“风尘三侠”。李靖后来被唐太宗封为卫国公,绘像入凌烟阁。传说他尚著《李卫公兵法》等。红拂女慧眼识英雄,大胆私奔,也成为唐代传奇中的光彩篇章。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红拂 绢本设色 66cm×44cm
九. 唐玄宗杨贵妃之姐虢国夫人。有美色,嫁裴氏。后因妹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杨氏姐妹亦受宠遇,她被封为虢国夫人,与其姐韩国夫人、妹秦国夫人皆被赐第京师,出入宫掖。她贪得无厌,乃趁机广受贿赂,穷奢极侈,霸占民宅,干预朝政,势倾天下。“安史之乱”时虢国夫人随玄宗奔蜀,至马嵬驿,杨贵妃被杀,她逃至陈仓,为县令逮捕,穷蹙自杀。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虢国夫人 绢本设色 66cm×44cm
十. 唐玄宗妃子江采萍,又称梅妃。她九岁能颂《诗经》,以文辞出众。选入宫后,更以文采、美色受玄宗宠幸,虽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杨贵妃专宠后,江采萍遭冷遇,被迁至上阳宫。唐玄宗有次忽然思念她,便将外国使者刚刚进贡的一斛珍珠送至上阳宫,江采萍不受,以诗答谢曰:“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唐玄宗闻后感慨万千,命乐府演奏此曲,取名《一斛珠》。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江采萍 绢本设色 66cm×44cm
十一. 唐代武宁镇守张建的爱妾关盼盼。她原为风尘女子,被张建用重金赎入府中,教她歌舞,宠爱有加。张建去世后她不嫁人,居燕子楼十余年。白居易赠其诗曰:“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三两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见后泣曰:“妾非不能死,恐人谓我公重色,有妾从死,玷公清范耳。”并作诗答曰:“自守空房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遂不食而死。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关盼盼 绢本设色 66cm×44cm
十二. 明代广陵太守之女冯小青,本名玄玄。她聪明美丽,10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冯小青还精通诗画,文雅多才。后来父亲在政治斗争中遇害,家道中落,她流落江南,嫁于杭州富人冯子虚为妾,夫妇恩爱。但子虚性懦弱,小青遭大妇崔氏虐待,逐出家门,并被幽居西湖孤山梅坡尼舍,不得与子虚相会。她每日以湖水为镜,顾影自怜,百般委曲寓之于诗,抚今追昔,和血含泪,哀婉动人。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又阅《牡丹亭》,触景生情,有“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句。最终被折磨煎熬而死,年仅十八。所遗诗文亦被焚烧殆尽。子虚伤感不已,泣血以终。
清 王朴 历代名姬图册页之冯小青 绢本设色 66cm×44cm
以上12位古代女子的故事传说,虽版本甚多,但大致如是。明末清初流行的《浣纱记》《吴越春秋》《私奔相如》《凰求凤》《卓女当垆》《昭君出塞》《昭君梦》《和戎记》《赵飞燕外传》《樊姬拥髻》《文姬入塞》《文姬归汉》《红拂记》《风尘三侠》《春波影》《疗妒羹》《风流院》等戏曲传奇亦有不少描绘铺衍。因此她们的入画警世,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
赞助人蔡玮从历代名女中遴选了上述12位女子作为题材,请画家王朴绘成册页。王朴这位康熙年间的画家在画史上记载甚少,乾隆时张庚《国朝画征录》“郭昆、王朴”条称其“字玉樵,保定人”,“以人物、士女名于北方” [2] ;嘉庆时冯金伯《国朝画识》卷九“郭崑、王朴”条袭用张庚所记,别无新意 [3] 。同时的蒋怡亭《国朝画传编韵》卷四“王朴”条称:“字玉樵,保定人, 工人物、士女, 极有名于北方。” [4] 道光时冯津《历代画家姓氏便览》称其为河北“保定人,工人物士女” [5] 。同时的鲁骏《宋元以来画人姓氏录》 卷十五“王朴”条,载其“字玉樵,保定人,以人物士女名” [6] 。这些记载陈陈相因,语焉不详。王朴存世的作品也甚为罕见,除此册页外,仅有设色绢本《婴戏图轴》,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为康熙十八年(己未,公元1679年)所绘,纵240厘米,横114.2厘米 [7] 。因此这件《历代名姬图》册页成为弥补清代画史对王朴记载不足的珍贵资料。
从此册中我们可见王朴的画风细腻,构图巧妙,设色精致,线条流畅,意境高雅。画中人物或卧或坐,或舞或动,或浣纱,或当垆,或梳妆,或骑马,或抚婴于水岸,或伴幼于毡帐,形态丰富,各有韵致,使全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多姿多彩。他熟谙故事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形写神,故而尤为生动。此外,王朴除仕女外亦擅长描绘各式人物,凡男女老少,佣仆护卫,帝王豪杰,亦都各得其妙。他更能造景布物,山水、花卉、禽鸟、动物、鞍马、屋木等穿插图中,即便朔方穹帐、江南桃柳,也因物造型,各有千秋。
王朴在捕捉故事情节、突出人物个性上尤见功力,使得人物风貌与故事主旨相互辉映,引人入胜,过目难忘。如绘西施时,他取浣纱之景,以写其纯洁美丽之质;绘卓文君时,取当垆之景,以写其舍富为爱之情;绘冯媛时,取挡熊之景,以写其奋起护君之勇;绘王昭君时,取毡帐伴子之景,以写其为汉和亲之善;绘赵飞燕时,取婀娜起舞之景,以写其媚君误国之心;绘蔡文姬时,取母子依恋之景,以写其内心矛盾之苦;绘潘妃时,取观宫女浇花之景,以写其优渥宫中之雅;绘红拂时,取旅舍梳妆之景,以写其风尘仆仆之状;绘虢国夫人时,取骑马回宫之景,以写其贵极一时之宠;绘江采萍时,取依床而卧之景,以写其冷宫寂寞之孤;绘关盼盼时,取临楼思虑之景,写其守寡惆怅之态;绘冯小青时,取独坐幽窗之景,以写其孤苦怀夫之形。就中褒贬,惟妙惟肖,一一溢于图上。
除主题分明外,王朴注意以布景来增强故事的情节感,既有立体与层次的配合,又有整体与细节的互动,从而使得人物故事更为生动曲折,达到画中有形、画中有诗、画中有情、画中有意的创作目的。如绘西施时,配以桃红柳绿、山色空 的江南村景,以显其天然之美;绘文君时,缀兰花、绿竹以喻其高雅脱俗;绘冯媛时,以遁入松下仪仗的凌乱来反衬其英勇;绘昭君时,以匈奴剽悍的马队来说明其和亲的功德;绘飞燕时,以君王及宫女侍者的沉湎来彰示其妖冶亡君;绘文姬时,以南来北往的芦雁表达其家国愁思;绘潘妃时,以满地的金莲来反映其得宠;绘红拂时,以旅舍饲马来显示野店的风情;绘虢国夫人时,以宫中的云彩来表达帝室的堂皇及权贵炙手可热的气势;绘江采萍时,以宫女调戏鹦鹉来吐露其内心的无聊;绘关盼盼时,以空旷的庭院揭示其不尽的惆怅;绘冯小青时,以乌云满天来形容其被压抑的心境。
王朴不仅注重构图的大旨与细节,而且善于落墨用笔敷彩去描绘和造型,如《江采萍图》《赵飞燕图》中丝织屏风及竹帘的半透明感,《虢国夫人图》中衣衫的下垂感、飘逸感、轻柔感,《蔡文姬图》中芦苇随风而起的萧瑟感,《冯小青图》中云烟变幻的流布感,《西施图》中山水的平远感、深远感与高远感,凡此等等,皆表现得活灵活现,与一般工丽精致的装饰画大相径庭,甚有生机。诚如陈奕禧在扉页题跋中所说,“保定王玉樵,高蹈遗荣,读书善解,纵游吴越燕赵间,登临咏叹之余,辄取其胸之所发,寄为绘事,山水、人物、翎毛、花草无不能,缘其既综古法,又默察其所以然之理,故下笔无不妙”,“随事模写,布置如生”。[8] 我们不难看出,王朴不仅工人物 、仕女,而且善画山水、花鸟、动物等,既好读书,又行万里路,是位善于继承传统,又善于思考,富有书卷逸气的工笔画家。
四
王朴历时半年方完成此12帧图,平均每帧需时半个月之久,可见其以史为图、以图述史而深思熟虑、倾心用功之深。图画完成后,蔡玮又请当地有名的才子管若安为之作文或题诗,以增加册页的艺文内涵。管若安有“燕南雄杰”之称,他对每图所题的诗文不仅切中画意,而且有诗画互补、相得益彰之趣。现分述如下:
一. 题西施图:“若耶溪上浣纱频,一入吴宫宠在身。羞杀会稽半万士,足当君子六千人。争传南国无双貌,不许东邻更效颦。从此苧萝颜色冷,桃花流水总非春。秾桃淡柳俯溪浔,谁分寻常老织纴。七里山塘宫草茂,三江烽火甲兵临。沼吴自是君王事,近越殊非贱妾心。何似扁舟归去好,五湖烟水任浮沉。”此诗从西施浣纱诸暨,写到其随范蠡泛舟五湖,更将东施效颦的故事穿插其间,讲述了她充满传奇的一生,既表彰她的灭吴之功,又称赞她的美貌无双;既颂扬了她的爱国情怀,又讴歌了她在功成之后追求自由的生活,使画面上西施浣纱的形象更具丽质天生之美。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一 绢本 66cm×44cm
二. 题卓文君图:“犊鼻穿来回盼睐,酒肆临邛人尽怪。谁能俛首过青帘,真一似、金钱会,渔郎不向长街卖。千古当垆无此态,脸际芙蓉眉际黛,总饶典却鹔鹴裘,偿不尽、风流债,文园病渴何其惫。”此诗讲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隔帘相爱的故事,以及卓文君从富家女沦为贫穷妹,与系上犊鼻裈(即围裙)的司马相如一起当垆卖酒,为了爱情,她甚至典当裘衣过苦日子,歌颂了卓文君追求自由的爱情,更赞扬了她的高雅旨趣,也讲述了司马相如后来虽拜封孝文园令,却因病被免职的故事,深化了图画的内涵,突出了卓文君的天真可爱。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二 绢本 66cm×44cm
三. 题冯媛图:“建章之傍,上林千章。菁葱蓊翳,郁乎苍苍。乘兴(舆)游幸,和鸾锵锵。轶材之兽,毛发异常。破栈而出,攫腾骧。宫嫔辟易,天子 徨。独立,挺身以当。兽在得人,其气则降。互犯至尊,何惜自戕。士奋厥武,击之而僵。宠缘兹渥,祸由此长。中山就国,从子一方。爱厥苗裔,祷祀邀祥。诬以诅祝,谒者监张。后也自杀,波及宜乡。呜呼噫嘻!入宫见妒,长信昭阳。蛾眉不让,况此忠良。”此诗讲述了冯媛奋勇救元帝,受宠遭妒,元帝死后她被诬陷而服毒自尽的悲惨故事。既歌颂了她的英勇,因祸得福;又感慨命运对她的不公,因福得祸。福祸无常,令人一唱三叹,同情不已,而对她的英勇救元帝更生欣佩。
四. 题王昭君图:“ 塞和亲事可嗤,云鬟高髻即藩篱。后宫多少良家子,为国分忧知是谁。有美一人毅然起,愿以微躯嫁远陲。再拜辞銮金殿上,容光飞舞 罘罳。君王重信轻红粉,便杀毛延寿也迟。不是画图微点污,长门争得见天姿。昭阳多少争妍者,难保官家宠不移。何似琵琶弹毳帐,妆成谁敢妒蛾眉。单于围合阴山下,驼得黄羊雉兔驰。老妪报来回猎马,葡萄应进酒盈卮。玉关空老幽燕将,紫塞无闻 篥吹。汉帝筹边凭粉黛,呼韩稽颡为阏氏。吁嗟一代容华尽,不把黄金买画师。漫说红颜无傲骨,至今青冢草离离。”此诗叙述了王昭君为国分忧的高尚德行,鞭挞了汉元帝的昏庸、毛延寿的奸佞,道出了呼韩单于对王昭君的爱护和敬重,点出了“英雄难过美人关”这一令人深省的现象,使隐于画面的丰富背景内容一一得以展现,从而加深了画面的艺术魅力。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三 绢本 66cm×44cm
五. 题赵飞燕图:“太液池中菡萏开,避风台下水潆洄。莲花人面娇相 ,舞态蹁跹掌上回。紫文桂 沙棠舸,佽飞暗引黄金锁。云母妆成彩鹢飞,翠缨结处留婀娜。帝眷潜移欲怨谁,三千宠爱在昭仪。宫里传闻歌赤凤,蛾眉不肯让连枝。美人美人何媚妩,几载朱门教歌舞。教成歌舞啄皇孙,至今犹恨阳阿主。”此诗前半部分描绘画面上赵飞燕轻歌曼舞的场景,包括太液池莲花的盛开,宫船的华丽等,较为细腻,充满了欢悦之情。后半部讲述了赵飞燕专宠擅权后的劣行,表达了后人对她的痛恨,甚至有责怪阳阿公主当年允她入宫之意,充满了怨悔之情。前后诗文情感的两相比较,折射出“美女移人”的哲理,令人深思不已。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四 绢本 66cm×44cm
六. 题蔡文姬图:“为惜蛾眉塞外残,千金谁肯付呼韩。怜才竟不遗闺阁,此事于今让老瞒。芳心竟付左贤王,一拍笳声一断肠。有女如斯仍薄命,令人千古叹中郎。穹庐帐外草萧萧,鸿雁高低汉塞遥。不是不知悲异域,膝前二子正垂髫。六龄态辨琴弦断,绝代聪明属翠鬟。即在便应嗟薄命,伤心不独在红颜。”此诗前半部分赞颂曹操这位枭雄以重金赎回小师妹蔡文姬的义举,感叹鸿儒蔡邕去世后爱女远嫁的家庭悲剧,更感慨才女蔡文姬竟与武夫左贤王结成金玉良缘。后半部则借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词意,描绘了画面所表达的蔡文姬母子情深的意境,从而引出了“红颜薄命”的千古话题。
七. 题潘妃图:“侍女灌盆花,寒梅才吐玉。满地布金莲,君王看不足。宝卷自亡国,宫中起市 。笑他王茂鄙,归罪与红颜。珠玉委泥沙,银瓶辞素绠。九鸾钗总留,何异胭脂井。夺国杀妇人,萧梁空号武。终不负东昏,玉奴犹可取。”此诗前半部述齐朝东昏君侯萧宝卷好色亡国,以及梁朝大将王茂的无知,竟将齐亡归罪于潘妃。后半部不仅同情潘妃的被缢杀,更称赞她有忠于东昏君侯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红颜祸水”说的男权主义之鞭挞,颇有新意。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五 绢本 66cm×44cm
八. 题红拂图:“绝代有佳人,执拂藏朱户。郁此英俊姿,羞与粉黛伍。偶窥李药师,知为王者辅。可以托终身,潜踪出公府。赫赫上公威,视之如朽腐。束装偕远游,此身才有主。茅店暂居停,萧然对环堵。晓镜翠云寒,秋林红叶舞。虬髯策蹇来,坐起惊相睹。姓氏偶然通,遽与订同谱。何嫌复何疑,各各谈肺腑。药师一布衣,虬髯行踽踽。俱于落落时,邂逅能相取。骊黄牝牡外,物色龙与虎。悠悠者其余,碌碌何足数。巾帼岂寻常,俊眼足千古。”此诗前半部写红拂女私奔之故事,后半部写其侠义之故事,既宣扬了她的慧眼识英雄,又歌颂了她不甘碌碌于闺阁的豪情。
九. 题虢国夫人图:“云幕之亲在椒房,三姨太真姊妹行。就中虢国尤轻扬,态浓意远不可望。炙手可热势莫当,平明起理浅淡妆。烟笼芍药待朝阳,爱骑骢马向朝堂。素面轻衣珥明珰,宝勒雕鞍金华 。黄门端秀 紫缰,六龙西指蜀道长。华清温泉锁沐汤,长安水边丽人藏。新蒲细柳何若凉,剩有当年游冶场。”此诗阐释了虢国夫人炙手可热时的轻扬神态,加深了画面上她骑马回宫时旁若无人的意趣,更引起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六 绢本 66cm×44cm
十. 题江采萍图:“天香馥郁斗红紫,五色纷披当户戺。绣闼丝(都)小篆烟,早纱帐底眠妃子。锦衾烂兮角枕粲,明珠为珰翡翠珥。公子金衣不敢啼,日长青琐难移晷。一泓秋水浸明霞,雾里花枝差可拟。侍女闲将红豆抛,雪衣架上调红觜。绿窗人静寂无哗,絮语传来惊不起。梦入华清宫有无,三郎何处寻芳蕊。”此诗将图中江采萍幽居失意的神态作了进一步的刻画,仿佛秋水明霞、雾里花枝,只有如幻如梦之空境,而无现实真爱情。更以侍女的无聊加强了这一失宠冷寂之景,殊为传神。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七 绢本 66cm×44cm
十一. 题关盼盼图:“燕子楼何在,千秋尚著名。阑干横曲曲,桂影自盈盈。无复人间意,相随地下行。大都缘正气,不独为多情。残灯秋夜里,照此翠蛾颦。恐累尚书德,难辞世上嗔。宁甘居静室,非不肯殉身。那为香山激,才知苦节真。禁足高楼上,独眠起自迟。玉箫声久涩,瑶瑟轸长离。木 尚书墓,香消太傅诗。此中无限意,那许舍人知。”此诗道出了关盼盼寡居燕子楼的苦心,也写出了关盼盼最后的以死表白,尤其是“木 尚书墓,香消太傅诗”,既残酷又壮烈,为看似宁静的画面增添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令人唏嘘不已。
十二. 题冯小青图:“语云:红颜薄命。信斯言也,宜莫如小青。盖不红颜而薄命者,有之。红颜矣,命安得不薄!则小青之郁郁以死也,亦无足怪,乃世多伤之者,徒以懦夫妒妇之为祸甚惨耳!向使小青为中人妇,白首相依,泯泯以没,与草木同腐,亦安能脍炙于天下之口也耶!则小青之郁郁以死,适所以显之也。所可惜者,生平著作,悉付之祖龙一炬耳。然存此数章,已足不朽,即'冷雨幽窗’一咏,非具达人之见者不能道。出昆山片玉、桂林一枝,便为名宝,多也云乎哉?而小青传矣。”此段跋文道出了管若安观图后的感受,既同情才女小青之遭妒殒命,又为其红颜薄命但能残存诗作而欣幸。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八 绢本 66cm×44cm
管若安这十二篇题跋,不但诗文优美,遣词典雅,而且笔含浓情,概括了这些历代美女的不同际遇,使人看图读文,遐思不尽,仿佛见到这十二位美女各自演绎着人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折射出时代之镜的变迁之光,诉说着命运的多舛,人生的无常。她们的喜怒哀乐虽是雪泥鸿爪,却是后世警戒,反映了当时“尤物移人”“红颜薄命”的普世观。这些诗文还显示管若安对历代名姬故事的熟悉,也体现了他对图画境界的领悟,文简词美,情深意切,丰富了画情,深化了画意,贴切感人。可惜这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却不见于史书记载,《清诗纪事》《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及《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书中亦无其片言只字,若非此图的幸存,其人其诗几乎濒于湮灭。
五
《历代名姬图》册页不但诗画并茂、文图互补,而且陈奕禧的书法尤为其增色。虽然赞助人蔡玮、诗人管若安史无记载,画家王朴的史料亦仅有片言只语,但陈奕禧却是清初“行书四大家”之一,与王士宏、何焯、姜宸英齐名,有不少墨迹诗文存世,因而陈氏的题册更能彰显这件宝贵的图册在清初艺术史上的地位,具有诗文书画俱佳的典雅品质。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九 绢本 66cm×44cm
陈奕禧(公元1648年—1709年),浙江海宁县盐官镇人。原名熹。字六谦、子文、文一,号香泉,晚号葑叟。他擅诗文,年轻时曾以“斜阳一川汧水北,秋山万点益门西”诗句,受赏于他的老师王士祯。他还好金石收藏、书法艺术,曾著《金陵金石志》。但陈奕禧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乃以岁贡生入仕。据其所著《绿荫亭集》等书的记载,他曾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十六年(公元1677年)进京谋取功名,后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获任山西解州安邑县宰(正八品),曾出差四川、陕西及兰州等地,公务之余,遍访金石碑刻,著《益州于役记》《唐昭陵事迹考略》《金石遗文录》《皋兰载笔》等。以后又调任河北定州深泽县宰,并于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冬应其上司定州同知蔡玮之请,为王朴《历代名姬图》册页书写管若安诗文,并作题跋。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页题跋之十 绢本 66cm×44cm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陈奕禧47岁时奉调入京,初为户部司农尚书郎(从七品),后升任户部左司郎中(正七品),分管通州大通桥政务。[9]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七月十一日,皇太子(即后来的雍正帝)乘船经过通州,陈奕禧以擅诗文书法而被召入船中,挥毫于绢素,受到皇太子的赏识。皇太子还乘兴将自己所作咏盛京(今沈阳)的诗作请陈奕禧欣赏,两人谈文论艺甚为相得。此后,陈奕禧在皇太子的推荐下有机会去南书房,并得到康熙皇帝所赐“日岩”墨宝。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704年),陈奕禧57岁时擢任贵州石阡府知府(从四品)。任满后返京述职,康熙帝令其将御书碑文缮写勒石,昭垂永久。陈奕禧在京中以艺文声名日著,曾为王原祁、禹之鼎、王翚等画家题画。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他转任江西南安知府,任上兴文教,修学宫,主持《南安府志》的编修,次年因病逝于南安。雍正帝即位后追慕其艺风,于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命人将其书法勒石,并拓成《梦墨楼帖》十卷,贮于内府。[10]
陈奕禧尚著有《春霭堂集》《金石遗文录》《葑叟题跋》,编有《予宁堂法帖》等。其事迹亦见于《清史列传》卷七十一。[11]
清 陈奕禧 历代名姬图册首之“蕙兰衡鉴”
陈奕禧擅行书,所作富有书卷气,这得力于他对碑帖的搜采与借鉴。他的书体沉着浑穆,灵动有力,既得羲、献之雅,又得米、黄之逸,潇洒爽朗,典雅从容。他强调行万里路,“只为胸中多几百卷书耳”,又注重“乐琴书以消忧”“大块假我以文章”,因此他的书法具有学问根底及乐观情趣,颇为自由天真,世称“香泉体”。不仅载誉朝野,而且受日本国王喜爱,以重金购藏,今日本山本悌二郎、本间锏太郎、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浙江、四川、安徽、广西博物馆等皆藏有其书迹,为世人所珍宝。
毋庸讳言,陈奕禧自受到皇太子赏识后,官运亨通,才名大著,但他的诗文书法基础都是年轻时打好的。从这件尚未显贵时所书的《历代名姬图》册页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书法的优秀。如他书写管氏题画诗文,行书流畅自如,气韵相贯,十分生动,颇有天马脱御、追风逐电的纵横气势,结体跌宕起伏而神完气足,笔势灵活遒劲而逸趣横生,此外12篇书法又各具姿色,或放或收,或犷或秀,萧散雍容,和而不同;至于他行草自书题跋,更是迅疾而不失沉雄,簇簇如行蚕,闪闪若飞电,尤为豁达爽朗,洋溢书卷之气。无怪乎王士祯《分甘余话》要称他为“米元章、黄伯思一流人也”,也无怪乎蔡玮慧眼识人,坚请陈奕禧为王朴画册书写题语,欲使此册页名垂清初画史了。
六
蔡玮赞助创作《历代名姬图》册页的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是北方艺术环境较为特殊的时期。当时风行大江南北的“四僧”“野逸派”,影响并未及于幽燕,而后来受朝廷推崇的“四王”“正统派”,是时尚未得到朝廷青睐,虽然清代宫廷画院较为繁荣,但在顺治乃至康熙前期却默默无闻,原因是皇帝忙于平叛、统一等政治、军事、经济要务,而无暇顾及美术,故史书亦无当时宫廷画院的记载。[12]随着政局的日趋稳固,经济的逐渐恢复,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皇帝出于政治的考量,乃命山水画家、都察院左都御史宋骏业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以为其树碑立传,这时绘画的“成教化,助人伦”功能才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作为热爱艺文的地方小官蔡玮,产生以史为鉴、以画述史的想法,也就颇为自然了。
而此册页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皇室的审美趣味,而是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下层人士的思想意识,即希望朝廷清明、社会安定、战乱消失、民族和睦。这既是这些地位不高的赞助人、作者的想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当时民众的普世心态。“笔墨当随时代”,从这个意义上看,《历代名姬图》虽然写的是历史,却具有反映现实的意义。
《历代名姬图》册页还具有浓郁的文人趣味,画求意境,诗求雅逸,文求旷达,书求俊爽,作者们从丰富的历代典籍中捕捉人物最感人的形象,结合自己饱游饫看的阅历,写出美女的精神状况,称颂王昭君、蔡文姬与少数民族的和睦相处,表彰西施爱国之忠、冯媛护君之勇,赞扬卓文君、红拂女的追求自由爱情,鞭挞赵飞燕、虢国夫人的跋扈祸国,同情潘妃的蒙祸、关盼盼的含冤,痛惜江采萍的受冷遇、冯小青的遭妒忌,从而让这群身世不同、经历不凡的历代名姬所演绎各具特色的悲欢离合故事,成为后人的处事衡鉴,借此吐露人们企盼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的良好愿望。
仅此几点,即北方的民间审美趣味与文人审美趣味,就足以体现《历代名姬图》册页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弥补清初画史上某些缺憾的佳作。
七
虽然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美女图名作,如明人唐寅《吹箫仕女图》(南京博物院藏)《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末清初陈洪绶《对镜仕女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等;也有不少单个美女故事图,如唐人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金人宫素然《昭君出塞图》等。但至清康熙前期,作为众多的美女故事图却存世无几,仅有传为东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五代周文矩《宫中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分藏,南宋摹本),宋人佚名《女孝经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几件而已。这自然与历代众多美女故事图创作的难度较大有关。
将王朴绘《历代名姬图》册页与上述几件名作相比,不难看出此册页在艺术构思与创作上有其明显的特色。
一是将历史作为教材,采录正反各方面具有典型的故事作为画题,内容较为丰富繁杂。与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专选淑女入画,宋人佚名《女孝经图卷》专以妇道孝悌为旨,或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以美为标准的选题不同,《历代名姬图》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从民族、国家政治变化的大背景中来选择不同出身、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美女故事入画,她们或悲或欢,或褒或贬,坎坷变化的经历大多与家国之变有关,因此其借鉴性的范畴与内涵更为广泛全面,也更能符合清初社会人心由乱思治、向往民族和睦、社会安定的现实。
二是这些历代名姬的故事具有较深的警示意义,不仅关乎女子道德,而且还涉及政治、军事、民族等问题,富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作用。其文化内涵既比《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女孝经图卷》倡导的妇德母仪要胜出一筹,更为仇英《人物故事图》所述“贵妃晓妆”“南华秋水”“吹箫引凤”专写贵妇人优雅闲适之趣所莫及。
三是构图、造型、刻画的精美洗练,具有较强的文学故事性。王朴不仅突出了人物主角的中心地位,而且善用配角、布景来深化刹那间的气氛,烘托出人物的形神生机,与《列女仁智图》、明人佚名《千秋绝艳图卷》仅勾勒单体人物,故事性没有得到强化,自然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四是诗文与书法、绘画的相得益彰,具有综合之美。如果说上述诸图中以明人仇英《人物故事图册》技艺最高,构图饱满,刻画与设色纤细而具体,颇为精到,代表了历代仕女图的较高艺术水准,那么《历代名姬图》册页则是后来居上,不仅王朴秉承仇英的细巧精致画风,而且更有管若安优美之诗文、陈奕禧潇洒之书法,使得全册页内容变化多端,情感激越丰富,另有赞助人自书收藏之旨趣,这些皆给册页增添了浓郁的书卷逸气和史料价值,令人刮目相看。1986年谢稚柳先生见到此图册,欣然为题“历代名姬图”数字,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就中亦可见其艺术性的非同一般。
单国强先生曾称:“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围,但由于它以女性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并通过塑造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它已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独立画科,所形成的艺术传统还一直延续到今天,对当代的国画、年画,以及牙雕、玉器、雕漆、宫灯、花丝镶嵌等工艺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仕女画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必要课题。” [13] 这件一度隐而不彰的《历代名姬图》册页,正是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生活,艺术地传达了人们希望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家庭幸福的诉求,它不仅弥补了清初北方绘画的某些空白,而且还将中国古代仕女画推向较高的水准。藏家得之,宜珍宜宝。我有幸获观此册页,感慨良多,因披览图籍文献,不厌繁琐,对其作番考察,既述观感,又能补充过去学习清代美术史的不足,更祈方家不吝指正为感。
2011年6月30日于杭州思嘉室
(此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专家李世愉研究员、浙江大学清诗专家朱则杰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曾四凯博士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苏金成博士等人的帮助,特此致谢!)
注释:
[1]《历代名姬图》为书画合册,一画一书,各12开,每开纵66厘米,横44厘米,绢本,设色画,王朴绘图,陈奕禧作书法。册首陈奕禧又题“蕙兰衡鉴”,计四开;题册二开。蔡玮题册二开。蔡玮题册云:“盖闻北方殊丽,倾国倾城;南地名姝,无双无对。六如偈送钱塘妾,争传学士之书;八斗才逢洛水神,徒有陈王之赋。臙脂两靥,偏飞芍药之花;石黛双眉,浅淡翠微之色。要皆轻盈窈窕,修来冶艳之容;绰约风流,短尽环奇之气者也。王子玉樵,摩诘后身,保易佳士,胸藏丘壑,笔转化工。图蕉带雪,深通画里禅机;绘水有声,不愧古人能事。颊上添毫而欲活,眼中掐指以如生。妙选艳姿,同登素帐。冬炉夏扇,六阅月始告成功;春蕙秋兰,十二幅便堪传世。苧萝村女,能沼吴宫;司马琴声,曾挑卓氏。芳心欲赤,独拼粉黛立熊前;冢草犹青,一曲琵琶弹塞上。随风飏去,翠缨何必结长裙;按拍吹来,绿鬓还能归绝域。玉奴亡宝卷,宜其竟遇萧梁;灵石识虬髯,不独能知李靖。空留罗袜,绮纨传玩于马嵬;淡扫蛾眉,蹀躞娇驼来象阙。廿载冰霜抛玉轸,空嗟燕子双飞;五更风雨送梨云,愿作莲花并蒂。虽明眸皓齿,罔别妍媸;而静女妖姬,自分臧否。先民有训,尤物移人。露华偏湿蕊珠宫,触目警心而自戒。艳骨已成兰麝土,闲情窒欲以何求。时据乌皮,频翻缃帙。夫亦曰风曰雅,不遗正变之音;为贬为褒,聊寓阳秋之意云尔。爰缀小言,志诸末页。壬申嘉平月,素心斋主人蔡玮漫题。”钤印:蔡玮之印(白文)、景曹(白文)、纫秋兰以为佩(朱文)。
[2]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439.
[3]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637.
[4]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88.
[5]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一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52.
[6]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584.
[7]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238.
[8]陈奕禧题册云:“唐宋大家善画者,垂至于今,积数百年久而益传。其中都具神理,人已含造化之巧,以人力夺天工。或山水、人物、翎毛、花草,各以得名,然皆须博识穷精,身心焦思,累日弥年,极其境趣。至于变幻莫测,一帧留世,使人爵之,心目相感,如睹真形,不知其须笔研粉饰而出,非由学问渊邃,研通众妙,无以与于此也。保定王玉樵,高蹈遗荣,读书善解,纵游吴越燕赵间,登临咏叹之余,辄取其胸之所发,寄为绘事。山水、人物、翎毛、花草无不能,缘其既综古法,又默察其所以然之理,故下笔无不妙。郡司马蔡公择古名姬,属玉樵为图十二章,随事模写,布置如生。管子若安每图各予题咏,命禧书之。玉樵之画,当世高手也。若安之诗,燕南雄杰也。禧俗吏耳,操笔居其后,且昧于八法,相形之下,不几惭负无地乎谁辞何?蔡公不许,为勉成之,再题其意之所存若此。倘有观者,以画、诗、字三绝称叹,则禧将掩面避舍之不暇矣!属吏海宁陈奕禧并识。”钤印:陈禧印(白文)、陈子文印(白文)。
[9]“户部司农尚书郎”俗称“郎曹”,陈奕禧有“农官大夫”、“司农尚书郎”之印;“户部左司郎中”亦称“观察使”,故他还有“权观察使”、“左司郎中”之印,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9页。
[10]陈奕禧自用有“石阡太守”“南安太守”及“御赐日岩”等印,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048-1049页。
[11]清史列传:卷七十一(第十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5820.有关陈奕禧史料,尚见于王士祯《分甘余话》、杨宾《大瓢偶笔》。
[12]华彬.中国宫廷绘画史:第七章[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13]单国强.古代仕女画概论[M]//中国历代仕女画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