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偶遇一匹病马,从此结下奇缘,临终前留下遗愿:与马合葬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顺应形势的发展,决定扩充骑兵部队,壮大骑兵力量。
东北内蒙一带牧区的民众得知骑兵师要扩编,都非常高兴,纷纷把好马献了出来,其中有不少马是良马杂交的上等马匹。
一匹好马不亚于一员好将,它可以引领战马们的行动,左右着战场的节奏,所以有“三百雄兵一匹骏马”的说法。
内蒙古骑兵第一师第一团有个排长名叫冯来福,奉上级命令,负责在牧区接收和管理马匹。
由于广大牧民的支持,冯来福的工作完成得非常顺利,在短短半个月就征集到一批数量可观的马匹。
这天,冯来福接到通知,说是乌兰察布草原一带的牧民又捐献出了30多匹马,请求部队派人去接收。
冯来福当即赶到指定地点,在接收这匹马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一位老牧民有一匹枣红马,虽然个头很高大,但是看上去病恹恹的,有些无精打采。
他一问才知道,此马本是老牧民的儿子从草原上套来的野马,经过好几年时间才将它驯服。
没想到前不久老牧民的儿子骑着这匹枣红马去放牧,被国民党的骑兵打死了,枣红马从此日渐消瘦,常常迎风长啸,似乎在呼唤死去的主人。
冯来福听罢啧啧称奇,说此马通人性,是一匹有情有义的好马。
老牧民因见枣红马是病马,本来想治好它之后再捐献出来,如今见冯来福对它情有独钟,毫无疑问是爱马惜马的军人,便主动提出愿意让冯来福带到部队去。
冯来福大喜,便按照部队的规定,以良马的标准补给老牧民一笔钱,带枣红马带回了部队的骑兵训练基地,从此结下了一段奇缘。
一开始,枣红马对冯来福毫不理睬,只要有人靠近就嘶叫踢打,大发脾气。但冯来福特别有耐心,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饲喂方法,终于取得了枣红马的信任。
经过冯来福长达数月之久的精心照料,这匹枣红马逐渐恢复了健康,变得精神奕奕。
让冯来福喜出望外的是,枣红马有两大特点:一是特别机灵,只要给它一个简单的提示,它就知道该干什么;二是它跑得很快,跑起来犹如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掠而过。
这天,冯来福骑着枣红马去团部开会,不料途中被敌人的巡哨骑兵盯上了。
三名敌兵各骑一匹马,一边追赶冯来福和枣红马一边大喊大叫:“活捉他,这是共军!”
就这样追呀追呀,冯来福被追进了一条死胡同,胡同尽头虽有一处缺口,但仍有两米多高,看上去无法跨越。
此时敌人已经堵住了胡同口,冯来福无路可走,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冯来福陷入绝望时,本已跑到缺口下的枣红马,突然后退了几步,然后猛地一个加速,一跃而起,从缺口上腾空而过!
三名敌骑兵的马冲到缺口前却都不敢跳,拼命驱赶也无济于事,只能目送冯来福骑着枣红马扬尘而去。
四个月后,西满骑兵师第一团与国民党骑兵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鏖战。
由于此前连续行军作战,再加上腹中饥饿,冯来福渐渐有些力不能支。
与冯来福交手的是一名身材特别高大的敌骑兵,他看出了端倪,骑在马上追着冯来福一刀接一刀地猛砍。
就在敌骑兵使劲全力砍出一刀,明晃晃的大刀眼看就要落到冯来福身上时,枣红马猛地将头高高昂起,紧接着奋力扬起前蹄,站立起来,朝敌人的马扑去。
枣红马这一站立,刚好挡住敌骑兵砍过来的大刀,它的脖子被砍了一大半。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尚未完全断气的枣红马仍继续向前撞去,敌人的马被撞翻了,敌骑兵也摔下了马背。冯来福冲过去手起刀落,一刀结果了敌骑兵的性命。
战斗结束后,冯来福悲痛至极,泣不成声地亲手掩埋了曾两次救他性命的亲密战友枣红马,并特意做好了记号。
全国解放后,冯来福也曾多次去枣红马的墓地看望这位特殊的战友,每次都要带上枣红马最爱吃的盐水拌麦面和生鸡蛋,还要坐在那里和它说说心里话,久久不肯离去。
2015年,冯来福老人在贵州遵义逝世,享年96岁,他临终前的遗愿是:“死后一定要与枣红马合葬在一起,要么把它迁过来,要么把我弄过去。”
注:本文所述为真人真事,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红星璀璨》等书籍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