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佛门“五戒”?北宋这位高僧为何做出如此论断?

东汉年间,来自天竺的佛教逐渐传入我国,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佛教为了适应在中原的传播,也不断地进行着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调和。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阶段,并形成了完全汉化的佛教宗派。

即使如此,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与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以及儒家始终有着不小的争执与冲突,“三武一宗灭佛”便是佛教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四次法难。

北宋时期,虽然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排佛、灭佛的大事件,但理论上的排佛之议在文人士大夫们中从未停下,比如朝堂上的重臣范仲淹、富弼、文彦博、韩琦、欧阳修等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排佛倾向。

面对这些优秀的儒家代表们的攻击,北宋的佛教徒们则采取了调和的态度,他们努力在思想理论的深层次上使佛教与儒学融为一体。

这其中,佛门中的一位高僧提出了儒家“五常”=佛门“五戒”的理论,大大缓解了儒学与佛教的冲突,他就是被誉为“一代孝僧”的——契嵩禅师。

契嵩禅师(1007--1072年),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出生于藤津(今广西藤县)。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神宗熙宁五年,年六十六岁。

契嵩7岁时,母亲钟氏将他送到本地东山寺内。13岁时落发为沙弥,一年后即受具足戒,并开始了“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四处周游生涯。

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文学界兴起一股古文运动的热潮,他们羡慕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尊敬儒学,排斥佛教,一时也成为文人士大们的一种风尚。

有着千古伯乐之称的欧阳修,在当时也对佛教颇有微词,认为佛门的出家人都是平庸之辈。

契嵩禅师针对来势汹汹的排佛浪潮,专门写成一篇《辅教篇》的文章,阐明儒、佛二教的思想实质,上奏到朝廷,以反驳欧阳修等人的辟佛之说。

当欧阳修读了契嵩禅师的《辅教篇》后,不禁拍案叫绝,第二天就约上韩琦一道去拜访契嵩禅师,他们一见如故,畅谈终日不愿离去,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于是,契嵩禅师一下出名了,上至皇帝宋仁宗,下至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所倾服,轰动了当时文坛。

那么,契嵩禅师究竟提出了什么理论,能让大文豪欧阳修为之改变思想,不再排佛呢?

契嵩禅师调和儒佛争执的理论是属于高层次的,他不像早期的佛教徒那样,简单地从字面上寻找儒佛两家的相似之处,而是在心性论上找两者的相同的,他认为:

“古之有圣人焉, 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者,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为其教者也。”

契嵩禅师还说“儒者,圣之治世者也,佛者,圣人之治出世者也”。这也就是说,儒家和佛教都是圣人之道,一者治世,一者治出世,分工虽然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异曲同工,互不可缺。

在此基础上,契嵩禅师全面调和佛教的戒律和儒家的纲常,他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了起来。

佛门五戒就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儒家“五常”就是我们熟悉的:仁、义、礼、智、信。

契嵩禅师认为,不杀生就是仁,不偷盗就是义,不邪淫就是礼,不饮酒就是智,不妄语就是信。这样,佛门的“五戒”就成了儒家的“五常”。

同时,契嵩禅师还提出了“孝为戒先”的重要命题。

在以往的儒、佛冲突中,孝道问题往往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契嵩禅师极力宣扬孝道,承认孝在戒先,实质上是承认了儒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表面佛教自愿向儒家靠拢。

正是因为如此,契嵩禅师作为北宋佛教界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大家,他提倡佛儒调和,宣扬孝道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了“一代孝僧”之美誉。

契嵩禅师的这些理论,甚至影响了北宋的一些大儒,如张载、朱熹,以及南宋时期的陆九渊,他们的“天命之性”、“心即理也”、“发明本心”等学说,与契嵩禅师的禅学思想有不少的契合之处。

契嵩禅师的儒、佛融合的理论,使宋代的儒学家们从尊儒排佛,到重新认识佛教后,对佛教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促成了儒学与佛学的融合,使儒佛两教和谐相处,乃至北宋以后的历朝历代,再也没有发生无论大小的排佛活动。

(0)

相关推荐

  • 1188九华山肉身佛制作匠的佛门生涯

    九华山肉身佛制作匠的佛门生涯       举世闻名的九华山     举世闻名的九华山肉身菩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瞻仰九华山的肉身菩萨(也称为肉身佛),是去九华山的主要目的.肉身菩萨,就是和尚圆寂以后 ...

  • 世上好话佛说尽?真正的奥妙在这里!

    文丨陈道 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佛道之争数千年,诸多的摩擦和论辩,道教败北的次数居多,或者说就没听说哪次赢过,譬如像北齐皇帝摆的那个擂台,道教不仅输了论辩,而且全部被迫剃度出家,齐国境内再无道士.输得很惨 ...

  • 佛教中的端午轶事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 ...

  • 在镇江的金山寺,有一位懂爱的“法海”!

    上个月,在电影院看了一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看片花介绍时,感觉这部戏曲电影应该很不错,但在现场观看时,又是另一番震撼,特别是"水漫金山"一段: 白娘子站在水中巨石 ...

  • 从王维的诗观“诗佛”之为“佛”

    一.王维与维摩诘菩萨 王维被世人称为诗佛,如果要说他像哪一尊佛,那应该是佛经中说的前身是金粟如来的维摩诘菩萨. 王维的字是摩诘,名与字合起来就是"维摩诘",这不是巧合,而是王维的母 ...

  • 中国近代第一高僧,120岁圆寂时留有一字遗言,至今让人捉摸不透

    众所周知,在古代时期,宗教的力量不容小嘘,而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便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也正是如此,佛教才得以在中国流传了下去,而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也曾出现了许多的高僧,他们不问红尘往事,一心潜 ...

  • 史上最全舍利子介绍,一次性都收藏全了!

    关于舍利子到底怎么来的,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解释.舍利子是圣物么,这个我可以回答你,是.舍利子作为高僧遗 留下来的珍贵物品,是佛教人佛法有成的见证,所以在佛门,舍利子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佛教界 ...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绝妙!)

    在水汀伊芳 今天.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1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法师:请讲!来访者: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法师并没有回 ...

  • 16位高僧书法:笔下虚空、不贪安逸

    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而这些都反映到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 历史上书法功夫了得的高僧不胜枚举,今天给大家带来16位历代高僧书法欣赏,不一样的书法意蕴,不一样的心灵境 ...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非常绝妙!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非常绝妙!

  • 一位高僧跟女教师的对话!太绝妙了!

    转自:京博国学 1,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法师:请讲! 来访者: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法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 ...

  • 一位高僧说苦命的人,往往有3个特征,皆是因果所致,要注意

    每个人的命是不同的,有的人天生好命,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是很顺利的,即便中途经过什么挫折也是很小的,很容易就跨过去.有的人即便在努力,也会过的很清苦.其实苦命的人,往往身上有3个特征,这一切都是因果所致 ...

  • 一位高僧告诉我:有前途的人,都有一个“秘密”,知道的人很少

    近来很是烦躁,总感觉前途迷茫.恰好一位好友来了,得知我状况后,笑道:前几天我看到一个高僧的故事,说得非常好.你不是总感觉前途迷茫吗.其实就是因有一个"秘密"你不知道. 朋友说完,便 ...

  • 一位高僧赠予的家传接骨绝方(一剂即愈特效方)

    一位九华山高僧赠予的家传接骨绝方[一剂即愈特效方] 2013-04-09 13:23:02| 分类: [寿亲实用] | 标签:养正老人 养正寿亲心灵鸡汤 健康保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一位高僧说:人在转运前,往往有两个征兆,有一个也要恭喜

    一位高僧说:人在转运前,往往有两个征兆,有一个也要恭喜文素食志 编辑蕙质兰心凡境皆心造,一切由心生,一切随心动. 俗话说:三分命,七分运.谁都盼望自己能有好运,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但是好运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