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伤寒』麻黄汤的其他用法
五五: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要用汗来解他,假令尺中迟者,尺中脉很迟的时候,就是血不足了,血里面有百分之六十的水,血不够代表血里面的津液不足了,到时候不可以发汗,所以在开麻黄汤之前,要确定病人有没有足够的津液来发汗,张仲景提供一个方法,就是摸一摸尺脉 ,平常开麻黄汤,病人的尺脉都很大,又浮又紧,摸寸脉是『阳』,也就是胸、肺、皮肤表面、上焦,摸关脉就是肝、胆、脾、胃、中焦,尺脉是『阴』,就是肾、膀胱、下焦,平常开麻黄汤给病人发汗的时候,一定是寸、关、尺三脉都浮在上没的,才用麻黄汤,这是用脉证来确定病人的身体虚不虚,如果吃了麻黄汤会手脚厥逆,就是病人变成甘草干姜汤证了。一般来说,如果吃了麻黄,不会感觉到心悸的人,都是心脏比较好的。
五六: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条是在尺脉很壮盛的时候会用得到。如果是下针给病人发汗,就下『合谷』,『合谷』下针的时候要『飞针引气』,起针的时候转针,一边起针一边转,下去的时候直直的下,引到第三次的时候,病人就冒汗了。
头痛、印堂痛用『承气汤』;偏头痛就是『小柴胡汤』;整个头痛、头顶最痛用『葛根汤』。
五七:脉浮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发汗,有它的必要条件,如果说病人已经在发汗了,不会开麻黄汤的,因为病人的表已经开了,病人的症状除了脉浮数意外,一定兼有恶寒和无汗,所以麻黄汤喝桂枝汤最简单的区分就是一个无汗,一个有汗。麻黄汤证一般发烧温度比较高,无汗,怕冷比较严重。
五八: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气脉中,卫气脉外,复发其汗,营气和则愈,宜『桂枝汤』。
中医对营卫的观念,营就是血,卫就是气,营在肌肉里面,营的路线,从动脉血管到小血管到孙络,中医讲的孙络就是微血管的部分;其就是我们的动能,所以气虚掉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力气,讲话都懒得讲,卫气的路线就从腑,往往这个气从肠胃吸收营养后从淋巴系统一直走,走在皮肤毛孔;所以有流汗和流血两种,在血管里面看到的是血,血管的外面有一层薄膜圈到了,这层网膜就是中医讲的气的走向,网膜的力量很强,常见心脏的动脉血管破掉的时候,网膜会把它包到,在没有完全破裂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急救,而且在破掉之前会有症状,病人的症状就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者心口绞痛、刺痛。五六十岁的人常常在副主动脉上面破裂,在心脏的上方有一幅主动脉,血出来很多,往往有网膜包到,就是被气包到了,病人不会马上死,可是很危险,病人不能动,一动就喷出来了,中医的方法是让血极速的流回去,加强网膜的力量,让血管愈合西医的方法就是把这一段割掉,接个血管上去,在接的时候,把动脉导到维生机上面,很快的接完血管,血已经喷出来了,所以中医讲的气血同源,讲的是就血管外面的网膜。
病人常常自汗出,病人本身平常就在流汗。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人的气血要两和,血管的膜网和淋巴系统的气是相通的,如果血管里面的水烧了,它会自动供应水,如果血管里面水太多,水自然会出来,给淋巴系统传到皮肤毛孔,发汗发掉了,互相有协调作用,所以两者的管路是通的,当气和血不协调的时候,『桂枝汤』最大的功能就是『调和营卫』,汤剂下去后,本来不协调的变得协调了,本来淋巴系统里面的水份要进入血管里面的,如果气太旺了,水太过了发到皮肤表面,这水原本应进入血的,结果跑出去,就代表营卫不协调,所以平常没事流汗的人,气候又没变化,突然流虚汗,就是代表『营卫不协调』,这时候没有病无所谓,有症状就可以吃桂枝汤,让它协调。中风证是伤到卫分,只需要用到桂枝;而伤寒是营卫两伤,因此麻黄与桂枝必须并用。
新药物学知道麻黄素有刺激中枢神经的效能,是作用于交感神经兴奋药,我们用作发汗药。麻黄素,西医在急救、兴奋上面,也知道麻黄会发汗,但是西医只用单味的麻黄,用麻黄素发汗和安非他命造成很多问题,吃单味的麻黄素并不能发汗,如果麻黄素没有桂枝,只是个宣肺的药,不能得到真的汗,因为麻黄素是阳药,能把气管打开来,性轻而且升,一下就跑到脑部去了,头部阳气很盛,当然会睡不着觉,所以张仲景在汤剂用麻黄的时候,一定把麻黄素先煮掉。
中药讲『气』和『味』,所以『神农本草经』上面一定讲『气』和『味』,药有的时候要取药的『气』,有的时候要取药的『味』,例:大黄用来泻头面五官的热,大黄是寒凉的药,是消炎的药,如果牙齿痛、头上的病、眼睛红肿,取大黄的性就要用开水烫,所以麻沸汤就是用滚水躺下去,这消炎的药就走上面,就是取它的气。如果把大黄煮两个小时,药味都煮出来了,这是取它的味,这时候大黄是往下走,而不是走到头上,所以大承气汤就是一定是取它的味,因为要攻下。
所以麻黄煮过以后,就不取它的气,取它的味了,麻黄直接进入肺,用麻黄发表流汗的时候,一定加桂枝在里面,因为没有桂枝,麻黄就不会流汗,麻黄进入肺让气管打开,不论寒症热症都用得到麻黄,所以小青龙大青龙都有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