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考生狂背的是“文常问题”,还是“文常答案”?
文常,是文艺常识的简称,也被误读为是文学常识的简称。如果从广义的各类考题上讲,文常不仅仅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常识,也包括自然科学、媒体热点、生活百科、历史、哲学、管理学、逻辑学等在内的常识,它属于通识考察的一种方式。设定为考察项目的初衷,是测试考生高中泛文化常识积累情况的。与高考中的此类要求基本上一致,只不过,编导中的出题不受制于高考大纲,命题涉猎更宽泛,但不会超出高中所学范畴【从编导艺考简章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主要的命题特征是,在高考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考察力度,招考大学都会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在测试定位上沿着常识广度和深度适当拓展。
例如:北电导演专业开始于1995年的被称为“八卦试题”,就是广义上的“文常”考察,几乎涉及整个中学所有科目的基础知识,甚至还包括在学科学习中应该具备的逻辑推理等方面基础能力。中央戏剧学院会在有限常识试题中,偏重测试考生的戏剧常识,中国戏曲学院测偏于戏曲常识。
通过对近五年来考试题目分析,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出“文常”测试题型及内容变化轨迹。尤其自2018年来的文常考题,已经从最初的“常识知识点”记忆考察,开始向“文常”所涉及作品、作家及风格流派的阅读、理解、分析深度测试转变。
为方便编导考生们较为宏观认识“文常”,影向编导名校吴峯工作室特别梳理了“编导艺考文常”命题类型,以供参考。
一、基本常识点考察
测试内容,以文学为主,辅以影视、戏剧,掺杂少量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试题。
这类内容模式,常见于编导艺考较早期的命题。近几年,专业性不够突出的院校及省统考还在采用。也正是这类出题方式,影响了国内大部分辅导机构的课程设置,以至于今天依然把“文常”知识点背诵当作重要授课内容,更有甚者,培训的大部分课时都安排在文常词条的机械记忆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处理,很多考生都认为,背文常就是编导学习任务,再说,不背也不会,有老师天天陪着扫盲不更好吗?不背文常,还是编导考生吗?不买几本文常词条集合类书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编导生。总之,文常词条背诵被简单粗暴地宣传为编导艺考课程的标配。
造成这一低级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参加编导艺考学习的孩子们,连高中所学内容都没有掌握好,基本的高中大语文常识都欠缺。另一方面,早期的出题内容都停留在基本知识点考察上,无论是填空、选择、判断,还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都十分简单直接。市场上现有的文常书籍,很多都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而来,甚至图书的编写体例都是严格依照考试内容设定的。应对这类试题,不需要费太大精力,只需要死记硬背词条即可。至于词条所涉及的背景、作品内容、创作分析都可以忽略不计。加上很多低层次院校没有面试,只有笔试的文常考察,考生们根本不用担心“问题之外问题的验证”(引自吴峯老师《编导面试精讲》网络课程,关注作者微信beishiting 获取更多编导名校文常备考资料),从某种形式上也纵容了直取答案的记忆模式。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文常背诵图书资料”大比例都是这一类。这类资料最大价值就是扫盲。对于上文中所提及的文化课基础较差,泛文化常识处在低段位的编导考生,这类资料十分实用。在十分紧张的高三学习周期内,拿出十分有限的时间学习专业,而很多考生却使用珍贵的时间去背诵所谓的“文常”。很难想象,把有限精力投资在文常扫盲中的考生,能报考什么大学。当然,这一类层次的编导考生,可以给采用高层次备考方式的专业学生带来鼓舞,考场上就是这样残酷,“有效的自信”只留给少数人,胜出者从来都不会从众。
二、阅读积累型考察
这类命题在前者的基础上,偏重于“文常”知识点所涉作品内容理解考察。即使是填空、选择常规题型,同样也重视以阅读为出发点、基本理解为要求的测试内容。实际上,这样的测试题在几所重点专业大学的试卷上很早就出现了。近几年已成为专业考察的主流方式,尽管由于大学层次不一,出题难易程度不同,但是总体上却秉承着偏于作品理解、深度认知考察的原则,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记忆测试。
自2018年浙江传媒学院开启初试综合素养测试,到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跟进的专业选拔考试改革,都在综合常识储备、阅读、作品分析方面,由原来的简单知识点考察向纵深素养积累考察迈进。特别是中传2020年艺考初试深度改革,将原来的语数英与文史哲的二项任选,改为统一考察文史哲综合素养测试。中传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国内重点专业院校艺考在选拔方式上的全面革新,而这一改变的基础,就是文常考察内容的大变革,同时也是文常考察本质的真正回归,即体现了文常考察的要义,对基本知识点、艺术作品理解、作者风格及创作分析等方面的考察,换言之,只有具备了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等综合素质,才有资格报考艺术相关专业。
三、作品评析型考察
这一命题类型,在阅读积累型考察的基础上更深入关注与专业相匹配的分析思维能力考察,即从“知识”“阅读”广度积累向“探究”“分析”“评论”等能力层面转变。实际上在具体的命题中,此项内容与前文所述的“知识点、历史线、分析面”是并行的,只不过,由于专业方向的不同,考察的程度有区别。
作品评析型考察内容,在文常的备考过程中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一个原因,在于编导考生对文常考察的错误理解,总认为常识考察怎么会与作品分析联系,殊不知,文常考察的重要载体就是作品。如果不读作品,何谈艺术素养,哪儿来的常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有的文常复习资料,都没有涉及任何的作品导读和分析的引导,都是清一色的词条汇编,这也让大多数编导考生误以为,这就是考纲,这就是全部。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还有一个原因,有些大学至今仍然采用最原始的文常知识点考核模式,甚至有些大学还将文常词条汇编资料作为官方推荐书目使用。可以想象,编导艺考生考进这类大学,所谓的编导梦想谁来帮你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