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的人常自责,不带孩子的人常指责

请你伸出援手,闭上嘴!

作者:杨小阳

 1 

儿子三岁之前,主要是我妈在带。

当时老张在外地工作,我在医院上班。

儿子是个吃饭困难户,日常常陷入这样的循环:

蒸鸡蛋→吃一口→煮面条→吃两口→米粉拌肉松→吃三口→水果泥→吃四口......

一天三餐,不是在做饭就是在喂饭的路上。

即使如此煞费苦心,孩子依然比同龄的孩子瘦。

孩子瘦对主要的喂养者来说,和孩子成绩不好对主要的作业辅导者来说是一样的——一个词:挫败!两个词:挫败+自责!

那时,我学的仅有的一点育儿知识,基本都用来“教育”我妈了:

你没给他养成好习惯;

你不能追着喂饭;

你不能太惯着他;

你不能给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喂饭等巴拉巴拉。

每次我妈都委屈巴巴地说:他不肯吃啊......我怎么连个孩子都喂不好......

后来,我换了朝九晚四周末双休的工作,我妈回了老家。

当我全权接手孩子的饮食起居、听说读写后,在鸡飞狗跳、蓬头垢面中,我曾经的“自以为是”和“纸上谈兵”日渐化作“自我否定”与“怀疑人生”。

儿子还是那个儿子,唯一不同的是当年的吃饭困难户,变成了而今的作业困难户。

挫败还是那么挫败,唯一不同的是我终于穿上了我妈的鞋子走了三公里,且将继续走下去。

 2 

辅导孩子作业,我常陷入这样的循环:

充满耐心→讲一遍→深吸口气→第二遍→提高分贝→第三遍→河东狮吼→第四遍......

周而复始,不是在自我开导的路上就是在自我崩溃的边缘。

即使如此用尽洪荒之力,孩子的成绩依然未见起色。

诡异的是,讲前三遍的时候,感觉家里只有我和孩子两个人,到第四遍时,卧室的床上、卫生间的马桶上或者阳台的躺椅上时不时蹦出教育箴言:

你讲题方法不对;

辅导作业要有耐心;

从小没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你不能用你的思维方式教孩子等巴拉巴拉。

那个从小没多少机会参与孩子成长的孩子爹,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You can,you up! No can,shut up!!!

面对我的嘶吼,老张一脸无辜:我说的没错啊,你哪根神经搭错了?

你说得没错,但出现的时机错了!

需要你时看不见,不需要时诈尸一现。

在我情绪的顶点,所有道理与建议都是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处处弥漫着滚滚硝烟。

我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敏感?

答曰:辅导作业这件事,切切实实是,谁教谁崩溃,谁管谁心烦。

从母慈子孝到鸡飞狗跳,只需一道数学题就够了。

 3 

每次和我妈通电话,她都要问孩子的学习情况。

听我热情度不高,她用自己的方式劝解我:

你不要打骂他啊;

你对自己好点啊;

孩子还小慢慢来啊......

恍惚间,时空交错,我在穿越:

我对着给孩子喂饭的她和她对着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我,双目对望,唯有泪两行。

我问自己:我妈有什么错?为何要承担本该我承担的挫败与自责?为何我生的孩子,请我妈来带还要她接受我的指责?

只因,我是她的女儿???

如果生孩子的意义是辛辛苦苦把她(他)养大,再帮她(他)养孩子,这一生岂不都在为别人而活?

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也是在无尽消耗母亲的自由生活啊。

我们能消耗的,除了真正爱我们、在乎我们的人,还能有谁?

我为曾经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而内疚;为曾经对母亲带孩子的方式指手画脚而羞愧......

我知道,

一个孩子的习惯与性格的养成,

都深藏在他生命最初的六年;

我知道,

一个孩子的自信与能力的展现,

来自内心深处满满的安全感;

我知道,

一个孩子的心智与情感的发展,

来自朝夕相处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养育孩子的13年中,

我知道,当妈,没那么简单。

在接触心理学的5年中,

我知道,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却是难之又难。

在与众多养育者闲聊中,

我知道,激怒一个养育者,只需一句话就够了:你怎么连个孩子都带不好?

那个不带孩子,却指责挑剔的你,无论你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请你伸出援手,闭上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