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之美
鲁迅从日本回国前向他老师藤野先生告别,藤野先生送了他一张照片,在照片背后写着“惜别”两个字。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鲁迅博物馆的墙上。
日本女作家樋口一叶去老师家请教文学问题,到了吃饭时间,老师半井桃水这样挽留她:“到了我家就按照乡间习惯,不分旧友新朋,尽管没有美味佳肴,也要一同举箸才是。你若能欣然用餐,我会感到高兴。”
我没去过日本,但通过阅读日本文学,也经常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情之美。
我国的古典文学,也不乏这种人情之美。
“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仲长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等等。
客人来了,要杀鸡宰羊好好招待。吃饱喝足后,要在家里住下来,晚上抵足而眠。一住就是好几天。客人要走了,拼命挽留,甚至把客人的车的零部件卸下藏起来,让他走不成。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客人最终还是要走,主人只好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直至“十八相送”。
如今这老一套行不通了。
杀鸡宰羊不能在家里进行了,“抵足而眠”会有同性恋之嫌,送客送到电梯口就不错了。其实这只是形式。
重要的是内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紧张了,人情变淡薄了,美也就消失了。
丰子恺有这样的感慨:“人们谈话的时候,往往言来语去,顾虑周至,防卫严密,用意深刻,同下棋一样。我觉得太紧张,太可怕了,只得默默不语。安得几位朋友,不用下棋法来谈话,而各舒展其心灵相示,像开在太阳光中的花一样!”
赞 (0)